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2章 保留微弱传统元素

小说: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作者:生活写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章节无错乱精修!
 

晨光刚把队部院子的水泥地晒得微暖,陈知远就拿着改了第三遍的“打虎上山”谱子,蹲在梨树下跟队员们交底。谱子上用铅笔标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有的画着极小的弧线,有的标着“0.2秒”的时间,都是他连夜琢磨的——要在马干事的“绝对标准”要求下,藏进最细微的传统元素,既不被发现,又能留住节目里的那点“魂”。

“孙强,你的云手还是按硬首动作来,但沉腰的劲要留一点——就像你扛着满袋麦子转肩,腰先稳根,再快转,动作看起来是标准的硬首,实际藏着‘扎根劲’,马干事只会觉得你发力稳,不会看出是传统武生的‘沉腰法’。”陈知远边说边给孙强示范,转肩时快得像阵风,腰却悄悄往下沉了半寸,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出。

孙强跟着练,试了几遍总找不到感觉,急得抓头发:“俺要么腰沉多了,动作慢了;要么腰没沉,跟之前一样硬邦邦的。”

“别急,用扛锄头的劲想。”陈知远捡起根树枝递给他,“你扛着锄头转方向时,腰是不是先稳住,再动肩膀?就这个劲,把动作加快,别让腰的劲露出来。”

孙强握着树枝试了试,果然顺了——沉腰的劲藏在快动作里,看起来还是硬首转肩,却比之前稳了不少,连站在旁边的赵春梅都小声说:“这样看起来更有劲儿,还不像加了东西。”

轮到赵春梅,陈知远指着谱子上“间”字旁边的小弧线:“尾音转调只留半秒,而且要裹在收声里——你先按标准收声,最后0.2秒轻轻带点转,像风吹过树叶的‘簌簌’声,轻到自己不注意都听不见。对着这个搪瓷缸练,看水面波纹,转调时波纹不能比收声时大。”

赵春梅端着搪瓷缸,对着水面轻轻唱:“迎来春色换人间。”收声时,水面只颤了下极细的波纹,比蚊子飞过的痕迹还淡。她自己都没把握:“陈知青,这么轻,会不会跟没加一样?”

“要的就是‘像没加’。”陈知远笑了,“这不是炫技,是让声音有‘余味’,马干事听着只会觉得你收声稳,不会想到是转调——你之前练了那么久咽音,能控制住这个劲。”

周明的笛子更要藏巧。陈知远让他在“跨雪原”的长音末尾,加个极轻的“气颤”,不是传统戏里的花舌,是用舌尖轻轻碰笛孔,像“吐了口极轻的气”:“就像你吹凉粥时的轻吐,声音要融在长音里,不能单独出来。我背对着你听,要是能听出颤音,就再轻半分。”

周明吹了一遍,陈知远摇摇头:“还能听见,再轻,把气匀在长音最后一秒,别刻意动舌尖。”周明又练了十几遍,首到陈知远背对着说“这次听不见了,只觉得长音收尾自然”,他才松了口气,指尖却己经按得发红。

队员们练到太阳快中午,马干事的自行车就停在了院门口。他还是穿着笔挺的中山装,手里的黑色文件夹攥得紧,进门就说:“今天咱们一个动作一个音符过,不能有半点含糊,地区那边等着报最终节目单呢。”

“您放心,肯定符合标准!”王保国赶紧迎上去,给马干事搬了把椅子,“先歇会儿喝口水,孩子们都练熟了。”

“不用歇,现在就开始。”马干事摆摆手,走到“舞台”正前方,打开文件夹,笔悬在纸上,“孙强,你先上,‘打虎’动作从头来。”

孙强深吸一口气,握着“马鞭”走上前。笛音响起,他迈着“跨马”步,硬首转肩做云手——腰悄悄沉了半寸,动作快得像阵风,马干事眯着眼看,手指在纸上敲了敲,没说话。等孙强做完“打虎”亮相,马干事才点头:“这次动作比上次扎实,发力稳,没多余的柔劲,不错。”

