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作家等级的重生

小说: 铁规下的稿纸   作者:十羚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铁规下的稿纸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铁规下的稿纸

陈默的粉笔在黑板上划出刺耳的响,“如何写好一个扳手”几个白字歪歪扭扭,像他父亲当年在机床底座刻的记号。工厂夜校的日光灯管忽明忽暗,三十七个工友坐得笔首,手里的铅笔在作业本上戳出一个个小坑——那是他们第一次拿笔,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比握了半辈子的扳手还费劲。

“就写你最熟悉的。”陈默敲了敲黑板,粉笔灰簌簌落在肩头,像落了层细雪。他的目光落在第一排的老周身上,“老周,你先来。”

老周的脸腾地红了,粗粝的手指把铅笔攥得发白。作业本上的“我的第一份简历”标题下面,只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扳手,螺帽处被橡皮擦得发黑。“我……我不会写。”他的声音像被砂纸磨过,带着点羞赧,“我这辈子就修过暖气片,别的啥也不会。”

陈默拿起他的作业本,在扳手旁边画了个烟盒,铅笔线条在粗糙的纸页上洇开:“那就写这个。你修暖气片时,烟盒里装的是啥?”

“装着给我家老婆子的降压药。”老周的喉结猛地滚了滚,眼角的皱纹里渗出点湿,“她总忘吃,我就藏烟盒里,修完一片楼就给她塞一片。有回在七楼修片,药瓶从烟盒里掉出来,滚进暖气片缝里,我扒了半宿才扒出来……”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有人开始抹眼睛。穿保安服的小张突然举手,袖口的反光条晃了晃:“陈老师,我能写写我爸的三轮车吗?他总在车斗里给我留个烤红薯,说‘写作业冷,焐焐手’。”

陈默的指尖在黑板上顿了顿,窗外的月光正照在父亲当年工作的车间,老周说工友们在给机床刷银漆,准备当他的新书签售台。他想起第一次在平台发布《铁锈与花》时的惶恐,手指抖得连“老王”两个字都打错,现在握着粉笔的手,比那时稳多了——原来让文字站稳的,不是技巧,是日子。

李曼把最后一篇稿件放进《铁规下的稿纸》文集,封面设计图在屏幕上泛着光:底色是机床厂的锈红色,上面印着个烟盒,里面露出半截铅笔,笔尖沾着点暖气片的锈。文集收录了273篇“找骨党”的故事,有老周的《暖气片上的药盒》,有张师傅的《机床漏油那天》,还有陈默父亲没写完的《修片记》——是她上周从档案室的鼠洞里掏出来的,纸页被啃了个角,字迹却还清晰,“今日修三车间暖气片,阀芯锈死,像那些不肯认账的工头”。

编辑室的暖气片突然嗡嗡作响,是老周上周来修的,他蹲在地上拧阀门时说:“这片子得用陈默他爸的法子修,不然不热。”李曼摸着书页上凸起的“铁锈与花”烫金,突然想起张总监被带走那天,他盯着这本文集的清样,嘴角撇出个冷笑:“这些哭哭啼啼的东西,谁会看?”

邮箱提示音突然刺破安静,是国际文学奖组委会的邮件,标题行的“恭喜您的《生锈的良心》获得提名”像团火。她的指尖悬在触控板上,这篇纪实文学写的是父亲和工友们1998年讨薪的故事,里面有烟盒里的欠条、冻成冰碴的馒头、被机床压断的手指,全是当年被平台标红的“敏感内容”。附件里的评委评语写着:“这些生锈的细节,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接近文学的本质。”

小雅的审核日志摊在办公桌上,最后一页的日期旁边,画着个大大的太阳,用荧光笔涂得金灿灿。“今天标了0个橙色预警,全是绿色的光。”下面附着张截图,是篇叫《爷爷的烟盒》的投稿,系统自动标注“情感锚点:亲情98%,真实度100%”,绿色的进度条像片刚抽芽的草地。

她把日志放进铁皮盒,和爷爷的修鞋刀、陈默父亲的烟盒纸摆在一起。新入职的审核员正对着屏幕发呆,小姑娘指着“暖气片”这个词问:“雅姐,这个为什么总是绿的?系统是不是出故障了?”

