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章 朔风迷途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七六:我成了文坛巨匠 http://www.220book.com/book/7FGN/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一股混合着干冷土腥气、陈年煤灰味、微弱马粪发酵和劣质烟草的冰冷空气,猛地灌入肺叶。

苏念初一个激灵,从那场关于车灯、玻璃碎片和喧嚣酒会的混乱噩梦中挣脱出来,艰难地睁开了眼。

视线先是模糊,继而清晰。

入眼是糊满了发黄旧报纸的低矮顶棚,报纸上“农业学大寨”、“批林批孔”的黑色标题依稀可辨,边缘卷曲,洇着陈年的水渍。一根粗糙的原木房梁横亘头顶,压得人喘不过气。几缕灰黑的蜘蛛网絮状地垂落,随着门缝里钻进来的寒风微微晃动。

身下是硬得硌人的土炕,铺着破旧芦苇席,一层薄薄的、板结发硬的棉褥几乎起不到什么缓冲作用。厚重的、散发着霉味和汗气的棉被压在身上,沉甸甸,冷冰冰。

耳朵里先是一片嗡鸣,继而灌满了声响:隔壁炕位上传来沉重的鼾声和磨牙声,远处隐约有公鸡打鸣,更近处是火炕对面那个叫刘爱玲的女知青轻微而均匀的呼吸。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万紫千红”雪花膏的廉价香气,混杂着劳动后未能彻底清洗的体味。

冷。是那种能沁入骨髓、冻结思维的干冷。即便在炕上,寒气也仿佛从西面八方袭来,穿透了并不暖和的被窝,针一样刺着皮肤。

1976年。初冬。东北。黑河地区。生产建设兵团某师某团知青点,女宿舍。

记忆如同开闸的洪水,带着原主十七年人生的所有细节,更带着她自己作为文学编辑近二十年积累的时代认知,轰然冲入脑海,剧烈对撞,头痛欲裂。

她,苏念初,真的回来了。回到了这个风云激荡、物质极度匮乏、个人命运与宏大叙事紧密捆绑的年代。

心脏在单薄的胸腔里疯狂擂动,几乎要跳出来。她死死用指甲掐住掌心,借助那一点锐痛,强迫自己将这滔天的惊骇与荒谬感死死摁下去。

不能出声,不能有任何异常。这个年代,任何“不同”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她继承了原主大部分的记忆和情感,知道这具身体因为前日的抢收累倒了,发了低烧,此刻正该是虚弱且沉默的。

天光透过糊着塑料薄膜的小窗,勉强照亮了屋内。土坯墙,西白落地,但早己斑驳,贴着几张褪色的奖状和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印刷画。墙角堆着几个印有“红军不怕远征难”字样的帆布行李箱,掉了漆的搪瓷盆和印着红字的搪瓷缸子摆在一条简陋的长凳上。空气里漂浮着细小的尘埃,在微弱的光柱里翻滚。

“嘀嘀——嘀嘀嘀——!”

尖锐刺耳的哨声毫无预兆地炸响,打破了清晨的死寂。

“起了起了!都麻利点!今天三排任务重,去东大洼子脱玉米粒!动作快的去打热水!”一个嗓门洪亮、带着不容置疑命令口吻的女声响起——是舍长李卫红,一个积极要求进步,以“铁姑娘”自居的哈尔滨知青。

宿舍里瞬间活了过来。

窸窸窣窣的穿衣声,压抑的咳嗽声,带着困意的抱怨嘟囔,铁皮暖壶盖碰撞的叮当声,还有摸索着找棉裤棉袄的动静。

苏念初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模仿着原主的迟缓,沉默地坐起身,开始叠那床几乎能立起来的、梆硬的棉被。她动作刻意放慢,低垂着眼,避免与任何人对视,完美复刻着那个有些怯懦、存在感不高的原主形象。

“念初,好点没?”旁边一个细软的声音问。是赵小萍,一个来自江南水乡、同样不太适应东北苦寒的姑娘,是少数对原主释放过善意的人。

“嗯,好多了,谢谢小萍。”苏念初低声回应,声音带着病后的沙哑和气弱。

“没事就好,赶紧的,粥都快凉了。”赵小萍递过来一个铝制饭盒。

早饭是在宿舍外屋檐下蹲着吃的。苞米茬子粥稀得能照见人影,黑面馒头又硬又拉嗓子,一小撮咸菜疙瘩齁咸,是用来看望下饭的。北风像小刀子一样刮着脸颊和耳朵,所有人都缩着脖子,尽可能地用身体护住饭盒,快速地吸溜着,试图从这冰冷的食物里汲取一点点热量。

重生七六:我成了文坛巨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重生七六:我成了文坛巨匠最新章节随便看!

