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秋夜冷得刺骨。
垂拱殿的烛火在穿堂风里摇晃,将宋徽宗赵佶的脸照得忽明忽暗。
他攥着王黼递来的密折,指节发白——
折子上写着“替天盟首领宋谦勾结辽人,欲里应外合篡位”!
末尾还压着块血印,说是从赵挺之府里搜出的“盟书”。
“陛下,”
王黼跪在前殿,玄色铠甲上还沾着陈府的血:
“赵挺之昨日在金銮殿上公然顶撞您,说‘六贼误国’;
陈过庭更胆大,竟将‘万民血书’呈到您面前!
如今替天盟又在少室山聚了十万草寇,若不早除,恐生大患!”
赵佶的手指深深掐进龙椅的扶手里。
他想起昨日在延福宫,六贼陪他看《千里江山图》,说他“圣明”,说他“治下太平”。
可今日早朝,赵挺之跪在阶下,老泪纵横:
“陛下若再信六贼,大宋必亡!”
陈过庭跟着叩首,额头磕出血:
“臣有万民血书为证,六贼贪墨八千万两,害得百姓易子而食!”
“陛下,”
王黼的声音像刮过瓦檐的寒风:
“赵挺之这是要煽动百姓造反!替天盟更是反贼窝点,若不剿灭,陛下龙椅难稳!”
赵佶抬头望着殿外的月亮,月盘被乌云遮住一半,像极了陈过庭临死前瞪大的眼睛。
他想起陈过庭说“百姓的哭嚎,朕听得清清楚楚”!
想起赵挺之将赵芸塞进密道时说“赵家的骨气不能断”!
“传宿太尉!”
他突然开口,声音沙哑。
皇宫偏殿,宿太尉跪在阶下。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将军,是跟着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宿将,曾参与“陈桥兵变”,最恨欺君罔上之辈。
他听着王黼的禀报,手里的青铜酒盏“当啷”落地:
“陛下,替天盟是替天行道,宋谦是忠义之士!”
王黼冷笑:
“宿将军,您老糊涂了?替天行道?他们杀官抢粮,分明是贼!”
“贼?”
宿太尉拍着桌子:
“六贼贪墨国库,逼反百姓,才是真正的贼!
宋谦劫粮放粮,救的是黎民;陈过庭弹劾六贼,护的是社稷!
陛下若信了这诬告,便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赵佶的喉结动了动。
他望着宿太尉斑白的头发,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还是端王时,宿太尉曾在他马前护驾。
说“殿下若有朝一日为君,定要护着百姓”。
“朕……”
赵佶的声音发颤:
“朕心里有数。”
他转向殿外:
“来人,备笔墨!”
少室山,替天盟总舵。
宋谦正和方敏、种师道商议军务。
梁成甫突然掀帘而入,手里捏着封密旨,脸上带着罕见的笑意:
“宋兄弟,好戏要开场了。”
宋谦接过密旨,展开一看,当场变了脸色:
“这……这是要剿灭我替天盟?”
“没错。”
梁成甫坐下,倒了杯茶:
“王黼那厮,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说你勾结辽人。
陛下被吓破了胆,派宿太尉来传旨,命你‘入京面圣!
若有冤情,朕当为尔等做主’。”
方敏拔出剑,剑穗上的红线在火光下泛着暖光:
“宿太尉是忠臣,定会如实禀报!”
“忠臣?”
梁成甫摇了摇头说道:
“宿太尉虽忠,可他挡不住六贼的刀。
王黼在宫里放了话,若宿太尉敢为我说话,便说他‘通匪’。”
宋谦捏着密旨的手微微发抖。
他想起赵佶在垂拱殿上的模样——
那个曾经沉迷书画的皇帝,此刻该是怎样的煎熬?
“宋大哥,”
方敏握住他的手:
“我们去汴京。宿太尉会帮我们说话,陛下若知道真相,定会……”
“不。”
宋谦打断她说道:
“我要自己去。”
他望着梁成甫道:
“宿太尉传旨,我若不去,便是抗旨;若去了……”
他顿了顿说:
“或许能让陛下看清六贼的真面目。”
种师道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夫带三千精兵护你。若陛下不肯信,咱们便杀上金銮殿,让天下人评评理!”
宋谦摇了摇头:
“不用兵。我要让陛下自己明白——
替天行道的,不是我宋谦,是他赵佶自己。”
汴京,宿太尉府。
宿太尉将密旨交给梁成甫,手都在抖:
“梁先生,替天盟是忠义之师,宋谦是国之栋梁!
你定要将这密旨送到他手里,让他……”
“大人放心。”
梁成甫接过密旨:
“我会让宋兄弟亲自去面圣。他不是反贼,是能让大宋起死回生的人。”
宿太尉突然跪下来:
“梁先生,求你……求你让陛下杀了六贼!
老臣活了七十岁,没见过这么坏的官!”
梁成甫扶起他:
“大人,这事儿,得让陛下自己来。”
爱看书的雪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