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总监办公室的百叶窗关得很严,阳光只能透过缝隙在地板上切出几道亮线,像未愈合的伤口。他从保险柜里取出个铁皮盒,黄铜锁扣上的氧化层刮在掌心,沙沙作响。“这是我爸的遗书。”他的声音很轻,像怕惊醒什么,指尖捏着盒沿的力度却在发白,“1999年写的,就两句话,用车间的领料单背面写的。”
陈默的目光落在泛黄的纸上,钢笔字己经发灰,却带着股狠劲:“别让人知道我们家吃过捡来的菜,爸没本事,别让你在人前抬不起头。”铁皮盒底层压着张剪报,《市报》社会版的标题用黑体字印着,触目惊心——“下岗工人偷菜被抓,昔日劳模沦为窃贼”。配图里的男人低着头,军大衣的领子翻得很高,遮住了半张脸,但陈默认出了他手里的菜篮,柳条编的,把手处缠着圈红布条,和父亲当年用的一模一样。
“窗外那栋写字楼,”张总监突然指着玻璃外的钢筋森林,指甲在玻璃上划出细痕,“原来是机床厂的冲压车间,我爸就在那儿跳了楼。”他的指尖在玻璃上划出“1999.3.15”的日期,数字歪歪扭扭,像在哭,“报纸登出后第三天,他说去上班,揣着这个铁皮盒走的,盒子里是他的劳模奖章,还有半块没吃完的馒头。”风从窗缝钻进来,带着远处工地的喧嚣,像无数个被遗忘的日子在哭,撞得百叶窗哗哗响。
工厂废墟的风裹着铁锈味,灌进陈默的袖口。他举着0713号扳手首播,手机架在断了腿的机床工作台上,镜头扫过断裂的暖气片,老周正给“铁锈书屋”的木牌刷红漆,漆料里掺了铁锈粉,红得发暗。“这把扳手,”陈默的手指抚过红布条,布纹里还嵌着煤渣,“是我爸的工号,也是他教我认的第一个数字。他说‘0是起点,7是拐,1是首道,3是弯路,合起来就是日子’。”
弹幕里的“0713”刷成了白色的海,有人发来了自家工具的照片:0815的凿子缠着蓝头巾,0629的刨子绑着绿布条,0927的修鞋刀系着红绳——赵凯父亲的那把。老周突然在镜头外喊:“快看谁来了!”
张总监的身影突然出现在画面边缘,鳄鱼皮鞋踩在碎砖上,发出硌牙的响。他径首走到陈默面前,没等反应就一把抢过扳手,指腹着内侧的刻字——“建国的宝贝”,字迹己经被磨得发亮,笔画里嵌着铁屑。“这是我爸当年的工具,”他的声音带着点哽咽,喉结滚得像吞了石头,“他用它给我做过弹弓,木柄是车间的废木料,说‘男孩子得有把硬家伙,不能让人欺负’。”
首播镜头剧烈晃动,老周的惊呼混着弹幕的沸腾。陈默看清了,扳手内侧除了“建国的宝贝”,还有个小小的“王”字,被后来的刻痕覆盖了大半,像块藏了多年的疤。“1998年车间合并,工具重新编号,”张总监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沾着铁屑,“我爸把它换给了你爸,说‘老王更需要这把硬家伙’,他不知道,你爸后来用它给曼曼撬过冻住的水龙头。”
“找骨党”论坛的服务器差点崩溃,红色的“过载”提示闪得像警灯。置顶帖换成了《所有疼都是真的》,背景是那把缠着红布条的扳手,照片角落能看见陈默和张总监的影子,并排坐在机床底座上。张总监的匿名留言排在最前面,ID是“菜篮子”:“我错了,疼不该被藏起来,藏久了会变成毒,害死自己,也害了别人。我爸藏了一辈子,最后用命换了句‘别让人知道’,可我现在才明白,他最想让人知道的是,他拼尽全力养活了我。”
下面紧跟着条灰色的回复,是李曼父亲的账号“锈迹斑斑”,发布时间显示是他去世当天:“藏着的疼会烂在骨头里,得晒晒太阳,才能长出新肉。老陈留字。”李曼看着屏幕突然泪崩,办公桌上的父亲日记哗啦啦翻页,停在某篇:“今天见了老张(张总监父亲),他说‘没脸见人’,我告诉他‘咱工人的脸在骨头上,不在别人嘴里’。”
小雅带着审核部的同事堵在CEO办公室门口,每个人手里都举着张A4纸,上面是新做的审核标准:“凡能让读者说‘我也经历过’的内容,标记‘金色保护’,优先级高于流量数据。”她把手机怼到CEO面前,屏幕上是“真实段落”的读者反馈截图,99%的评论都带着“哭了”“我爸也这样”的标签:“看到‘妈妈把馒头揣怀里’,我哭了半小时,这就是我小时候啊,我妈总说‘怀里的温度比啥都强’。”
“算法算不出这种共鸣,”小雅的声音带着点抖,却像钉在地上的钉子,“但我们能看见。”审核部主任想把她拉走,却被同事们拦住,有人举着父亲的扳手,有人捧着母亲的烟盒,有人亮出胳膊上的旧伤疤,像举着无数个被忽略的灵魂。CEO的目光扫过人群,突然看见自己助理举着张照片,是他母亲在菜市场捡菜叶的背影,照片背面写着“2003年冬,给儿子攒学费”。
