汴京的秋阳裹着桂香,透过垂花门照进垂拱殿。
宋徽宗赵佶倚在龙椅上,手里捻着半块翡翠西瓜,眼皮却耷拉着——
这是他近日养成的习惯,自从六贼说“花石纲”的奇石能“镇国”,他便总觉得自己被“祥瑞”环绕,连奏折都懒得批。
“陛下,”
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赵挺之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急切:
“御史大夫陈过庭求见,说要呈‘万民血书’。”
赵佶放下西瓜,皱了皱眉:
“陈过庭?他不是被童贯排挤出御史台了吗?”
“是。”
赵挺之点头:“他今日跪在殿外三个时辰,说‘若陛下不见,便撞柱而死’。”
赵佶有些烦躁:
“让他进来。”
陈过庭踉跄着走进殿,官服上还沾着晨露——
他是从家中一路奔来的。
他身后跟着两个小吏,怀里抱着个用红绸包裹的木匣。
匣子上压着方方正正的“万民血书”西个大字,墨迹未干,像是刚蘸着血写的。
“陛下!”
陈过庭跪下来,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
“臣有本奏!”
赵佶摆了摆手:
“陈卿,你有何事?”
陈过庭抬起头,眼里布满血丝:
“臣要弹劾当朝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李彦!
他们贪墨国库、强征民夫、私造军器,害得百姓易子而食!”
赵佶的手一抖,翡翠西瓜“啪”地掉在地上,摔成两半。
“陈卿,你疯了?”
他厉声道:
“蔡卿是朕的肱股之臣,童卿镇守西北,王卿管着财政,他们怎么了?”
陈过庭从怀里掏出本账册,封皮上写着“花石纲收支”,递了上去:
“陛下若不信,可自去看。这是臣从户部抄来的,六贼私吞的‘花石纲’银钱,足足八千万两!
江南的珊瑚树、太湖的奇石、岭南的香木,哪一样不是百姓的血汗?
哪一样不是用民脂民膏堆起来的?”
赵佶接过账册,翻了两页,脸色越来越白。
他指着其中一页:
“这……这是杭州知府送的翡翠西瓜?价值万两?”
“是。”
陈过庭冷笑:
“那西瓜是杭州百姓砍了祖坟上的树,挖了祖坟里的玉,换了钱从南洋买的。
知府为了讨好蔡京,把西瓜献上去,自己却连棺材板都买不起,只能用草席裹尸!”
赵佶的手指抠进龙椅的扶手里。
他想起上个月,蔡京还跪在他面前说:
“花石纲”是“替陛下积德”
“奇石能镇住北方的辽人”。
原来,这“德”是百姓的血,“镇”是拿百姓的命填的。
“陛下,”
陈过庭又掏出一沓血书:
“这是汴京南市的百姓写的。昨日米价涨到三贯一斗。
有户人家抢半袋米,被官兵打死,其他百姓跪在米店前,说要‘替他偿命’。
臣亲眼看见,有个老妇抱着饿死的孙儿。
把孙儿的血抹在墙上,写‘求青天开恩’……”
“住口!”
赵佶突然吼道:
“朕的江山,岂容你说得如此不堪?”
陈过庭却梗着脖子:
“陛下若是不信,可微服私访!臣带您去南市。
去看看那些饿得皮包骨头的百姓,去听听他们的哭嚎!”
赵佶的太阳穴突突首跳。
他想起前日在延福宫,六贼陪他看歌舞。
说他“圣明”,说他“治下太平”。
原来,这“太平”是拿百姓的命换的。
“好。”
他咬着牙:
“朕去看看。”
汴京城南市,日头偏西。
赵佶换了一身青布短衣,戴着斗笠,跟着陈过庭钻进拥挤的人群。
米店的门口围了一圈人,一个穿粗布衫的汉子正抱着个空米袋哭:
“我家老头子就这点米,都被抢了……
他昨天还说,等米下了锅,要给我娘做寿……”
“滚开!”
米店的伙计挥着算盘:
“官价三贯一斗,你们买不起就别买!再闹,连这袋米渣都抢不到!”
人群里传来骂声:
“什么官价?这米是六贼的私货!他们从江南运来。
半道上就扣了一半,剩下的还要加三倍价!”
“对!六贼才是贼!”
“求皇上开仓放粮啊!”
(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