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8章 审核后台的绿色海洋

小说: 铁规下的稿纸   作者:十羚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规下的稿纸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十羚庭”推荐阅读《铁规下的稿纸》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审核后台的屏幕泛着柔和的绿光,像铺了片安静的海。小雅滑动鼠标,《铁锈与花》的读者画像在界面上缓缓展开:30-50岁占比89%,人均评论12条,停留时长是平台平均值的3倍。最扎眼的是“情感标签”栏,“父亲”“怀念”“共鸣”的气泡堆成了山,压过了所有“爽感”“逆袭”的旧标签,那些曾经被算法追捧的词,如今缩在角落像褪色的痂。

“你看这个。”她把屏幕转向李曼,一条高亮评论正在闪烁,发布者是“铁西张师傅”:“老王女儿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爸在医院化疗,举着手机说‘你看,苦日子总会出头’。今天他走了,手里还攥着打印的这章。”下面跟着999个“抱抱”的表情,绿色的图标在屏幕上连成片温暖的浪。

李曼的指尖在评论上悬了悬,突然想起父亲化疗时,也总攥着本翻烂的机床手册,说“等我好了,再给你修暖气片”。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绿色的数据海洋上投下金线,她摸出手机给陈默发消息,指尖在屏幕上停顿片刻,敲下:“你的读者,在偷偷互相取暖。”

陈默的钢笔在稿纸上顿了顿,墨水洇出个小小的点,像滴落在铁锈上的泪。他刚写完“老王女儿拿着录取通知书,在劳务市场找到父亲”,笔尖的铁屑蹭在纸上,留下道浅灰的痕——这是父亲扳手磨下来的铁屑,他总带着点,说“写字能沾点筋骨”。窗外的玉兰花落在机床模型上,花瓣上的纹路像张缩小的录取通知书,脉络清晰得能数出走向。

“爸,她考上热能工程了。”他对着桌角的扳手轻声说,父亲的遗物在晨光里泛着暖光,锈迹被擦得发亮。电脑提示音突然炸开,是平台的实时数据弹窗:“《铁锈与花》第47章触发‘万人泪崩’事件,评论量突破10万,服务器负载98%。”

他点开评论区,老周的ID在最上面跳,头像还是那辆三轮车:“我孙女也考上大学了,今天带她来劳务市场,告诉她爷爷当年就在这儿蹲活,供她爸读书。”下面的照片里,穿校服的小姑娘举着录取通知书,背景里的三轮车斗上,摆着本翻旧的《铁锈与花》,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像在替老周说话。

李曼的办公桌上堆着新到的信件,牛皮纸信封上印着各式邮戳,最厚的那个贴着“铁西养老院”的红戳。拆开时,信纸簌簌掉出几片干枯的玉兰花瓣——是父亲的老工友们写的,字迹抖得像风中的蛛网,却力透纸背:“曼曼,我们在养老院办了写作班,老张写他的机床,老李写他的饭盒,我写你爸修暖气片……院长说,这叫‘文学疗愈’,其实我们就是想说说心里话。”

信里夹着张合影,十几个老头挤在暖气片前,手里都举着稿纸,背景墙上贴着“铁锈与花写作班”的红纸条,字是用口红写的,歪歪扭扭却透着股热乎气。李曼突然想起父亲总说“人老了,就爱翻旧账”,现在才明白,那些旧账里藏着最珍贵的日子,像暖气片里的热水,看着不显眼,却能焐热整个冬天。

专利证书摆在小雅的工位上,烫金的“情感锚点算法”几个字在绿光里发暗,反倒不如旁边的便签纸亮眼——上面是她抄的读者评论:“算法懂我爸烟盒里的糖,比我懂。”核心代码“RUSTANDROSE”被她用红笔圈了又圈,像给冰冷的程序系了条红绳。技术部的小吴凑过来看,咖啡渍在白衬衫上洇成朵云:“这代码能过审?又有铁锈又有玫瑰,不像机器语言。”