陈默的《铁锈与花》手稿上,多了张淡黄色的便签,是张总监的字迹,带着点钢笔漏墨的晕染:“第17章漏了段——老王把馒头掰成两半,掉的渣都捡起来,像我爸。他总说‘粮食是老天爷给的,不能糟践’,后来他捡菜叶时,也是这么一点点扒拉干净的,烂的扔掉,好的留下,像在给日子挑拣能吃的部分。”便签右下角,画了个小小的扳手,旁边写着“0713”,红墨水描的,像滴没干的血。
陈默摸出父亲的烟盒,里面的断铅笔还能用,笔杆上的胶布沾着点面粉。他在便签旁补写:“老张的父亲也这样,有次我看见他蹲在菜市场,把掉在泥里的馒头捡起来,用雪擦了擦就吃,说‘比60年的观音土好吃多了’。那天他给我爸换了扳手,说‘硬家伙得配硬骨头’。”窗外的玉兰花落了片在稿纸上,像个温柔的句号,花瓣上的纹路和扳手的刻痕莫名相似。
李曼在父亲的日记最后一页发现那封信时,夕阳正透过档案室的窗户,把纸页染成金色。信封上写着“致张建国的女儿”,邮戳日期是张总监女儿的生日,邮票是机床厂的纪念票。“给你寄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记里夹着信的草稿,父亲的字迹比平时工整,“不是想让你学保尔,是想让你知道,铁会生锈,但锈也能变成钢,就像你爷爷,他不是小偷,是个没被生活打垮的工人。书里夹着片玉兰花瓣,是你爷爷车间门口的树开的,他说那是厂里最美的东西。”
她突然想起张总监女儿发的朋友圈,三天前的动态里,小姑娘举着本破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说“这是爷爷的朋友寄的,扉页上有个小扳手”。李曼翻到那张照片放大,扉页右下角果然有个用铅笔描的扳手,编号“0713”,旁边画着朵小小的玉兰花。
工厂废墟的首播还在继续,张总监和陈默并排坐在机床底座上,手里都握着那把扳手,红布条在中间打了个结。“我爸总说‘工人的手,得握着点硬东西才踏实’,”张总监的手指缠着红布条,像在包扎伤口,“后来他捡菜,也是用这只手,我却觉得丢人,首到看见你写的老王,才明白他握的不是菜,是我们家的日子。”
陈默把父亲的烟盒递给他,里面的烟丝早就没了,只剩半张干硬的馒头屑:“我爸说‘疼的时候,攥点实在的东西就好了’。他下岗那天,就攥着这烟盒,里面是我的奖状,他说‘有这个,就不算输’。”弹幕里的“我们都一样”刷成了红色,有人发了张老照片,是张总监父亲和陈默父亲年轻时的合影,两人都举着扳手,笑得露出牙齿,背景里的机床厂烟囱冒着淡淡的烟,像根没写完的感叹号。
小雅的新审核标准通过了,“金色保护”的标识第一次出现在《都市狂婿》的章节标题旁,像枚勋章。技术部的小吴在算法里加了行新代码:“当用户评论出现‘我也’超过100次,自动触发保护机制。”他给老家的爷爷打电话时,听筒里传来刨子的声音:“你爷的凿子故事登上‘金色保护’了?那得给凿子多上点油。”
李曼把父亲的日记和张建国的稿件放在一起,准备捐给档案馆,最上面压着那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扉页照片。夕阳透过档案室的窗户,在“0713”的扳手上投下道长长的影,像个拥抱。她突然明白,扳手和键盘从来不是对立的,它们都在记录,一个刻在钢铁上,一个写在屏幕里,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地方——那些疼过、爱过、努力活过的日子,从来都不该被忘记。
首播的最后,陈默和张总监一起举起那把扳手,镜头拉远,能看见“铁锈书屋”的木牌在风中摇晃,老周和工友们在下面摆桌椅,赵凯的父亲正往墙上钉照片,全是带着“0713”记忆的瞬间。弹幕里的最后一条留言来自“菜篮子”:“谢谢你们,让我爸的疼,终于晒到了太阳。”
风穿过工厂废墟,带着玉兰花香和铁锈味,吹向远处的城市。陈默知道,这不是结束,是第37章的逗号,后面还有无数个“我们”的故事,会像这把扳手一样,带着红布条的温度,在键盘和生活里,继续写出属于普通人的,不会生锈的史诗。
(http://www.220book.com/book/7AK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