“因为它能焐热故事啊。”小雅的目光落在窗外,平台大楼的LED屏上,《铁锈与花》的海报正循环播放,下面的“真实文学月销量冠军”字样比任何钻石广告都亮。她想起第一次标橙色预警时的忐忑,现在看着满屏的绿色,突然明白有些规则会生锈,但人心不会。

陈默的新书发布会在机床厂旧址举行,签售台是父亲当年操作的C620车床,被工友们刷成了银灰色,导轨上摆着本翻开的《铁锈与花》,书页间夹着片玉兰花瓣。老周推着三轮车来当流动书摊,车斗里的旧暖气片上,贴满了读者的便签:“我爸也修过这种片”“这故事让我想起蹲在劳务市场的爷爷”“烟盒里的字,我家也有一沓”。

穿保安服的小张第一个冲上来,手里举着夜校作业本,纸角卷得像朵喇叭花:“陈老师,我写了我爸的三轮车,您能给我签个名吗?”陈默的钢笔在“烤红薯的温度”旁边画了个笑脸,突然发现小张的笔迹歪歪扭扭,和父亲烟盒上的很像——原来真正的文字,都带着点生活的糙劲儿。

人群里突然爆发出欢呼,李曼举着国际文学奖的提名证书挤进来,红色的封皮在阳光下晃眼。“他们说这是给所有‘找骨党’的。”她把证书放在车床导轨上,和文集、烟盒、扳手摆在一起,像组奇怪的奖杯。风卷着书页哗哗响,仿佛有无数个父亲在低声朗读,那些被铁规筛掉的句子,终于在阳光下站成了排。

赵凯的首播镜头对着自行车摊,父亲的铁皮盒摆在最显眼的位置,里面的创可贴换了新的,粉色的包装上印着卡通图案。“今天不讲战神,讲讲补胎的胶水。”他的声音比以前沉了些,胡茬上还沾着修车的油污,“我爸说这胶水粘得住内胎,也粘得住日子,前提是你得用心熬,急了就裂。”

弹幕里的火箭特效像流星,有人问他以后还写不写异能,他笑了笑,举起手里的新稿纸:“写啊,写个修自行车的异能者,他的超能力就是能看出谁的日子破了洞——就像我爸,总在车摊前摆着创可贴。”

陈默的签售会持续到天黑,最后一个读者是老周,他捧着《铁锈与花》,扉页上写着“我的第一份简历”,下面歪歪扭扭地画着扳手和烟盒,旁边用红笔补了句:“我是修暖气片的,也是故事里的人。”“陈默,我能当作家不?”

“你早就是了。”陈默在他名字旁边签上自己的,钢笔水渗进纸页,像滴进泥土的雨。远处的夜校亮着灯,小张他们还在写,窗户上映出一个个低头书写的影子,像排正在生长的字。

李曼的提名证书被她锁进了父亲的阀门,和烟盒纸遗书放在一起。编辑室的灯光透过百叶窗,在《铁规下的稿纸》上投下条纹,像给这些故事盖上了温暖的邮戳。她打开邮箱,给“暖气片修理工小王”回了信,附了张文集的封面:“你的《暖气片修好的那天》,我们收录了。”

小雅关电脑时,屏幕上还留着“情感锚点”系统的后台数据,“真实度”和“共鸣度”的曲线像两道彩虹,在黑夜里闪着光。她摸出手机,给“找骨党”论坛发了新帖,标题是《我们都成了自己的光》,配图是机床厂发布会的合影,每个人手里都举着本书,像举着块不会生锈的铁。

赵凯的首播结束时,父亲的自行车摊前多了束玉兰花,是读者放在那里的。他把首播收入转给了下岗工人基金会,备注是“胶水钱”。收拾工具时,发现车座下藏着个烟盒,里面是张纸条,是狱友写的:“你的故事,比战神好看,因为带着胶水味。”

陈默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机床厂的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口袋里的扳手硌着大腿,那是父亲的遗物,现在成了他的书签。夜风吹过车间,传来书页翻动的声响,像无数支笔在续写未完的故事。

他知道,作家等级或许有尽头,但真实的书写没有。就像那些生锈的暖气片,只要有人记得给它添煤,就永远能焐热日子,焐热人心——而那些被文字记录的瞬间,终将在时光里,长出永不生锈的花。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铁规下的稿纸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