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垂拱殿里,宋钦宗正捏着山西巡抚的急报,手首发抖。
报上写着:
“太原大捷,金将完颜宗弼率残部逃窜;
燕京金军己撤,城防完好。”
他猛地抬头,望着殿下的宋谦:
“宋爱卿,你说金人要议和?”
宋谦躬身道:
“是。斡离不遣使送来国书,说‘愿割让大同府三州,岁币减半,永结盟好’。”
“岁币减半?”
宋钦宗冷笑:
“他们当朕是三岁孩童?”
“陛下。”
宋谦上前一步:
“金人此次南下,本就师出无名。如今西路军大败,东路军受挫,己是强弩之末。
此时议和,正是‘以战迫和’的好时机。”
他顿了顿说道:
“臣愿亲自前往燕京,与斡离不面谈。”
燕京的城楼下,宋谦穿着玄色常服,腰间悬着“替天剑”。
金军的仪仗队举着降旗,斡离不骑着白马站在城门口,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宋大人。”
斡离不的声音里带着不甘:
“你赢了。”
宋谦翻身下马,将“替天剑”解下,递给身后的亲卫:
“斡将军,大宋不兴斩将。”
他望着斡离不腰间的金错刀:
“这刀,比我的剑重吧?”
斡离不的手指扣紧刀柄:
“宋大人想说什么?”
“我想说,金人若想保住草原,便该守好自己的牧场。”
宋谦从袖中掏出份国书:
“割让大同府三州,岁币减至十万两,这是底线。若再犯边……”
他指了指身后的神臂弩:
“下次,你们的云梯还没搭起来,便会被烧成灰。”
斡离不盯着国书,突然笑了:
“宋大人,你比传闻中更狠。”
他翻身下马,对着宋谦抱拳:
“我应了。三日后,我便派人送降表。”
三日后,燕京城外的黄河渡口,宋谦望着金使送来的降表,阳光洒在他的脸上。
赵芸捧着茶盏走过来,轻声道:
“大人,金人退了。”
宋谦接过茶盏,喝了一口:
“梁先生说,金人内部不和,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早有矛盾。
此次南下,宗望想立功,宗翰却暗中掣肘。
如今宗弼败了,他们更要互相撕咬。”
赵芸点头:
“只是……”
她犹豫了一下:
“金人虽退,可北方的边防仍需加强。种老将军说,要在白沟河再修三道壕沟,您看……”
“准。”
宋谦望着黄河水:“我要让金人知道,大宋的边防,是铜墙铁壁。”
他转头对赵芸笑:
“对了,方敏昨日捎信来,说宋念安会走了。”
赵芸眼睛一亮:
“真的?那孩子会喊‘阿娘’了?”
“嗯。”
宋谦摸了摸腰间的玉佩——
那是方敏亲手绣的:
“等打完这仗,我带你们回终南山看桃花。”
黄河水滚滚东去,卷走了金军的残旗。
宋谦站在渡口,望着远处的燕京城,突然想起陈过庭临终前说的话:
“这世道,要变了。”
而现在,他看见这变化正从一场胜利开始——
一从种师道的神臂弩里,从斡离不的降表上。
从黄河水的波涛里,从每一个大宋子民抬起头的模样里。
夜风卷着河水的腥气,吹过宋谦的衣襟。
他望着天上的明月,轻声道:
“阿敏,念安,朕要带你们看更美的风景。”
远处的燕京城墙上,金兵正在拆毁云梯。
有个小校望着宋军的营寨,小声嘀咕:
“宋狗子们的弩,真他娘的邪乎……”
而在更远的地方,终南山的桃花正开得烂漫。
方敏抱着宋念安,站在桃树下,望着汴京的方向,嘴角扬起温柔的笑。
“念安,”
她轻声说:
“等你长大了,娘要带你去看爹爹打金人。”
孩子咯咯笑着,伸手去抓桃花。
风里飘来若有若无的歌声,是守夜的士兵在哼:
“神臂弩,射得远,金人吓破胆;
宋大人,有肝胆,大宋万万年……”
爱看书的雪妹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