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合订本的成功让沐云书屋和李沐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那本卖了三两银子的《沐云诗笺·第一期:惊鸿残句》,被炒得更火了。
原本这只是李沐用来忽悠…呃,满足部分风雅读者需求的小玩意儿,用料精致,定价高昂,纯粹是收割土豪的智商税。
没想到,周夫子这位本地学术权威的购入和认可,加上精装合订本带来的品牌效应,让这本小册子意外地闯入了清泉县真正的文人圈子。
问题就出在那两句残诗以及李沐胡诌的“赏析”和“轶事”上。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李沐后来“忆起”的另一句,也塞进了诗笺里)
这两句诗的水平实在太高,高到与这个偏远的县城文坛显得格格不入。而那本诗笺里的“赏析”,虽然李沐自觉是瞎扯,但架不住他前世多少受过点网络熏陶,各种似是而非的文艺评论术语信手拈来,什么“意象叠加”、“时空错位”、“情感张力”、“永恒与瞬间的辩证”…听起来就特别唬人。
于是,在县学的一次例行文会上,某位教员无意中提到了这本诗笺,立刻引发了激烈争论。
一派以周夫子为首,认为这两句残诗“意境超绝,必出名家之手,虽残尤珍”,对其推崇备至,连带着对诗笺的“赏析”也认为“虽有个别处略显牵强,然大体切中肯綮,颇有见地”。
另一派则以县学另一位较真的孙教员为首,认为“诗确乃好诗,然出处不明,典故意涵皆语焉不详,恐是穿凿附会。那‘赏析’更是堆砌辞藻,故弄玄虚,误导后学!”
两派争执不下,从诗句本身的解读,吵到“梦中仙阁”轶事的真伪,再到“赏析”文字的水平高低…原本小范围的讨论,很快蔓延开来,成了清泉县读书人圈子里的一桩公案。
自然而然地,战火就烧到了诗笺的源头——沐云书屋。
这下,来找李沐的就不再是刘掌柜那种眼红生意的同行,而是真正戴着方巾、穿着长衫的读书人,而且很多还是县学的生员甚至教员。
他们不再是来买书,而是来“请教”、“辩论”、甚至“质问”的。
“李掌柜,尊友‘梦中得句’,此事太过缥缈。这两句诗气象宏大,绝非游戏之作可拟,其全篇究竟在何处?出自何人手笔?还望实言相告!”一个中年文士一脸严肃地追问。
“李掌柜,诗笺中所谓‘时空错位之感’,依在下拙见,似乎应是‘今昔对比之叹’更为贴切?不知尊友可还有更详尽的见解?”另一个年轻书生虚心求教。
“荒谬!‘永恒与瞬间的辩证’?此乃何解?简首是生造词汇,不知所云!”这是孙教员那一派的,首接上门驳斥。
李沐被这帮人搞得一个头两个大。他哪知道全篇在哪?他哪知道出自何人手笔?那些评论术语他自己都半懂不懂!
但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能露怯,只好再次祭出“梦中仙阁”大法,并辅以“友人亦不甚了了”、“此乃天机不可泄露”等玄乎说辞,勉强应付。
实在被逼问得急了,他就开始偷换概念,玩弄话术,把问题抛回去:
“这位先生认为应是‘今昔对比之叹’,自然有其道理。然则‘昨夜星辰’与‘中宵风露’,非仅是时间流转,更是一种心境之变迁,时空交织,难分彼此,故而小子以为‘错位’一词,亦有其妙处…”
“孙教员觉得‘辩证’一词生造,小子不敢苟同。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世事皆有两面,诗中所言‘初见’之美好与‘秋风’之悲凉,岂非正是一种对立统一?谓之‘辩证’,虽是新词,然其理古己有之…”
他这番胡搅蛮缠、牵强附会的辩解,居然也能唬住一部分人,觉得这李掌柜虽然是个卖书的,但似乎还真有点“歪理”。
【叮!来自中年文士的将信将疑+25!】
【叮!来自年轻书生的不明觉厉+30!】
【叮!来自孙教员的恼怒+40!】
王德发看着店里整天一群书生围着他李兄引经据典、吵吵嚷嚷,吓得大气不敢出,偷偷问:“李兄,这…这不会惹出什么祸事吧?他们吵他们的,怎么都跑咱们店里来了?”
李沐也是哭笑不得:“我哪知道卖个诗集还能卖出学术纠纷来…让他们吵吧,正好给咱们店增加点人气。你看,来看热闹的人多了,周报和《天龙》的销量都没受影响,反而还多了些新客人。”
果然,不少普通百姓看到沐云书屋整天有文人进出,争论的都是些听不懂但感觉很厉害的东西,无形中又给书店蒙上了一层“高深莫测”的光环,来看稀奇、顺便买本周报的人更多了。
李沐干脆化身“端水大师”,对争论双方都不置可否,偶尔插几句稀泥,或者抛出个更玄乎的概念把水搅得更浑,然后隔岸观火,看着情绪值叮叮咚咚往上涨。
他甚至坏心眼地,让王德发在下一期《趣谈周报》不起眼的角落,加了条“学术动态”:
“近日,清泉文坛就‘星辰风露’与‘人生初见’之句意境展开热烈研讨,各方贤达畅所欲言,观点碰撞,精彩纷呈。(本报将持续关注)”
这简短的报道更是火上浇油,让争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朱志文也卷入了这场争论,他自然是站在孙教员一边,驳斥李沐的“歪理邪说”,但每次辩论都被李沐用各种偷换概念、似是而非的话术怼得哑口无言,憋了一肚子火。
【叮!来自朱志文的愤懑+35!】
李沐看着这乱象,心里也是感慨:这届读书人,真是闲得慌!有这功夫,多研究研究怎么赚钱…呃,多读读圣贤书不好吗?
不过,这场意外的学术风波,倒也让他意识到,高端知识分子(哪怕只是县级的)市场的潜力。或许…以后可以偶尔抛点类似的“残句”或者“惊世骇俗”的文学理论出来,保持热度,顺便收割一波高质量的情绪值?
嗯,这个思路,可以记下来。
眼下,还是先让这帮读书人自己吵着吧。他得赶紧把《天龙八部》少室山大战的剧情写出来,那才是真正能引爆全场的超级大高潮!
(http://www.220book.com/book/74E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