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提议组建宣传队

小说: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作者:生活写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农忙的日头刚偏西,队部的铜锣就“哐哐”响了起来——王保国早上在地里就跟大伙儿说,傍晚收工后开大队会,公社上午来了通知,有重要的事要传达。陈知远扛着锄头往队部走时,腰里的酸痛还没散,手心的纱布换了新的,是赵春梅早上塞给他的,粗布缝的,比他自己缠的结实多了。

队部院子里己经聚了不少人,社员们搬着小板凳,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唠嗑,话题离不开今年的麦苗长势,还有公社的新通知。知青们来得晚,李建国勾着陈知远的肩膀,小声嘀咕:“你说公社能有啥急事?不会又要加任务吧?”陈知远摇了摇头,目光不自觉地扫过人群——赵春梅站在张大爷旁边,穿着那件浅粉色的土布褂子,看见他,悄悄朝他摆了摆手,嘴角带着点浅浅的笑。

刘卫红来得最早,她坐在离王保国最近的位置,手里拿着个小本子和铅笔,看样子是准备记录。见陈知远和李建国过来,她只是抬了抬眼皮,眼神冷冷的,又很快低下头,在本子上写着什么,那模样,倒像是会议的“记录员”,比谁都认真。

“都安静点!开会了!”王保国手里拿着个铁皮喇叭,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身后跟着大队的会计,会计手里捧着一叠文件,厚厚的,看起来很重要。王保国站在院子中间的石磨上,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场,院子里瞬间就静了下来,连孩子们都乖乖地靠在大人身边,不再打闹。

“今天叫大伙儿来,是传达公社的通知。”王保国打开手里的文件,声音比平时严肃了些,“公社说,现在春耕正忙,要加强政策宣传,让咱们各大队都组建‘文艺宣传队’,排演革命样板戏、唱革命歌曲,既给社员们鼓劲儿,也把政策落到实处。要求咱们月底前把队伍建起来,下个月公社还要组织检查。”

“文艺宣传队?”底下有人小声议论,“跟上次那个联欢似的?”“那挺好啊,干活累了,看看表演,乐呵乐呵!”“就是不知道谁来领头,咱屯子里没几个会唱的啊。”

王保国听见了议论,点了点头:“差不多,但比上次的联欢正规点,得有固定的队伍,固定的节目,要能走出去,到邻村去演,去宣传。公社说了,宣传队搞得好,年底评先进集体,还有奖励。”他顿了顿,目光在人群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陈知远身上,“说到组队,我倒想起个人——上次文艺活动,知远同志唱的《红灯记》,大伙儿都听见了,嗓子好,有功底,要是让他来参与宣传队,负责教唱、编排节目,肯定能行。”

这话一出,院子里瞬间安静了几秒,随即就炸开了锅。

“对啊!陈知青唱得好!让他来教,准没错!”张大爷第一个举手赞成,烟袋锅在手里挥着,“上次他一开口,我就觉得比广播里还好听,有他在,宣传队肯定能搞起来!”

“我同意!”李建国也跟着喊,“知远不仅会唱,还懂门道,让他带队伍,咱们知青也能多参与!”

社员们也纷纷附和,有的说“陈知青是文化人,靠得住”,有的说“上次听他唱歌,还没听够呢”,连赵春梅都跟着点头,眼神里满是期待,望着陈知远的目光,亮闪闪的。

陈知远坐在人群里,脸一下子就红了。他没料到王保国会上会提他,更没料到大家会这么支持。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怕自己担不起这个责任,更怕刘卫红又提之前的“旧戏腔”;喜的是,这是个能接触“艺术”的机会,能把自己会的东西用上,还能教赵春梅唱歌,圆了她的心愿。

他攥紧了衣角,想站起来说“我能行”,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怕,怕刘卫红的反对,怕“思想不纯粹”的帽子,怕好不容易来的机会,又因为自己的“京剧底子”泡汤。

果然,没等他开口,一道清冷的声音就响了起来:“我反对。”

院子里的热闹瞬间就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说话的人——刘卫红。

刘卫红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还攥着那个小本子,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很坚定,首首地望着石磨上的王保国:“王队长,我觉得陈知远同志不适合参与宣传队。”

“为啥啊?”张大爷皱着眉,率先发问,“知远唱得好,又懂行,咋就不适合了?”

“唱得好,不代表思想端正。”刘卫红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上次文艺活动,陈知远同志唱的《红灯记》,里面掺了旧戏腔,就是封资修的调子!我当时就跟您汇报过,您说再观察,可现在要组建宣传队,是要宣传革命思想的,要是让他来教,把旧戏腔传给队员,把封资修的东西带到宣传队里,这不是跟公社的要求背道而驰吗?”

她顿了顿,目光转向陈知远,语气更重了些:“而且,陈知远同志宿舍里还藏着旧戏服,那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产物!他自己都没把思想改造好,带着这种‘不纯粹’的思想去搞宣传,怎么能保证宣传队的方向正确?怎么能保证不传播错误思想?”

刘卫红的话像一块石头,砸在平静的水面上,院子里瞬间就安静了,连风吹过的声音都听得格外清楚。社员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他们不懂什么“旧戏腔”“封资修”,只知道陈知远唱得好,可刘卫红说的是“思想问题”,这在当时,是天大的事,没人敢轻易反驳。

陈知远坐在那里,脸涨得通红,手心的汗把纱布都浸湿了。他想站起来反驳,想解释“旧戏腔只是基础,不会影响革命思想”,想解释“戏服只是念想,不会拿出来”,可他张了张嘴,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刘卫红说的“思想问题”,他反驳不了,也不敢反驳,在这个年代,“思想不纯粹”的帽子,太重了。

李建国急了,站起来想替陈知远说话:“刘卫红,你这话说得太过分了!知远唱的是样板戏,内容没问题,至于戏服,那是他家里的东西,藏着怎么了?又没拿出来传播!”

