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技术部的服务器发出磨牙般的嗡鸣,散热风扇徒劳地对抗着过载的运算,机箱外壳烫得能煎鸡蛋。算法生成的《都市狂婿》第31章在屏幕上蠕动,像条裹着金粉的蛆虫,每个字都闪着廉价的光泽:“老王啃馒头时觉醒‘钢铁胃’异能,胃酸瞬间腐蚀三层拆迁墙,墙后爆出三箱金条,每根都刻着‘暴富’二字。”
这段文字被系统标成刺眼的高亮,红色进度条傲慢地爬过98%,旁边弹出的气泡框写着:“与20-25岁核心用户画像匹配度98%,建议立即替换作者原稿,预计提升付费率42%。”技术员小吴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指尖悬在“执行”按钮上方,键盘下藏着的老照片露了个角——1998年的父亲蹲在雪地里,啃着冻成硬块的馒头,嘴角沾着冰碴,背景里的机床厂烟囱正冒着最后一缕烟。
算法突然弹出新提示,绿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炸开:“检测到‘馒头’关键词高频出现,自动关联‘异能觉醒’‘财富暴增’‘打脸反派’等优质标签,己生成108种衍生剧情。”其中“冻馒头砸穿银行金库”的方案被标为“最优解”,旁边画着个金灿灿的拳头,拳头上还沾着馒头屑,显得不伦不类。小吴的目光落在第73种方案上——“老王用冻馒头当武器,击败外星人”,荒诞的剧情让他突然想起父亲总说的“饿疯了才会做这种梦”。
陈默的手机在出租屋的暖气片上震动,系统提示像块冰砖砸进被窝:“平台智能推荐系统为您生成优化方案,建议采纳智能续写,提升章节完读率37%,解锁‘黄金推荐位’。”他摸出枕头下的父亲手稿,泛黄的纸页上,“1998年冬,馒头冻成石头,我用军大衣裹了三小时,才捂出点潮气。曼曼咬不动,我就嚼碎了喂她,像老鸟喂雏儿”的字迹被泪水泡得发皱,墨迹在“嚼碎”两个字上晕开,像片小小的血渍。
烟灰缸里的烟蒂堆成了小山,每个过滤嘴上都留着深深的牙印。陈默突然抓起铅笔,在算法生成稿上划了个血淋淋的叉,笔尖戳穿了纸页。他反手敲出番外,键盘被按得咯吱响:“真实的老王嚼不动冻馒头,门牙就是那年冬天崩掉的。他把馒头揣在贴肉的地方,用体温捂化了才敢喂女儿,自己蹲在楼道里啃冰碴子,说‘大人抗冻,小孩不行’。”
发布成功的提示弹出时,窗台上的0713号扳手突然震了下,红布条扫过“0713”的刻痕,像在点头称赞。陈默的指尖还沾着墨水,他想起父亲总说“别信那些花里胡哨的,能填饱肚子的只有馒头,不是金条”,此刻这句话在屏幕上泛着光,比算法自动生成的金色字体更刺眼,更有分量。
“找骨党”论坛的服务器快被挤爆了,红色的“新消息”提示像串鞭炮在页面顶端炸开。版主“锈迹斑斑”的头像突然亮起,玉兰花苞的背景在黑色界面里格外显眼,发起的“纠错行动”像颗炸雷:“删掉异能!我们要冻馒头的冰碴子,要啃不动的牙印,要军大衣里捂出的汗味,不要他妈的钢铁胃!”
下面的评论区瞬间炸开,3000条回复像决堤的洪水,带着铁锈味和麦香淹没了屏幕:
“我爸当年在火车站啃冻馒头,牙床出血染红了面团,他说‘这是给你挣的学费’。现在他镶了满口假牙,却总说没原来的牙啃馒头香。”——ID“铁轨上的馒头”附了张老照片,黑白色的男人蹲在站台,手里的馒头棱角分明,像块被啃过的石头。
“我妈把冻馒头藏在棉袄里,给发高烧的我捂热,自己嚼雪解渴。后来她得了胃病,医生说是当年冻的。”——ID“棉袄里的温度”发了段语音,老太太的哽咽里混着“现在的孩子不懂”的叹息,背景音里有暖气片的水流声。
“我爷的工具箱里藏着个铁盒,里面装着1998年的冻馒头干,他说‘留着给重孙子看看,当年太爷爷是怎么活过来的’。”——ID“工具箱里的时光”上传了张特写,冰层下的馒头干上,牙印清晰可见,像个倔强的标点符号。
论坛的热度条像烧红的烙铁,#我们要冰碴子不要金条#的话题迅速爬上热搜,后面跟着个滚烫的“爆”字。管理员在后台看着服务器负载曲线,突然想起父亲总说“人不能忘了本”,默默把自动删帖的阈值调到了最高。
算法检测到“纠错评论”暴增,红色警报在技术部尖叫,刺耳的声音像在用指甲刮玻璃。系统自动触发“关键词过滤”机制,却把“冻馒头”误判成“爆款零食”,带着金灿灿的推荐语推送给20万20-25岁用户:“网红冻馒头!咬不动才正宗!老一辈的硬核零食,你敢挑战吗?”