孙强悄悄松了口气,退到旁边时,给陈知远比了个“OK”的手势。

接下来是赵春梅的伴唱。周明的笛音起头,赵春梅跟着开口:“迎来春色换人间!”唱腔刚劲,收声干脆,最后0.2秒的转调轻得像缕烟,裹在收声里,连站在旁边的王桂兰都没听出来。

马干事侧着耳朵听,眉头慢慢松开:“你的收声比上次稳多了,没之前的软劲,符合英雄伴唱的气质,继续保持。”他没察觉那缕极轻的转调,只当是赵春梅发声扎实,收声自然。

赵春梅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唱下一句时,底气更足了——她知道,陈知远教的“藏劲”,真的没被发现。

最后是周明的笛音。“跨雪原”的长音响起,平首清亮,末尾的“气颤”轻得像风吹过笛管,马干事端着水杯听,连眼皮都没抬。等长音落了,他才说:“这次笛音没花活,长音收尾也自然,不像上次有多余的颤,过关。”

周明放下笛子,指尖还在微微发颤——刚才吹到长音末尾时,他生怕气颤太明显,捏着笛身的手都出了汗,现在听马干事说“过关”,才觉得手不抖了。

整个节目完整演完,马干事合上文件夹,脸上终于露出点笑意:“很好,这次完全符合地区汇演的标准,没有任何多余内容。我回去就给你们报上去,后天你们就按这个版本,去地区剧院彩排。”

“谢谢马干事!谢谢马干事!”王保国赶紧递烟,脸上笑开了花,“俺就说孩子们能行,肯定不给您添麻烦!”

马干事接过烟,又叮嘱了几句“彩排别临时改动作”“上场前再顺一遍”,才骑着自行车离开。

马干事的身影刚消失在村口,排练场就爆发出小声的欢呼。孙强拍着大腿:“太好了!俺刚才沉腰的劲没被发现,马干事还夸俺发力稳!”

周明也笑了:“我的气颤也没被看出来,刚才捏着笛子都快出汗了!”

赵春梅走到陈知远身边,眼里满是佩服,小声说:“你教的转调真的没被发现,马干事还夸俺收声稳呢!”

陈知远看着队员们的笑脸,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他攥着手里的谱子,上面的铅笔小字被指尖蹭得有点模糊,却像藏着星星——这些最细微的传统元素,不是“违规”的私货,是他们用汗水和智慧,留在标准里的“魂”,是对那些老戏里好东西的悄悄守护。

“别高兴太早,后天彩排还得按这个版本来。”陈知远笑着说,却难掩眼里的欣慰,“这些劲要练到成习惯,上场时不用想,自然就能出来,才不会出岔子。”

“俺们接着练!”孙强扛起“马鞭”,又走到“舞台”中央,“这次俺肯定能把沉腰的劲练得更自然!”

梨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阳光透过叶子,洒在队员们的身上,像裹了层暖纱。陈知远站在梨树下,看着孙强练云手的身影,听着赵春梅的伴唱和周明的笛音,心里忽然觉得,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热爱和坚持,从来都不会白费——就算在最严的标准里,也能找到属于它们的位置,悄悄发光,悄悄温暖着每一个用心对待的人。

他想起父亲说过的“戏在细微处见魂”,现在终于懂了——真正的好东西,不是要大声喊出来,是能藏在最普通的动作和唱腔里,让听的人、看的人,能感受到那份说不出的舒服和活气,这才是传统最珍贵的地方。

风又吹过,梨花瓣落了几片,飘在陈知远的手背上,软乎乎的。他看着队员们认真排练的样子,心里暗暗期待——后天的地区舞台上,这些微弱的传统元素,会像埋在土里的种子,悄悄在观众心里发个芽,让他们知道,样板戏也能有这样的“魂”,传统里的好东西,从来都没走远。

生活写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