“内容没问题,不代表形式没问题!”刘卫红立刻反驳,“样板戏是革命的艺术,容不得半点封资修的污染!他藏着戏服,就说明他心里还惦记着资产阶级的那套东西,思想改造没到位,怎么能担起宣传革命思想的责任?”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院子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社员们也开始小声议论,有的觉得刘卫红太较真,有的觉得她有道理,有的则担心宣传队因此建不起来。

赵春梅站在人群里,看着陈知远通红的脸,看着他攥紧的拳头,心里急得不行。她想帮陈知远说话,想告诉大家“陈知远同志是好人,他教我唱歌很认真”,可她只是个农村姑娘,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怎么反驳“思想问题”,只能紧紧攥着衣角,着急地看着王保国,希望他能说句公道话。

王保国站在石磨上,眉头皱得紧紧的。他知道刘卫红的脾气,认死理,也知道她的顾虑不是没道理,可他更知道陈知远的本事,知道宣传队缺个像陈知远这样有功底的人。要是因为这点“思想问题”就把人排除在外,宣传队肯定搞不起来,公社那边也没法交代。

他抬手按了按,示意李建国和刘卫红别吵了:“都安静点,有话慢慢说,别吵。”院子里又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他,等着他拿主意。

王保国吸了口烟,慢慢吐出来,目光在刘卫红和陈知远之间转了转,最后落在刘卫红身上:“卫红同志,你说的‘思想问题’,我知道,也记着。但咱们看问题,得实事求是——知远同志唱的是样板戏,内容是革命的,这是大前提;他藏着戏服,没拿出来张扬,没传播给别人,这说明他有分寸。”

他又转向陈知远,语气放缓了些:“知远同志,你跟大伙儿说句实话,要是让你参与宣传队,你能不能保证,只教革命样板戏,只唱革命歌曲,不掺旧戏腔,不传播封资修的东西?”

陈知远猛地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光亮。他看着王保国,又看了看周围期待的目光,尤其是赵春梅那焦急又充满希望的眼神,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声音虽然有点发颤,却很坚定:“我保证!王队长,大伙儿放心,我一定只教样板戏,只唱革命歌曲,绝不掺旧戏腔,绝不传播任何不好的东西!我会好好搞宣传,为队里出力!”

“好!”王保国拍了拍手,声音响亮,“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宣传队还是要建,知远同志参与,负责教唱和编排;卫红同志,你也参与,负责监督节目内容,确保方向正确——这样既发挥了知远的特长,也保证了宣传队的纯粹性,大伙儿觉得怎么样?”

这个提议,既没否定刘卫红的顾虑,也给了陈知远机会,算是个折中方案。社员们纷纷点头,张大爷第一个说“行!这样好,互相监督,都放心”,李建国也松了口气,对着陈知远竖了竖大拇指,赵春梅更是露出了笑容,眼睛里的光,比刚才更亮了。

刘卫红站在那里,眉头还是皱着,却没再反对。她看了看陈知远,又看了看王保国,沉默了几秒,才点了点头:“既然王队长这么安排,我服从。但我会盯着,要是陈知远同志敢违反承诺,我会立刻向公社汇报。”

“好,有你监督,我更放心。”王保国笑了笑,没再多说,开始安排宣传队的具体事宜——先统计愿意参与的社员和知青,明天开始排练,地点就定在队部院子里,每天晚上收工后练两个小时。

会议很快就散了,社员们三三两两地往家走,嘴里还在讨论宣传队的事,有的说要报名,有的说要来看排练。李建国拍着陈知远的肩膀,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下你能大展身手了!明天我就报名,跟你学唱歌!”

陈知远笑着点头,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抬头看向赵春梅,正好对上她的目光,她赶紧走过来,小声说:“我也报名了!明天晚上,我跟你学唱歌,你可别嫌我笨啊。”

“不会,你学得快。”陈知远的脸又红了,声音放得很轻,“明天晚上,我先教你运气的基础,很简单的。”

“嗯!”赵春梅用力点头,脸上的笑容像春天的花,干净又明媚。

刘卫红走在最后,她没跟任何人说话,手里攥着那个小本子,脚步比平时快了些。她回头看了一眼陈知远和赵春梅的方向,眉头又皱了起来——她没放弃对陈知远的警惕,她会盯着宣传队的每一次排练,只要陈知远敢越雷池一步,她绝不会手软。

夜色渐渐浓了,队部院子里的人都走光了,只剩下王保国还在收拾文件。他看着远处陈知远和赵春梅的背影,又想起刘卫红的坚持,轻轻叹了口气——组建宣传队,本是为了政策宣传,为了让社员们乐呵,没想到还惹出这么多波折。

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以后宣传队排练,刘卫红和陈知远之间,肯定还会有摩擦,还有很多麻烦等着他们。但他也相信,只要大方向没错,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宣传队一定能搞起来,红星屯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风里带着点麦香,吹在脸上,暖融融的。王保国锁上队部的门,往家走——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宣传队要开始排练了,他得去看看,给大伙儿鼓鼓劲。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