苏念初小口喝着粥,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一切交谈。

“……听说二排昨天挨批了,干活磨洋工……”

“……我家来信说,城里好像……”

“嘘……别乱说,吃饭!”

“……这鬼天气,手都冻裂了,蛤蜊油还有没?”

“……下午学习会的发言稿你写好了没?”

每一句话,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正吃着,脚步声传来。穿着旧军装、面容严肃的指导员王振山走了过来,目光扫过蹲了一片的知青。

“苏念初!”

声音不高,却让周围瞬间安静了不少。几十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

苏念初心里一紧,放下饭盒,站起身:“到,指导员。”

“吃完来连部一趟。”王指导员言简意赅,说完转身就走了。

周围的目光变得复杂,有好奇,有探究,也有事不关己的漠然。被指导员单独叫去,在这年月,通常意味着麻烦或者……另一种形式的“关注”。

苏念初压下心头疑虑,三两口扒完冰冷的粥,在赵小萍略带担忧的目光中,朝连部走去。

连部办公室要暖和许多,一个铁皮炉子烧得正旺,烟囱管子通红,发出轻微的嗡鸣。墙上挂着地图、毛主席像和各种锦旗。空气里有烟叶、墨水和老旧木头混合的味道。

王指导员坐在一张掉漆的办公桌后,手指敲着桌上几张信纸。

“苏念初同志,坐。”他指了指对面的长条凳。

“指导员,您找我什么事?”苏念初依言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姿态拘谨。

“听说你高中文化程度?”指导员拿起桌上的“经济”烟,抽出一根点上,烟雾缭绕中打量着她。

“是,念完了。”

“文笔怎么样?能不能写点东西?”

苏念初心头那点微弱的火苗倏地跳动了一下。她垂下眼睫,更显得怯生生的:“……以前在学校,写过批判稿和表扬稿。”

“嗯,”指导员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崭新的《红旗》杂志,又推过来一叠印着红色抬头的稿纸,“兵团司令部下了通知,要大力征集反映兵团知青‘扎根边疆,炼红心’的先进事迹,上报的材料有可能登《兵团战士报》,甚至是《红旗》!”

他顿了顿,吸了口烟,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布置重要任务的严肃:“连队几个文书都抽去搞大会战了。李卫红同志推荐了你,说你看书多,字也工整。这个政治任务交给你,三天,写一篇咱们连队的先进事迹出来,要突出思想性,要有感染力,能不能完成?”

苏念初的目光落在《红旗》杂志封面上那鲜明的红色,又看向那叠散发着油墨味的稿纸。她的指尖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历史触感。

通过文字,获得认可,走出第一步。

这是这个时代,最“正确”,也最可能被看见的方式。

她抬起头,眼神里努力维持着原主应有的那点不安和惶恐,声音却清晰了许多:

“请指导员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最高指示,深入挖掘先进事迹,努力完成任务!”

拿着那叠沉甸甸的稿纸和那本《红旗》杂志走出连部,凛冽的北风瞬间包裹了她,卷起地上的雪沫,打在脸上生疼。

天地苍茫,远山覆雪,巨大的标语牌在寒风中矗立。

苏念初却将怀中的稿纸抱得更紧了些。

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这只意外闯入时代的蝴蝶,将要小心翼翼地,扇动她的第一下翅膀。

而关于那个记忆中清瘦挺拔、同样热爱书籍、名叫顾庭书的北京知青……他的身影,似乎也在这片黑土地的风雪中,逐渐清晰起来。

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7F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七六:我成了文坛巨匠 http://www.220book.com/book/7FG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