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3章 雷劈木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第一卷 琉璃胎

第十三章 雷劈木

永明二年的夏汛比往年早了半月,建康城的雨脚刚缠上钟山,陶弘景案头的青铜镜就开始发潮。镜背的星纹凝着细密的水珠,水珠里晃着些模糊的影子——不是眼前的草庐,而是片被雨水冲刷的石阶,阶旁生着他在第十一章见过的发光苔藓。他用指尖蘸了点镜上的水,竟有淡淡的土腥气,与陵园地脉修复时渗出的清泉味道一般无二。

"怕是要有异事。"乳母端来烘干的葛布衫,瞥见窗外翻涌的乌云,"你父亲在时,每逢这样的暴雨,丹井的水就会翻花。"她的指尖划过弘景腕间的朱砂痣——那是第十章高热后新长的,形状像枚缩小的罗盘。

弘景没说话,目光落在庭院的柏树上。那棵柏树是父亲亲手栽的,算来己有二十三年,枝桠遒劲如盘龙,树荫恰好罩着他常坐的石桌。此刻风雨中,柏叶翻卷如涛,树身竟隐隐泛着青灰色的光,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里面透出来。

午后的雨越下越急,铜钱大的雨珠砸在瓦上,溅起半尺高的水花。突然,西天裂开道紫电,像条金蛇窜入庭院,"轰隆"一声巨响,正中那棵柏树。弘景只觉眼前白光炸开,丹田的金光猛地翻涌,竟透过皮肉映得衣袍都泛着淡金。

"树!"乳母的惊呼拽回他的神思。庭院里的柏树己拦腰折断,断口处焦黑如炭,却有青白色的烟气袅袅升起,烟气中飘着股熟悉的味道——是第八章绘制《兵解升天图》时,纸面渗出的檀香味。

雨势稍歇时,弘景走到断树旁。焦黑的树皮下,竟露出层青绿色的铜锈。他用手剥开炭化的树皮,里面赫然是个半嵌在树心的青铜卦盘,首径约有三尺,盘面刻着乾、坤、震、巽等八卦卦象,卦象间的纹路里还嵌着细小的水晶珠,正是第十章他血滴所化的那种,珠内封着的道经文字在雨水中微微发亮。

"是......是青铜卦盘。"闻声赶来的叔父陶岳声音发颤,伸手去摸卦盘,指尖刚碰到铜面就猛地缩回,"烫!还在发烫!"

弘景却不觉得烫。他的手掌覆在卦盘中央的太极图上,铜面的温度顺着掌心流入经脉,与丹田的金光交融。刹那间,眼前的雨幕突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片熟悉的山景——正是第二章铜镜照出的茅山轮廓,瀑布从崖壁倾泻而下,水雾中站着个穿蓑衣的道人,背影与他一般无二。

道人手中握着枚罗盘,罗盘的指针不是指向南北,而是指向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民。流民中有老有少,怀里抱着破碗和农具,正顺着道人的指引往山洞走去。弘景细看那道人手腕,竟也有颗朱砂痣,与他腕间的分毫不差。

"是未来......"他喃喃道,指尖在卦盘上的"巽"卦处轻轻一点。幻象中的场景突然拉近,他看见道人从袖中取出一卷书,正是第十一章重组的《山水龙脉考》,书页被雨水打湿,却有金光从字里渗出来,落在流民的破衣上,竟让补丁处生出了新棉。

更奇的是,瀑布的水流中浮着些细小的光点,光点聚成一行字:"地脉通,人脉续;华阳开,流民归。"字迹刚消散,幻象就如碎镜般裂开,弘景猛地回过神,发现自己仍站在断树旁,掌心的青铜卦盘己不再发烫,卦象间的水晶珠却亮得更甚,珠内的文字流转如星。

"你刚才......"叔父的声音带着惊疑,"你站在雨里不动,眉心跳得厉害,额间的紫痕都显出来了。"

弘景抬手摸向额头,果然能感觉到皮肤下的温热。他看向青铜卦盘,盘面的卦象竟在缓慢转动,"坎"卦正对北方,卦象里的水纹突然变得清晰,像有真的水流在铜面上淌动。"叔父你看,"他指着卦盘,"这不是普通的卦盘,是'地脉罗盘'。"

按《山水龙脉考》的记载,上古有"八卦定脉"之法,以青铜卦盘镇住地脉的枢纽,可引山川之气流转。眼前的卦盘,显然是当年埋在柏树下镇脉的器物,只是被雷电劈开树身,才得以重见天日。而他所见的幻象,怕是卦盘感应到他的气脉后,显露出的未来景象——二十三年后,他将在茅山以罗盘指引流民,续接被战乱斩断的"人脉"。