年轻用户的评论区炸成了烟花,彩色的弹幕像群受惊的蝴蝶:
“这是什么苦情戏?冻馒头能吃?我妈连隔夜面包都要扔。”——ID“奶茶三分糖”的头像闪着粉色的光。
“我妈说她当年把馒头揣怀里,给我当早饭。我以前还嫌寒酸,现在想抽自己一巴掌。”——ID“电竞少年”的动态里全是游戏截图,此刻却发了张母亲的白发特写。
“我爷的日记里写着‘1998年,冻馒头救了全家’,后面画了个哭脸。”——ID“二次元少女”上传了日记照片,稚嫩的笔触里藏着成年人读不懂的心酸。
#父母的冻馒头#话题被意外带火,浏览量破亿,95后们晒出长辈的“冻食记忆”:冻梨、冻白菜、冻土豆……评论区的“心疼”刷成了白色的海,像场迟来的雪,覆盖了所有的浮躁和虚荣。
张总监在会议上把“内容整改函”拍得震天响,鳄鱼皮鞋踩着“陈默夹带私货”的报告,纸页边缘被鞋跟碾出毛边:“再写这些哭哭啼啼的破烂,首接下架!平台要的是战神砸反派,不是乞丐啃馒头!”他的手机突然震动,女儿的消息像根针戳破了怒火:“爸,同学都在转冻馒头的故事,我才知道你当年也把热馒头给我,自己啃冻的。”
后面跟着张截图——1998年的他蹲在幼儿园门口,军大衣敞开着,怀里捂着个白胖的馒头,自己嘴里的那个却结着白霜,像块没化的冰。整改函从指间滑落,张总监的喉结滚了滚,突然想起女儿三岁那年,他把单位发的福利馒头揣在怀里,回家时面团温乎乎的,自己的手冻成了红萝卜,女儿却说“爸爸的手像馒头”。
技术部的汇报声变得模糊,“算法误推”“年轻用户共情”“话题破亿”的字眼钻进耳朵,像在嘲笑他的“爆款理论”。窗外的玉兰花落在玻璃上,留下道水痕,像行没写完的忏悔。
李曼的鼠标悬在父亲账号的登录记录上,心脏擂得像鼓,胸腔里的气流撞得肋骨生疼。“锈迹斑斑”发起“纠错行动”前10分钟,确实有登录记录,IP地址指向自家小区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张他们总在那打麻将,父亲生前的账号密码,老张知道。
她颤抖着点开老年活动中心的监控录像(社区为了安全公开的),画面里老张举着老花镜,在电脑前戳戳点点,老周和几个老头凑在旁边,军大衣的毛领上沾着雪:“就按曼曼说的,发这个!让年轻人知道知道,他们爸当年多不容易!”录像的背景音里,有暖气片的水流声,还有老张的念叨:“老陈,你的账号没白留,这些孩子终于知道冻馒头啥味了,比你当年写的稿子传得还快。”
李曼的眼泪砸在键盘上,“Enter”键的水花里,父亲的头像仿佛笑了,玉兰花苞的背景闪着光,像在说“曼曼,你看,有人听了”。她突然想起父亲的工具箱里,除了扳手还有个饭盒,里面总放着个冻馒头,说是“提醒自己日子再难也得过”。
陈默收到“找骨党”的私信时,正在给冻馒头番外加细节:“老王的牙掉了两颗,冻馒头渣嵌在牙龈里,他用修鞋刀抠,血珠滴在面团上,说‘这样更像肉包子’。曼曼说‘爸爸流血了’,他就笑,说‘这是馒头在长牙’。”私信是“锈迹斑斑”发来的:“明早九点,社区广场煮冻馒头,带你的手稿来,让这些故事见见太阳。”
窗外的玉兰花苞裂了道缝,的花瓣像婴儿的手指。李曼的短信跟着进来:“我爸的老伙计们想看看你,说要给你当‘故事顾问’,老张还带了1998年的冻馒头,说要现场煮给大家尝。”陈默摸出父亲的烟盒,里面的断铅笔在月光下泛着光,笔杆上的胶布沾着点面粉,像在说“去吧,让他们尝尝热馒头”。
技术部的算法还在生成新剧情,“老王用冻馒头砸出异能核”的方案匹配度显示100%,系统甚至自动生成了动画:金色的馒头砸向天空,炸开漫天的金条。但小吴偷偷改了推荐权重,把陈默的番外顶到了首页,备注写着“用户真实需求”,后面画了个小小的馒头。他给老家发了条微信:“爷,你的冻馒头故事,我帮你发网上了,好多人说像他们爸,有人还问你当年用的啥牌子面粉。”
张总监把整改函锁进抽屉,钥匙转了三圈。女儿的消息又弹了出来:“爸,我把你的故事写进作文了,老师给了满分,还说要贴在宣传栏里。”他点开女儿的作文,开头是“我爸的怀里,藏着全世界最暖的馒头”,结尾画了个小小的红心,像颗被捂热的冻馒头。会议室外的阳光正好,照在“年度流量王”的奖杯上,折射的光斑落在“冻馒头”的热搜词上,像给冰冷的奖杯,镀了层人情味。
社区广场的大锅里,冻馒头在沸水里翻滚,白雾裹着麦香飘向天空,像群白色的鸽子。陈默的手稿被老头们传看,老张用断扳手敲着暖气片:“这里得加段,老陈当年把冻馒头分给流浪狗,自己饿了三天,后来那狗总跟着他上班,像条警卫员。”李曼举着手机首播,屏幕上的在线人数突破千万,弹幕里的“我也有”像场接力赛,把冻馒头的故事,传到了每个有过相似记忆的人心里。
算法生成的“钢铁胃”剧情早己无人问津,服务器的嗡鸣里,仿佛有无数个父亲在说:“真实的日子,比异能靠谱。”陈默咬了口热馒头,麦香混着泪水在舌尖散开,他知道,这场关于冻馒头的战争,他们赢了——不是赢了算法,是赢了被记住的权利,赢了那些冰碴子里藏着的,比金条还金贵的爱。广场的风带着玉兰花香吹过,掀动了手稿的纸页,第33章的结尾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些故事,冻得越硬,化了之后,越甜。”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铁规下的稿纸》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