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琉璃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永明元年的冬寒像淬了冰的针,往骨头缝里钻。陶弘景从宫中回来第三日,后半夜突然发起高热,浑身烫得像丹炉里刚取出的铜器。乳母用浸了井水的布巾敷在他额上,布巾竟"滋啦"一声冒起白汽,吓得她失手把铜盆摔在地上,水洒了一地,在青砖上凝出层薄冰,冰里映着摇曳的烛火,像无数个缩小的太阳。

"这病来得邪性。"叔父陶岳请来的老医者摸着胡须,指尖刚触到弘景的手腕就猛地缩回,"脉像沸水,跳得要破 skin 了。"他掀开弘景的衣襟,突然"咦"了一声——弘景的胸膛竟透着层淡淡的玉色,透过皮肉能隐约看见脏腑的轮廓,肝肺之间有团金光在缓缓流转,像颗被裹在棉絮里的星子。

"是......是琉璃体?"老医者的声音发颤,后退半步撞翻了药箱,瓷瓶滚落一地,其中一个装着朱砂的瓶子摔碎,朱砂撒在地上,竟自动聚拢成个"遁"字。他年轻时曾在茅山见过老道长讲经,说上古有"琉璃仙胎",能通体透明,见脏腑灵光,乃是修道的上佳根器,只是千年难遇,且极易夭折——"琉璃虽透,却脆如蝉翼,受不得半点浊气。"

弘景此刻意识半昏半醒,耳边是乳母的啜泣声和叔父的叹息声,眼前却浮着入宫那日所见的冠冕玉珠。那三颗青气玉珠在他眼前旋转,渐渐化作三枚铜符,符上的北斗纹与他袖中青铜镜的背纹重合。突然,铜符炸开,化作无数金粉,金粉落进他的脏腑,那团金光流转得更快了,像在循着某种轨迹运行,时而沿经脉窜至指尖,时而沉回丹田,每动一次,他就觉得身体轻了一分,仿佛要飘起来。

"得放血。"老医者咬了咬牙,从药箱底层翻出一枚银针刺,"热邪入体太深,不泄恐伤根本。"他捏起弘景的指尖,银针刺入的刹那,弘景突然觉得丹田的金光猛地一缩,随即一股暖流顺着指尖涌了出去。

血珠刚滴落在青砖上,竟没有散开,反而慢慢凝固、结晶,最后变成一颗米粒大的水晶珠。珠身通透,里面隐约有微光流转。老医者好奇地拾起水晶珠,对着烛火细看,突然倒吸一口凉气——珠内竟封着几行微型文字,笔画曲折,像是道经里的篆字。他年轻时学过几天符箓,勉强认出"气行周天"西个字,剩下的字迹太小,需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

"这......这是怎么回事?"乳母凑过来看,水晶珠在她掌心微微发烫,"夫人当年梦吞琉璃,难道......"话没说完就被叔父打断:"莫胡言!"但他的目光落在弘景通透的胸膛上,又扫过地上的水晶珠,眉头拧成了结。

弘景此刻的意识己沉入一片金光之中。他觉得自己像浮在丹井的水面上,周围是旋转的星图——正是《星野分治图》里的脉络,只是此刻的星图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星辰之间有金色的丝线相连,丝线的尽头,隐约可见茅山的轮廓。他伸手去触那些丝线,指尖刚碰到,就听见一阵熟悉的鹤唳——是第十二章将要出现的鹤群,只是此刻它们还未飞往陵园,而是在星图间盘旋,每只鹤的翅膀上都驮着个小小的人影,细看竟是那些战死的士兵,他们在鹤背上微笑,朝着茅山的方向挥手。

"丹炉非炉,天地为鼎;肉身非身,琉璃为胎。"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是葛洪。弘景循声望去,葛洪站在星图中央,手里拿着那面青铜镜,镜面映出的不是弘景的脸,而是一个透明的身影,正坐在茅山的瀑布下炼丹,身影的额间有紫痕,与他额间的位置分毫不差。"你看这琉璃,"葛洪指着他的胸膛,"通透者,能见天地;易碎者,方知珍惜。"

话音刚落,弘景觉得身体猛地一轻,仿佛有什么东西裂开了。他低头看,自己的胸膛竟真的出现了一道细缝,金光从缝中溢出,化作无数细小的星点,星点在空中组成一行字:"廿三年后,华阳归位"。他突然想起入宫时所见的"齐廿三年",原来那不仅是王朝的寿数,也是他肉身凡胎的期限——二十三年后,他将褪去这具"琉璃胎",归于茅山。

"热退了!"耳边传来叔父的惊呼。弘景睁开眼,发现自己不再发烫,胸膛的玉色也褪去了,只是皮肤下那团金光仍在隐隐流动。老医者正拿着那枚水晶珠,用放大镜仔细观看,嘴里喃喃着:"'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失传的《大洞真经》文!"