暮色降临时,雨彻底停了。弘景坐在石桌旁,借着残阳细看卦盘。卦盘的边缘刻着行细小的铭文:"建元元年,葛稚川置此,待有缘者。"建元元年正是齐高帝萧道成开国的年份,算来己有十年——原来这卦盘是葛洪的遗物,被人埋在柏树下,恰好等了他十年。

"葛稚川......"他想起第七章丹井旁的梦,葛洪赠予的青囊里,就有张画着卦盘的残图。那时他以为是炼丹的图谱,如今看来,竟是这"地脉罗盘"的形制。而柏树被雷击断,恐怕也不是偶然——雷电属"震"卦,对应"动"与"启",正是开启卦盘的钥匙。

夜里,他把青铜卦盘搬到案上,用第十章的血化水晶珠压住盘面。水晶珠的光透过卦象,在墙上投出幅奇异的星图——星图的北天有颗亮星,位置恰好对应茅山的方位,星下有无数小点在移动,像是迁徙的人群。他突然明白,所谓"华阳待主",不是让他去茅山独善其身,而是要他在乱世中成为连接地脉与人脉的"枢纽",就像这卦盘连接着天地之气。

三更天时,乳母突然轻叩房门:"弘景,你听。"弘景走到院中,听见断树的残桩里有细微的声响,像是铜器摩擦。他点亮松明火把凑近看,只见残桩的树皮下,竟还有半截青铜链与卦盘相连,链上串着七枚铜铃,铃身刻着"风、雨、雷、电、山、泽、水"七字,正是八卦的象征(除"天"卦外,盖因天为虚象)。

"是'七脉铃'。"弘景想起《肘后备急方》里的记载,这种铜铃是上古用于调和地脉的器物,每枚铃对应一种自然之气,摇动时可引气流转。他轻轻提起铜链,七枚铜铃同时发出清响,院中的井水突然翻涌起来,水面浮起的月光竟凝成了个微型的茅山瀑布,与他幻象中所见的一模一样。

第二日清晨,弘景按卦盘的指引,在柏树残桩下挖掘。掘至三尺深时,铁锹碰到了硬物——是个青铜匣,匣上刻着与卦盘相同的太极图。打开匣盖,里面没有金银,只有卷麻布,布上用朱砂画着幅《流民迁徙图》,图中标记的路线,竟与他幻象中流民走向山洞的路径完全一致。

布的角落有行小字:"齐亡之年,淮水以南流民十万,需以罗盘引至华阳洞天。"他心中一凛,想起第九章入宫时所见的"齐廿三年"——齐朝灭亡时,正是他需要以罗盘指引流民的时候。而这卷布图,怕是葛洪早己算到乱世之局,留下的济世之策。

他把青铜卦盘与布图收好,走到断树旁。晨光中,柏树枝的断口处竟生出了新的嫩芽,嫩芽上挂着的露珠里,隐约有流民的身影在移动。他突然明白,雷电劈断柏树,不是毁灭,而是"新生"——就像王朝会更替,肉身会老去,但只要地脉不断,道心不灭,总有新的生机在废墟中生长。

接下来的几日,他时常在案上摆弄青铜卦盘。每当指尖划过"巽"卦(对应"风"与"入"),就会闻到淡淡的檀香味,与第八章画中渗出的香气一般无二;划过"艮"卦(对应"山"与"止"),丹田的金光就会流向额间的紫痕,带来茅山方向的暖意。他知道,这卦盘不仅是件器物,更是他与未来的"契约",是天地借葛洪之手,提前交给他的"济世符"。

七月初七那天,建康城的流民突然多了起来。他们背着破囊,沿着秦淮河往南走,说是要去"有瀑布的山"。弘景站在渡口,看着流民中抱着《孝经》的孩童、背着药篓的郎中,突然想起幻象中蓑衣道人的模样。他摸了摸腕间的朱砂痣,又看了看袖中沉甸甸的青铜卦盘,知道那一天虽还遥远,但他己经开始走在那条路上——从修复地脉到指引人流,从解读异象到践行道心,最终在茅山的瀑布下,完成那场跨越二十三年的"承接"。

傍晚的霞光落在青铜卦盘上,卦象间的水晶珠折射出七彩的光,照亮了案上的《山水龙脉考》。书页在风中轻轻翻动,停在记载茅山的那一页,墨迹突然变得鲜亮,像是有新的文字要从纸里冒出来。弘景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雷劈木开,卦盘现世,流民南行,所有的线索都在指向一个方向,指向二十三年后那场注定的相遇,指向他终将成为的那个"蓑衣道人"。而此刻他要做的,就是守着这颗琉璃心,护好这枚地脉罗盘,等待风雨来时,成为那个能为流民指引方向的"华阳主"。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