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就怕,朱允炆那小子不傻,朝廷里那帮文臣,也不全是饭桶。”
他的语气,变得凝重。
“本王真正忌惮的,有三个人。”
罗深静静地听着。
“第一个,平安。”
朱棣的眼神变得复杂。
“他曾是我的部下,我亲手带出来的兵。”
“对我燕军的战法阵型,了如指掌。”
“他来,不好打。”
罗深点了点头,补充道:“还有山东布政使,铁铉。”
“没错,铁铉!”
朱棣像是想起了什么不愉快的回忆,哼了一声。
“一个文官,却硬得像块铁!”
“当初在济南城下,可让本王吃了不少苦头。”
“那家伙守城是一把好手,又狠,又能鼓动人心,是个角色。”
罗深接着说道:“最后一位,都督盛庸。”
“唉……”
朱棣竟长长叹了口气。
“盛庸……”
“此人屡败屡战,却越战越精。”
“他是个会从失败里总结经验的家伙,这种人最难缠。”
“一次打不垮他,他下一次就会变得更强。”
罗深心中了然。
历史上,正是盛庸总结出了对付燕军骑兵冲锋的战术,
在东昌之战中大破燕军,甚至差点要了朱棣的命。
这三个人,才是朱棣真正的心腹大患。
朱棣盯着罗深,目光锐利。
“你有办法,让本王做梦笑醒?”
“让李景隆挂帅?”
罗深的脸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事在人为。”
……
金陵。
皇城,奉天殿。
气氛压抑得仿佛凝固了一般。
建文皇帝朱允炆,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如纸。
一个太监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声音尖利,带着哭腔。
“陛下!陛下!”
“北平……北平八百里加急!”
殿内所有朝臣的心,都猛地往下一沉。
朱允炆猛地攥紧了龙椅的扶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呈上来!”
一个禁军校尉捧着一个半人高的朱漆木盒,快步走上丹陛。
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住了那个盒子。
盒子上,还沾着未干的泥点和风霜的痕迹。
“打开!”
朱允炆的声音有些发颤。
太监哆哆嗦嗦地上前,掀开了盒盖。
一股浓烈的石灰味和血腥气,瞬间弥漫开来。
盒子里面,一颗人头赫然在目。
头发凌乱,双目圆睁,脸上还凝固着死前最后一刻的惊愕。
正是刚刚兵败被杀的长兴侯,耿炳文!
“啊——”
朱允炆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叫,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骨头,猛地向后瘫倒在龙椅上。
“耿炳文……”
“耿爱卿……”
他的嘴唇哆嗦着,眼中先是恐惧,随即被愤怒所取代。
“朱棣!”
“逆贼!竖子!”
“安敢如此欺我!!”
朱允炆的咆哮,在大殿里回荡。
殿下的文武百官,鸦雀无声,人人自危。
兵部尚书齐泰排众而出,脸色铁青。
“陛下,请息雷霆之怒。”
“耿将军新败,我军士气受挫,燕逆气焰正盛,此刻不宜再战。”
“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兵马,稳固山东、河北防线,徐图后举。”
齐泰的话音刚落,太常寺卿黄子澄立刻站了出来,大声反驳。
“齐大人此言差矣!”
黄子澄涨红了脸。
“国仇家恨,岂能暂缓?”
“朱棣逆贼将先皇亲封的侯爵枭首示众,这是何等的猖狂!何等的藐视朝廷!”
“若不即刻发兵征讨,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大明?陛下颜面何存?”
朱允炆被黄子澄的话说得心头火起,他一把抓住龙椅扶手,探身问道:
“那依黄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齐泰冷冷地瞥了黄子澄一眼。
“发兵?说得轻巧。”
“如今,何人可为大将?”
这一问,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上。
是啊。
老将耿炳文都败了,还有谁能去?
大殿之上,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黄子澄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必须推荐一个人,一个能立刻出征,并且能替他挽回颜面的人。
他的目光在武将队列里飞快地扫过,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能打的,要么老了,要么资历不够。
怎么办?
怎么办!
忽然,一个名字从他脑海里蹦了出来。
一个身份高贵,家世显赫,而且看起来“忠心耿耿”的人。
黄子澄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深吸一口气,猛地抬头。
“陛下!”
“臣,举荐一人!”
朱允炆立刻追问。
“谁?快说!”
黄子澄的声音,响彻大殿。
“曹国公,李景隆!”
“曹国公,李景隆!”
黄子澄的声音,在死寂的奉天殿里投下了一块巨石。
激起了千层浪。
李景隆?
这个名字一出,兵部尚书齐泰的眼皮子就是一跳,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
他下意识地看向龙椅上的朱允炆。
果然,年轻皇帝那张苍白的脸上,
像是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眼中瞬间迸发出一丝希冀的光。
曹国公李景隆,那可是开国六公爵之首,岐阳王李文忠的亲儿子!
根正苗红,勋贵中的勋贵。
而且,李景隆从小就出入宫禁,和燕王朱棣那是一块儿长大的,对他肯定知根知底!
“对……对!”
朱允炆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激动地站了起来。
“李景隆!”
“他是李文忠之子,自幼熟读兵法,又深知朱棣的为人!”
“由他挂帅,定能克敌!”
看着朱允炆那副找到救星的模样,齐泰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没背过气去。
我的陛下啊!
打仗不是看出身的!
李文忠是猛将,不代表他儿子也是啊!
那李景隆,就是个只知道夸夸其谈的纨绔子弟,
你让他去斗鸡走狗,他在行,你让他去指挥几十万大军和朱棣真刀真枪地干?
这不是把刀柄主动递到人家手里吗!
齐泰刚想出列死谏,却被黄子澄一个得意的眼神给堵了回去。
黄子澄挺首了腰杆,脸上泛着红光。
看,这就是我黄某人的眼光!
危急存亡之秋,还得靠我来力挽狂澜!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平。
燕王府,书房。
窗外风雪初歇,屋内暖炉烧得正旺。
罗深正坐在窗边,手里捧着一卷书,身前的棋盘上,黑白二子绞杀正酣。
他自己跟自己下棋。
“先生,金陵那边,怕是己经乱成一锅粥了吧?”
朱高煦,正一脸兴奋地擦拭着自己的宝刀。
罗深眼皮都没抬一下,拈起一粒白子,轻轻落下,截断了黑子的一大片气。
“急什么。”
“好戏,才刚刚开场。”
朱高煦嘿嘿一笑,凑了过来:“先生,你说那朱允炆,接下来会派谁来送死?”
“耿炳文那老家伙都折了,他手底下还有人吗?”
(http://www.220book.com/book/7PK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