“本来就不是给机器看的。”小雅调出算法识别的第一条“情感锚点”——是陈默写的“烟盒里的馒头冻成了冰,却焐热了老王的手”,系统标注“温度:98℃,情感强度:100%”。屏幕右下角的“记忆回收站”图标正在闪烁,新上传的遗物照片己经突破了5000张,后台的进度条像条正在生长的藤蔓。

“记忆回收站”的首页飘着片虚拟的玉兰花瓣,点进去,老周的扳手、陈默父亲的烟盒、李曼父亲的阀门排在最前面,每个物品下面都有“故事标签”。最新上传的是个掉漆的铁皮盒,来自“修鞋摊老赵”:“我爸装创可贴的盒子,现在装着读者寄来的故事,他总说‘人心破了,也得用故事补’。”下面的评论里,有人认出这是赵凯父亲的遗物,纷纷发来了自己父亲的工具箱照片,铝制的、铁皮的、木头的,在屏幕上排成片,像场沉默的聚会。

陈默盯着电脑屏幕上的3D模型,那是用机床运行数据生成的插图:锈迹斑斑的暖气片上,缠着朵用数据流拼成的玫瑰,每片花瓣都对应着一组机床振动频率。技术部的小吴说这是“工业美学与文学的结合”,但他觉得,这更像父亲总说的“铁汉也有柔情”——那些冰冷的机床数据里,藏着最滚烫的日子,就像父亲修暖气片时,总在阀芯里藏块糖,说“日子再苦,也得有点甜”。

他把插图插进《铁锈与花》的电子版,铁锈纹理在屏幕上缓缓流动,像条温暖的河。后台突然弹出提示,“铁锈纹理”被用户自发打上了#新文学符号#的标签,转发量正在疯涨,有人说“这比任何华丽的插画都动人”,还有人用自家的旧机床数据生成图案,在评论区拼成了朵巨大的玫瑰。

小雅的算法专利证书被她放进铁皮盒,和爷爷的修鞋刀并排。审核后台的绿色海洋里,“情感锚点”识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烤红薯的焦皮”“自行车链的油渍”“机床漏油的味道”“烟盒里的药味”……每个词后面都跟着串数字,那是被触动的人心,是算法算不出却能感受到的重量。

李曼把养老院写作班的稿件编成合集,书名就叫《暖气片上的稿纸》。印刷厂送来的样书里,夹着老周的信,字迹比以前稳了些:“曼曼,你爸修的暖气片还热,我们的故事也热乎着呢。昨天给老张读他写的《机床往事》,他哭了,说这比得奖状还舒坦。”

陈默的新书签售会在“记忆回收站”的线下展厅举行,墙上挂满了用户上传的遗物照片,老周的扳手旁贴着手写的《修片记》,赵凯父亲的铁皮盒下压着《胶水》的手稿。他给每个读者签名时,都会画个小小的铁锈玫瑰。轮到老周时,老头掏出个新烟盒,锡纸亮得晃眼:“我也写了篇,你看看能不能进你的书。”

烟盒里的稿纸上,用铅笔写着:“今天修好了302室的暖气片,想起老陈说的,热乎气比啥都金贵。摸上去烫手,就像他还在旁边念叨‘慢着点,别烫着’。”

审核后台的绿光映在每个人脸上,像层温柔的膜。小雅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绿色数据,突然明白,最好的算法不是识别规则,是识别那些藏在铁锈里的温柔,那些混在机油里的眼泪,那些被生活磨得发亮的、永不生锈的人心。

平台的“记忆回收站”首页,新添了个虚拟的机床模型,上面刻着行字:“所有被记住的,都不会真正消失。”阳光透过服务器机房的窗户,在绿色的数据海洋上投下光斑,像撒了把会发芽的种子。远处的机床厂旧址,玉兰花正开得热闹,花瓣落在新立的文学馆门楣上,像给那些生锈的故事,戴上了顶温柔的冠。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规下的稿纸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