乳母端来一碗米汤,弘景喝了一口,觉得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入丹田,与那团金光融为一体。他伸手摸了摸自己的指尖,刚才被针刺的地方己经愈合,没有留下半点痕迹。地上的朱砂"遁"字还在,只是此刻看来,更像是一个"道"字的雏形。

老医者把水晶珠还给弘景:"此珠乃先生精血所化,内有道经,当妥善保管。只是......"他欲言又止,最后叹了口气,"琉璃虽美,终是易碎之物。先生日后需静养,少沾俗事,尤其是宫廷中的浊气,怕是会伤了根基。"

叔父送老医者出门时,弘景独自坐在床上,把玩着那枚水晶珠。珠内的文字在烛火下愈发清晰,除了《大洞真经》的片段,还有几行小字,像是注释:"血为精魄,晶为道体,魄体合一,方证琉璃。"他想起第一章乳母说的"夫人生你那夜,梦吞琉璃",原来自己的肉身,从出生时就带着道的印记,只是首到此刻,才因高热而显现。

窗外的雪还在下,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水晶珠上,珠内的文字突然投射在墙上,组成一幅微型的星图,与他在废弃官衙发现的《星野分治图》一模一样。只是此刻的星图上,茅山的位置被一团金光标注出来,金光中隐约有座道观的轮廓,观门前站着个穿青衣的道人,正朝着他的方向拱手。

弘景把水晶珠贴身收好,指尖触到胸口,还能感觉到那团金光在缓缓流转。他知道,这场高热不是灾病,而是一次"开悟"——像琉璃被烈火淬炼,虽然经历了碎裂的危险,却变得更加通透。那三颗青气玉珠的预言,那枚青铜镜的指引,还有此刻这颗血化的水晶珠,都在告诉他一个道理:肉身虽脆,道心却坚;世事虽乱,脉络可循。

夜深了,乳母和叔父都己睡去,屋内只留一盏烛火。弘景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雪声,突然觉得丹田的金光动了一下,随即,他的意识又沉入一片清明之中。这次,他没有看见星图,也没有看见葛洪,只看见一片无边无际的琉璃海,海面上漂浮着无数水晶珠,每个珠子里都封着一段文字,有的是医方,有的是道经,有的是山川脉络,有的是人间百态。而他自己,正坐在一片琉璃叶上,顺着海水漂流,漂流的方向,正是茅山。

"原来这世间万物,皆是琉璃所化。"弘景在心中默念,"通透者能见其本,执着者只观其形。"他伸手捞起一颗水晶珠,珠内是《肘后备急方》的一页,正是他之前缺失的"治瘴气"篇,只是此刻看来,文字旁多了些注释,竟是关于如何疏导地脉以除瘴气的方法,与他在丹井旁得到的炼气法诀隐隐相合。

天快亮时,弘景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的枕边放着一枚小小的琉璃片,晶莹剔透,正是他梦中所见的琉璃叶的形状。他拿起琉璃片,对着晨光细看,片上有细密的纹路,像是某种叶脉,又像是某种星图的缩影。他突然明白,这琉璃片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他体内的金光所化,是他与天地沟通的信物。

雪停了,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屋内,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弘景起身走到案前,案上放着那面青铜镜,镜面映出他的脸,额间的紫痕比往日更亮,像一颗小小的星辰。他想起葛洪的话:"琉璃虽脆,却能映天地;肉身虽弱,却可载道心。"或许,所谓的"琉璃裂",不是毁灭,而是新生——就像冰层裂开,才能看见水下的游鱼;就像蛋壳裂开,才能迎来新的生命。

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琉璃非器,乃心之显;裂痕非伤,乃道之途。"写完后,他把纸放在青铜镜下,镜面的光透过纸张,竟在墙上投射出一幅完整的星图,图中茅山的位置,正对着他额间的紫痕。

弘景知道,这场高热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二十三年里,他还会经历更多的异象,遇到更多的考验,但只要守住这颗琉璃般通透的心,守住这份医者的仁心,无论肉身如何脆弱,道心都能如星辰般永恒。而那枚血化的水晶珠,那片琉璃叶,还有那面青铜镜,都将是他在这条路上的指引,指引他从宫阙走向乡野,从凡胎走向道体,最终归于华阳洞天,完成那场迟到了二十三年的归位。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照在水晶珠上,珠内的道经文字闪烁着微光,像是在回应他的心意。弘景握紧水晶珠,指尖传来一丝暖意,那暖意顺着手臂流入丹田,与那团金光融为一体,在他的脏腑间缓缓流转,像一条看不见的河,连接着天地,连接着古今,也连接着他与那个终将到来的未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