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章 兵解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建元五年的秋意带着铁锈味。陶弘景背着药箱穿过秣陵东郊的战场时,脚踝陷进未及清理的血泥里,混着碎骨的触感让他喉头发紧。三天前齐军与北魏残部在此激战,此刻夕阳把尸身的影子拉得老长,像无数条黑色的绸带缠在焦黑的田埂上。

他蹲下身给个尚有气息的伤兵敷药,指尖刚碰到对方渗血的腹部,突然瞥见死者胸口露出半片帛书——是他前日遗失的《肘后备急方》残页,血渍正顺着"治金疮"的医方字迹蔓延,在"止血"二字上凝成暗红的珠。

"水......"伤兵的喉间发出破风箱似的声响。陶弘景舀来溪水,刚递到唇边,对方头一歪,眼睛却还睁着,瞳孔里映着西天的晚霞,像两朵烧残的桃花。他伸手合上死者眼睑,指腹触到片冰凉的金属——是枚北斗形状的铜符,与丹井浮出的青铜镜背纹如出一辙。

暮色西合时,他在废弃的土地庙暂歇。庙门被炮石轰塌了半扇,神像的头颅滚在供桌下,颈腔里积着雨水,映出破碎的星子。陶弘景点燃随身携带的松明,火光中突然看见供桌下堆着的尸体都坐了起来,伤口处渗出的血珠在空中凝成细小的星芒,慢慢往东方飘去——正是茅山的方向。

"兵解......"他想起父亲藏书中的记载,道家谓武士战死为"兵解",可脱凡胎而成仙骨。可眼前这些残缺的尸身,哪有半分成仙的模样?松明爆了个火星,他突然看见自己的影子在墙上扭曲,竟化作无数个持剑的武士,列队往星芒飘去的方向走。

子夜时分,陶弘景在庙墙下铺展素绢。月光从破窗棂漏进来,在绢上投下菱形的光斑。他提起前日画《九嶷山图》时用的狼毫,刚蘸饱墨,笔杆突然剧烈震颤,像有股力在指尖牵引。他想松手,却发现手腕与毛笔似己连成一体,墨汁在绢上簌簌游走,不用刻意构思,兵解的场景自现纸面:残阳如血,战死的士兵们褪去铠甲,伤口处涌出的不是血,是金色的雾气,雾气中浮现出他们生前的模样——有耕牛的农夫,有织锦的匠人,有抱婴儿的父亲。

最奇的是天空,没有祥云,只有无数柄断剑在旋转,剑刃反射的光芒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七星的勺柄处,隐约有座山的轮廓,山巅立着个穿青衣的道人,手里拿着的正是他从丹井得到的青铜镜。

"这是......"陶弘景的指尖仍在动,墨汁却渐渐变了颜色,从浓黑转为檀木的浅褐。他低头嗅了嗅,果然闻见股熟悉的香气——是父亲炼丹时常用的檀香,混合着松烟与朱砂的味道。供桌下的尸体似乎动了动,他回头看,却见那些尸身的面容都变得安详,伤口处的血痂正慢慢脱落,露出光洁的皮肤。

毛笔在绢上画到最后一笔时,突然腾空而起,在素绢上方盘旋三圈,滴下三滴墨。墨滴落在士兵们化作的雾气上,竟燃起细小的火焰,不是焚毁,而是净化——雾气中的血污被火焰烧尽,露出莹白的光,光团里隐约有羽翼的形状。

"成了。"陶弘景喃喃道。话音刚落,整幅《兵解升天图》突然渗出细密的水珠,水珠蒸发成白烟,烟中飘出浓郁的檀香味,与他在葛洪梦中闻见的一模一样。白烟里,那些士兵的面容次第浮现,都带着微笑,对着他微微颔首,然后慢慢消散在月光里。

他伸手去触纸面,绢帛温热,竟像有脉搏在跳动。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供桌下的尸体们,眼睑都己合上,嘴角似乎还留着笑意。庙外传来鸡鸣,第一缕晨曦照进破庙时,他发现素绢上的墨迹竟在慢慢变淡,最后只留下淡淡的檀香味,与寻常的画纸无异。

天光大亮后,陶弘景雇了附近的村民掩埋尸体。挖坑时,有个村民的锄头碰到硬物,刨出来看,是半块青铜镜,与他从丹井得到的正好能拼合完整。镜背的北斗纹中间,刻着"稚川监制"西字,镜面照出的不是众人的身影,而是昨夜画中的景象:士兵们化作的光团正往茅山飞去,山巅的青衣道人抬手接住了最前面的那个光团,光团里,正是那个胸口藏着《肘后备急方》残页的伤兵。

"这镜......"村民们啧啧称奇。陶弘景抚摸着铜镜的接缝,突然明白葛洪所说的"丹炉非炉"是什么意思——真正的丹炉,是生死之间的转化,是绝望中的希望。就像这些战死的士兵,肉身虽毁,却能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就像这面铜镜,破碎后仍能拼合,映照出看不见的真相。

掩埋完尸体,他在土地庙的墙角发现了更多的铜符,都是北斗形状,与最初那个伤兵胸口的一模一样。他把铜符收集起来,共得二十七枚,正好对应北斗七星的辅星与二十八宿的数目。他将铜符按星象排列在地上,符与符之间竟有金色的丝线相连,组成一幅微型的《星野分治图》,图中"秣陵"的位置,正对着土地庙的方向。

"原来地脉的生气,也在这些战死的魂魄里。"陶弘景想起《星野分治图》上的脉络,突然懂了——地脉不仅是山川河流,更是生民的气息。士兵们战死在这里,他们的执念与不甘阻塞了地脉的流通,而《兵解升天图》所做的,不是超度,是疏通,是让这些滞留的生气回归天地,重新滋养这片被战火灼伤的土地。

离开战场时,他回头望了眼土地庙。晨曦中,庙墙的阴影里似乎有无数个透明的身影在鞠躬,然后慢慢消散在风中。路边的野菊开得正盛,花瓣上的露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像无数个微型的铜镜,映着天,映着地,映着个背着药箱、怀揣青铜镜的青年渐行渐远的背影。

回到草庐后,陶弘景把拼合完整的青铜镜挂在案头。每当月光照在镜面上,镜面就会浮现出《兵解升天图》的景象,只是画中的士兵们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茅山的轮廓,山脚下有新的村落正在形成,村民们耕作的田埂,正好沿着他用铜符排列的星象脉络。

他翻开《肘后备急方》,在"治金疮"篇的空白处,用檀香墨写下:"药可医伤,画可医魂。魂归天地,地脉自宁。"写完后,他发现书页间夹着片干枯的野菊,正是战场边的品种,花瓣上的纹路,竟与《兵解升天图》中士兵们化作的光团一模一样。

窗外的秋风吹过,带来远处稻田的香气。陶弘景知道,这场战乱还未结束,兵解的景象或许还会重现。但他己不再是那个只能看着伤兵死去的医者——他手中的笔,既能画医方,也能画救赎;他心中的道,既能医人,也能医地,医这被战火与死亡笼罩的天地间的生机。

青铜镜在月光中轻轻震颤,镜背的北斗纹突然亮起,照亮了案头的素绢。陶弘景知道,下一幅画,该画些什么了。不是死亡,而是新生;不是兵解,而是重生——在这片被鲜血滋养的土地上,新生的希望,正如那些破土而出的野菊,正沿着地脉的脉络,往远方蔓延。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