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使臣裹着玄色貂裘,腰间悬着镶金的狼牙箭,说话时带着女真腔的生硬汉语:
“大宋皇帝,我家郎主说了,河北三镇是金国的‘龙兴之地’,岁币须加三成,否则……”
他指尖敲了敲腰间的箭囊:
“否则,铁骑三月便踏破汴梁。”
殿内霎时安静。
几个老臣的胡子抖得像筛糠,户部侍郎李棁缩着脖子嘀咕:
“河北三镇……那可是北边的门户啊……”
“住口!”
宋钦宗猛地甩袖:
“谁准你胡说!”
他望着金使,脸上堆着笑:
“大使稍坐,朕这就与大臣商议。”
偏殿里,宋谦正攥着梁成甫的占卜结果。
龟甲上的裂纹如刀刻,梁成甫捻着胡须道:
“‘亢龙有悔,血光现于朔方’——三月之内,北边必有大战。”
他将龟甲递给宋谦:
“陛下若信臣,此刻便该调兵遣将,莫等金人兵临城下。”
宋谦望着龟甲上的裂痕,想起昨日在御花园,赵桓拉着他衣袖说:
“宋爱卿,金人要的岁币,朕可以给;可河北三镇……那是要朕的命啊。”
他当时拍了拍赵桓的手背:
“陛下,给了岁币,金人只会更贪;保住三镇,才能保住汴京。”
“传朕的旨意。”
宋谦转身对殿外的太监说:
“命种师道即刻回京,加封‘镇北将军’;
方敏为‘射声校尉’,组建‘女子弓箭营’,三日内开赴雄州。”
种师道的帅帐扎在雄州城外。
他骑着青骓马,望着远处连绵的燕山,铠甲上的铜钉被秋阳照得发亮。
身后跟着五千玄甲军,铠甲整齐得能映出人影——
这是他用三个月时间,从边军残兵里挑出的精锐。
“将军!”
副将陈安骑马赶来:
“朝廷的旨意到了!”
种师道接过圣旨,展开一看,嘴角扬起:
“好,宋大人没忘咱们。”
他将圣旨递给陈安:
“去,把弟兄们集合,就说……咱们要打金人了!”
士兵们闻言,纷纷将长枪往地上一戳,吼声震得旗杆簌簌作响:
“打金人!保汴京!”
汴京城南的校场上,方敏正挥着长弓。
她穿着玄色短打,发间的玉簪在阳光下闪着光。
身后跟着三百个女子,有的是农妇,有的是绣娘,有的是书院的学生——
她们手里握着新制的复合弓,箭囊里插着淬过毒的羽箭。
“脚踩马步,拉弓要稳!”
方敏的声音清亮:
“记住,射人先射马,射马先射鞍!”
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拉不开弓,急得首跺脚:
“方教头,我这手没力气……”
“没力气?”
方敏走过去,握住她的手:
“你看,胳膊要,腰要拧转——像这样!”
她示范着拉开弓,箭簇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不是绣花,是保命。你若射得准,金人的马腿便是你的靶子;
你若射得狠,金人的头盔便是你的盾牌!”
姑娘咬着牙,额角渗出汗珠,终于将弓拉开半寸。
方敏拍了拍她的肩:
“不错,明日再加半刻钟。”
御书房里,宋钦宗盯着地图上的河北三镇。
李邦彦缩着脖子说:
“陛下,种师道虽勇,可毕竟老了。金人有铁浮屠、拐子马,咱们这五万兵……”
“够了。”
宋谦打断他,将茶盏重重一放:
“当年太祖皇帝以二十万兵破百万辽军,靠的不是人多,是士气。”
他转向赵桓:
“陛下,臣昨日去了汴河渡口,见百姓们自发捐粮。
连卖糖葫芦的老汉都把攒了三年的铜钱塞给士兵。这士气,金人没有。”
赵桓望着地图上的雄州,喉结动了动:
“可朕……”
“陛下若信臣,便莫要再犹豫。”
宋谦跪下来: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三月之内,必让金人退去!”
赵桓慌忙扶起他:
“宋爱卿,朕信你。”
他将腰间的玉佩解下,塞给宋谦:
“这是朕的贴身玉,你带着,若有不测……”
“陛下!”
宋谦连忙推辞:
“臣要这玉做什么?臣要的是陛下的信任,是百姓的支持。”
雄州城外,种师道的玄甲军己列成战阵。
方敏带着女子弓箭营站在阵前,她们将长弓背在身后,手持短刃——
这是方敏的主意:
“金人骑射厉害,咱们就用短刃近战,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种师道骑马巡视,见女子们的短刃在阳光下闪着冷光,点头道:
“好,这叫‘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他勒住马,望着远处的地平线:
“金人的探马该到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