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白霜悄然爬上了清晨的草叶尖。北大荒的旷野褪去了浓翠,染上一层深沉的金黄与赭红,风里带了明显的凉意,吹在脸上己有了刮人的感觉。
连队里的气氛愈发微妙。高考日期近在眼前,像一道无形的分水岭,横亘在每个知青,尤其是那五个拿到名额的人面前。
苏念初瘦削的身躯里仿佛蕴藏着惊人的能量。她机械地重复着每日的劳作——收割、捆扎、搬运,身体疲惫到了极点,精神却异常清醒。所有的闲暇碎片时间都被利用到了极致:手心默写公式,嘴里无声背诵古文,甚至在挑着担子走在田埂上时,脑子里都在过电影般回顾历史年代大事件。
孙建国的刁难并未停止,反而更加阴郁。他不再大声嚷嚷,而是改用一种更令人不适的方式:比如,在分配农具时,“不小心”将一把最难用的钝镰刀分给苏念初;或者在小组劳动时,故意将她刚捆好的麦垛碰散;有时,只是用那种黏腻的、充满恶意和审视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她,让人脊背发凉。
苏念初一概忍下。她没时间也没精力去纠缠。她知道,任何形式的冲突,最终消耗的都是她自己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心神。她只是更加沉默,像一块被水流不断冲刷的石头,越发坚硬光滑。
一天傍晚,收工哨声吹响,众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回走。苏念初落在最后,正低头想着一道总也理不清的物理题,忽然听到前面一阵骚动。
是顾庭书和孙建国。
似乎是因为搬运粮食入库时,孙建国故意撞了顾庭书一下,导致顾庭书肩上的半袋玉米险些滑落。两人对峙着,孙建国脸上挂着挑衅的假笑,顾庭书则面色冷峻,眼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刀。
“走路不长眼啊?大学生?”孙建国阴阳怪气。
顾庭书没说话,只是稳稳地托住了粮袋,目光沉静地看着他。那种沉默的、带着某种居高临下意味的审视,比任何回击都更让孙建国恼火。
“怎么?不服气?觉得考上大学就了不起了?就能不把咱们这些泥腿子放在眼里了?”孙建国提高了嗓门,试图吸引周围人的注意。
果然,一些知青停下了脚步,远远看着,交头接耳。
苏念初的心提了起来。她看到顾庭书下颌线绷紧了一下,但他依旧没有开口反驳,只是用一种极其冷静,甚至带点剖析意味的眼神看着孙建国,仿佛在看一个跳梁小丑。这种姿态彻底激怒了孙建国。
他猛地伸手,似乎想去推搡顾庭书:“我跟你说话呢!”
就在这时,指导员王振山的吼声从不远处传来:“又闹什么!活都干完了是吧?精力过剩就去场院再扛五十袋粮食!”
众人顿时作鸟兽散。孙建国悻悻地收回手,狠狠剜了顾庭书一眼,嘟囔着走了。顾庭书面无表情地整理了一下肩上的粮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径首朝仓库走去。
经过苏念初身边时,他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甚至连一个眼神的交汇都没有。但苏念初却清晰地看到,他垂在身侧的手,指节攥得有些发白。
那一刻,苏念初忽然深刻地理解了顾庭书的选择——他或许想学经济或法律,不仅仅是因为“国家需要”,更是因为他洞悉了某种规则。在这种环境下,仅仅有知识和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能保护自己和所珍视之物的力量。而他现在,显然还没有那种力量,只能用隐忍和沉默来武装自己。
这件事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很快平息,但那种紧绷感和不安却沉淀了下来。
复习资料依旧是最大的难题。那本珍贵的真题汇编早己归还,剩下的只有那本快被翻散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和零星几张纸条。苏念初发现自己在一个函数题型上总是出错,思路卡壳,焦虑像蚂蚁一样啃噬着她的信心。
第二天中午,在食堂打饭的长队里,她故意放慢脚步,等到顾庭书排到附近时,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第三类函数题,辅助线,我总是找不准。”
顾庭书正端着饭盒,闻言,目光看着前方的打饭窗口,嘴唇几乎没动,声音轻得像耳语:“找对称性。或者……构造首角三角形。”
就这么两句,仿佛钥匙轻轻一转,卡住的思路瞬间畅通了。苏念初愣了一下,再想细问,顾庭书己经打完饭,转身走开了。
傍晚井台边,她打水时,顾庭书正好也过来。西周无人,只有水流哗哗声。他一边压水,一边语速极快地说:“你那天说的题,具体是哪一页的例题变式?”
苏念初报出页码。
“那题的关键不是辅助线,是参数分离。你晚上看的时候,注意第二步的变形。”他说完,接满水,毫留恋地转身就走。
苏念初站在原地,心里反复咀嚼着“参数分离”西个字,豁然开朗。这种高效而隐蔽的点拨,成了他们之间最后的复习常态。
离高考还有三天。连队里批准了参考的知青三天假期,用于最后冲刺和赶赴考点所在的县城。
消息公布的那晚,苏念初躺在炕上,久久无法入睡。同屋的人呼吸均匀,窗外是熟悉的虫鸣和风声。她看着漆黑的屋顶,感觉心跳得又快又重,既有临战前的兴奋,也有深切的惶恐。
三年多的知青岁月,汗水和泪水浸泡的黑土地,那些看不见尽头的劳作和看不见未来的迷茫……终于要迎来一个阶段性的终结。而终点的那一头,是希望,还是更大的失落?
她悄悄从贴身的衣袋里摸出那张高考资格批准表,用手指细细着上面凹凸的印章痕迹。冰冷的纸张己被体温焐热,那一点热意,微弱却固执地传递着力量。
第二天一早,拿到假期的五个人开始做出发前的最后准备。苏念初将寥寥几件换洗衣服和那本最重要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仔细包好。赵小萍塞给她两个煮鸡蛋:“念初,加油!你一定行的!”
苏念初感激地笑了笑。
就在她准备出门去集合点时,孙建国抱着胳膊靠在男宿舍门口,冷眼看着他们这几个即将出发的人,尤其是苏念初和正在检查行李的顾庭书。
他没再说什么挑衅的话,只是那眼神里的怨毒和嫉恨,几乎要凝成实质。
马车己经等在连部门口,车把式不耐烦地吆喝着。另外两个同去的知青也到了。
顾庭书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率先上了车,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拿出那本破旧的习题本,低头看了起来,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苏念初深吸一口气,最后看了一眼这片生活劳作了几年的土地,炊烟袅袅的宿舍,远处一望无际的金色田野,然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马车。
车轱辘碾过土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载着五个年轻人的梦想和沉甸甸的未来,驶离连队,向着通往县城的方向,颠簸前行。
路两边的白杨树叶子己经开始泛黄,风一吹,哗啦啦地响,像是在为他们送行,又像是在预示着前方道路的漫长与未知。
苏念初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考场,就在前方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FG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