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6章 旧臣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十羚庭”推荐阅读《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秋老虎把地里的土烤得发烫,刘协弯腰割麦,镰刀划过麦秆的“唰啦”声混着蝉鸣,在田野里织成张密不透风的网。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淌,滴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洇出个深色的点,又很快被蒸腾的热气烤干。

他的粗布褂子早就湿透了,贴在背上,沾着麦芒和尘土,像层硬壳。可他割得专注,手腕转动间,成捆的麦秆整齐地倒在身后,比当年在许昌宫划奏章时还要利落。

“公爷,歇会儿吧!”陈老汉赶着牛从旁边经过,牛蹄子扬起的土落在刘协脚边,“日头太毒,别中暑了。”

刘协首起身,捶了捶发酸的腰,脸上的汗珠滚进嘴里,咸涩的。“没事,割完这片再歇。”他往远处望了望,曹节带着几个妇人正在捆麦垛,蓝布头巾在金黄的麦浪里像朵移动的花。

就在这时,条土路上扬起阵烟尘。一个佝偻的身影拄着拐杖,一步一晃地往这边挪,拐杖头的铜箍在阳光下闪着光——那是被常年磨亮的,带着种陈旧的温润。

“那是谁?”捆麦垛的张寡妇首起身子,手搭在额头上张望着,“看着面生得很。”

刘协也觉得奇怪。山阳这几年很少来外人,尤其是这样一副京城打扮的老者——虽然衣袍洗得发白,袖口还打了补丁,但料子是上好的云锦,腰间系的玉带扣虽有磕碰,却看得出是前朝制式。

老者在田埂边停住脚,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割麦的刘协,突然浑身一颤,拐杖“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陛……陛下?”他的声音嘶哑得像被砂纸磨过,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真的是您?”

刘协手里的镰刀顿了顿。这声“陛下”,他己经很多年没听过了。自禅让那天起,他就只是山阳公,是“长乐坊”里给人瞧病的大夫,是地里挥汗如雨的农夫。

他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麦糠,慢慢往田埂边走。“老丈认错人了。”

“没错!没错!”老者突然扑过来,却被田埂绊了一下,重重跪倒在泥地里。他不顾满身的土,膝行着往前挪了几步,死死抓住刘协的裤脚,眼泪混着脸上的皱纹往下淌,“陛下!臣是王越啊!建安初年给您当过执金吾的王越啊!您不记得了?”

刘协的呼吸猛地顿住。王越……他想起来了。那个总爱穿着皂色朝服,在德阳殿阶下一站就是半天的老臣,当年伏寿被构陷,他是为数不多敢在朝堂上替皇后说话的人,后来被贬斥回乡,再无音讯。

“王……王大人。”刘协的声音有些发紧,弯腰想扶他起来,“快起来,地上凉。”

“陛下受苦了!”王越却不肯起,老泪纵横地看着他手上的茧子、脸上的晒斑,看着他粗布褂子上的补丁,“您是九五之尊,怎么能……怎么能做这种粗活?曹丕那贼子!他竟敢如此欺辱汉室!”

他的哭声引来了不少百姓,大家围在田埂边,看着这一幕,脸上都带着些茫然和愤慨。

“老丈慎言。”刘协用力把他扶起来,声音放得沉了些,“我现在是山阳公,不是陛下。这天下,早就不是汉家的了。”

“是!”王越梗着脖子,拐杖被他攥得咯咯响,“可在山阳百姓心里,您还是陛下!”他指着远处炊烟升起的方向,“臣一路过来,听人说‘长乐坊’的山阳公救死扶伤,分粮济贫,说您比洛阳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强百倍!这不是陛下是什么?”

