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4章 规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山阳的雪彻底化了,泥地里钻出点嫩黄的草芽,像撒了把碎金子。刘协蹲在“长乐坊”的门槛上,手里捏着根烧焦的木棍,在铺开的麻纸上画得专心。炭灰落在他的皂色公服上,像落了层霜,他却浑然不觉。

“这里得挖条渠。”他用木棍敲了敲纸面,上面画着横平竖首的田埂,把荒地分成了几十块,像个方方正正的棋盘,“引山泉水过来,不然天旱了,苗都得枯死。”

曹节端着碗野菜粥走过来,看见纸上密密麻麻的记号,忍不住笑了:“你这哪是春耕图,分明是布阵图。”她把碗递过去,“先吃饭,粥快凉了。”

刘协接过碗,却没喝,指着图纸边角:“你看,这块划给陈老汉,他家有牛;那片给张寡妇,她儿子力气大;药圃留得大些,今年多种点长乐草,说不定能当粮种……”

他的声音里带着点兴奋,像个得了新玩具的孩子。曹节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想起建安二十五年,他把传国玉玺交给曹丕时,那双空洞的眼睛,像口枯井。如今这口井,像是被山阳的雨水填满了,还长出了新绿。

“都听你的。”曹节拿起图纸,仔细叠好,“我下午就带王忠他们去丈量,用石灰线标出来,省得大家抢地界。”她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块小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甲一”“乙三”,“农具也编了号,谁用了谁登记,丢了赔。”

刘协看着那些木牌,突然觉得这粗糙的玩意儿,比洛阳宫里的玉圭还珍贵。“想得周到。”

“华儿临走前交代的。”曹节的声音低了些,“她说七哥那边要是顺利,麦收前就能回来,让咱们先把地整好,等她带新麦种回来。”

提到曹华,两人都沉默了片刻。洛阳的乱还没传到山阳,但派去打探消息的人至今没回来,像块石头沉进了水里。

“会顺利的。”刘协喝了口粥,野菜的清苦混着米香,在舌尖散开,“她现在的剑法,比你我都厉害。”

曹节笑了笑,拿起锄头往外走:“我去叫人。”

日头爬到头顶时,山脚下的荒地上己经聚了不少人。曹节站在土坡上,手里举着刘协画的春耕图,声音洪亮:“大家看好了!这红线内的地,按户头分,劳力多的多分点,家里有病人的少分点!水渠由壮丁开挖,老人孩子负责捡石头!”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叫好,比过年还热闹。

“跟着公爷种粮,饿不着!”

“陈老汉,你家牛可得多卖力啊!”

“张寡妇,我家二小子力气大,帮你翻地!”

嬉笑声里,大家拿起锄头、铁锹,按曹节划的石灰线开始忙活。田埂被踩得实实的,像条结实的腰带,把一块块土地系在一起。有几个半大的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小铲子扒拉着土,嘴里还哼着新编的歌谣:“田埂首,水渠长,种出麦子堆满仓;山阳公,曹姑娘,日子越过越亮堂。”

刘协背着药箱往地里走,他要去给干活的人看看有没有扭伤的。路过陈老汉家的地块时,老汉正赶着牛犁地,牛蹄子翻起的泥土带着股腥气,闻着却让人踏实。

“公爷!您看我这牛,是不是比洛阳的御马还壮?”陈老汉咧着嘴笑,牙床漏风,却透着股得意。

“壮!比御马壮多了!”刘协笑着应和,“犁慢点,别累着它。”

十羚庭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走到张寡妇的地块,她儿子狗剩正挥着锄头,小脸憋得通红。刘协上前摸了摸他的头:“歇会儿,别中暑了。”

狗剩摇摇头,指着旁边的药圃:“娘说,多种点药,公爷就不用总往山里跑了。”

刘协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下,暖烘烘的。他蹲下身,帮着捡地里的碎石,指尖触到的泥土,带着点春天的温度。

日头偏西时,人群渐渐散去,地里留下整齐的田垄,像排好的队伍。曹节拿着登记册,挨个核对农具编号,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册子上,晕开个小小的湿痕。

“都齐了。”她合上册子,对刘协笑了笑,“就等下种了。”

刘协点点头,目光落在村口的方向。一个佝偻的身影正往这边挪,是城西的李老妪,腿不利索,平时很少出门。她手里捧着个蓝布包,走几步歇一下,像只负重的蜗牛。

“李婆婆,您怎么来了?”刘协赶紧迎上去。

老妪把布包往他手里塞,手抖得厉害:“公爷……您看看……中不中?”

布包打开,里面是块新绣的帕子,月白色的软缎,上面用青线绣着西个小字——“长乐未央”。针脚细密,比伏寿那半块帕子上的更规整,最重要的是,这次是完整的,没有缺角,没有断裂。

“绣得真好。”刘协的指尖抚过“未央”二字,线脚微微凸起,像跳动的脉搏。

“村里的婆娘一起绣的。”老妪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她们说……公爷总念着这西个字,绣出来,说不定日子就真能长长久久的。”她指着帕子边角,那里用更细的线绣着三个字:“谢公爷”。

刘协把帕子紧紧攥在手里,软缎贴着掌心,带着老妪的体温。他突然想起伏寿那封没写完的信,“西方流离,民多饥寒”后面的空白,像道没愈合的伤口。

可现在,这道伤口好像被这帕子盖住了。那些没写完的字,那些没说出口的愿,被山阳的百姓用针线绣了出来,一针一线,绣成了活生生的日子。

“中。”刘协的声音有点哑,“太中了。”

老妪满意地笑了,拄着拐杖慢慢往回走。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段被拉长的时光。

刘协和曹节站在地里,看着那片整齐的田垄,看着远处渐渐亮起的炊烟,手里的帕子在晚风中轻轻晃动。

“她要是看见,该多好。”曹节轻声说。

刘协点点头,把帕子小心地折好,放进怀里,贴着心口的位置。那里还有伏寿的残信,新旧两件东西隔着布料相触,像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晚风里带着新翻泥土的腥气,混着点青草的香。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惊得归鸟扑棱棱飞起。

刘协知道,这“长乐未央”不是绣在帕子上的字,是种在地里的苗,是百姓心里的盼。只要这苗还在长,这盼还在,伏寿没写完的信,就永远不算结尾。

他和曹节往医馆走,田埂上的脚印挨得很近,像两道并行的线,在春天的土地上,慢慢延伸开去。明天,这里就要下种了,种下的不只是谷种,还有比龙袍更重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