刘协没说话,只是拉着他往树荫下走。曹节不知何时端着碗水过来了,粗瓷碗边缘有些豁口,里面的水还冒着热气,飘着片薄荷叶。“老丈,先喝点水吧。”

王越接过碗,手还在抖,水洒了不少在衣襟上。他喝了两口,突然从怀里掏出个用油纸层层包裹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支凤钗。

银质的钗身有些发黑,上面镶嵌的明珠蒙着层灰,却依旧能看出精巧的凤凰造型——那是伏寿当年常戴的那支,建安十九年她被打入冷宫时,这支钗不知被谁扔在了墙角,后来王越偷偷捡了藏起来,一藏就是十年。

“陛下,您看……”王越的声音哽咽着,把凤钗递过去,“臣知道皇后娘娘……可这念想,臣总想着要还给您。”

刘协的指尖触到凤钗的瞬间,像被烫了下。冰凉的银质裹着陈旧的体温,明珠上的灰仿佛是岁月的尘埃,一吹就能散。他想起伏寿最后一次戴这支钗,是在建安十八年的上元节,她笑着说“这支钗松了,回头让宫人修修”,那时的烛光映着她的脸,温柔得像水。

“她总说,这钗子的凤凰翅膀太尖,容易勾住头发。”刘协的声音很轻,像在对自己说,“后来她就让人把翅膀磨圆了些。”他指着钗尾,那里果然有处细微的打磨痕迹。

王越的眼泪又掉了下来。他想起当年皇后在宫宴上,用这支钗挑开葡萄架上的青藤,笑着说“要像这藤一样,韧着点活”。那时的陛下还年轻,站在皇后身边,眼里的光比殿上的烛火还亮。

“公爷,该吃饭了。”曹节轻声提醒,她看着那支凤钗,又看看刘协泛红的眼眶,把手里的干粮递过去,“张寡妇烙了麦饼,还热着呢。”

刘协接过麦饼,把凤钗小心翼翼地用油纸包好,放进怀里,贴着心口的位置。那里还有那方绣着“长乐未央”的帕子,新旧两件东西隔着布料相触,像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王大人,留下吃点吧。”刘协把一半麦饼递给王越,“尝尝山阳的收成。”

王越接过麦饼,咬了一口,粗糙的饼皮剌得他嗓子生疼,可他吃得认真。麦香混着阳光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竟比当年宫里的玉食还要让人踏实。

“陛下,您……真的甘心吗?”他忍不住问,声音压得很低。

刘协看着远处嬉笑打闹的孩童,看着田埂上扛着麦捆的百姓,看着曹节和妇人们说笑的身影,突然笑了。“甘心。”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龙袍穿在身上,百姓在水里火里;粗布褂子沾着土,百姓在田里笑着。你说,哪个更像‘陛下’该做的事?”

王越愣住了,手里的麦饼差点掉在地上。他看着刘协脸上被晒出的红晕,看着他眼里映出的麦浪和人影,突然觉得,自己这一路跋山涉水,或许不只是为了送一支凤钗。

他想起路上听到的歌谣:“山阳公,种麦忙,割了麦子济街坊;穿粗布,住草房,百姓心里比龙袍强。”

原来,有些名分,从来不在衣冠上,不在朝堂上,而在这一粥一饭里,在这田垄阡陌间,在百姓的心坎上。

夕阳把田野染成金红色,刘协拿起镰刀,准备把剩下的麦子割完。王越捡起地上的拐杖,走到他身边,颤巍巍地说:“陛下,臣……臣也来搭把手。”

“叫我山阳公就好。”刘协笑着递给他一把备用的镰刀,“还有,这活计,得弯腰。”

王越学着他的样子弯下腰,虽然笨拙,却很认真。拐杖头的铜箍在田埂边闪着光,像颗沉默的星。远处,曹节端来的那碗水还放在石头上,薄荷叶在水面轻轻摇晃,映着漫天晚霞。

凤钗在刘协怀里安静地躺着,明珠上的灰仿佛被心口的温度焐化了,透出点温润的光。他知道,伏寿要是看见这场景,一定会笑着说:“阿协,你看,这才是‘长乐’该有的样子。”

是的,这才是。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