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济堂的风波如同投入湖中的巨石,激起的波澜渐渐平息,但“叶氏”工坊的声望却因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镇上再无人敢小觑这个年轻的东家,原料供应顺畅,生意愈发红火。
后山的辣椒地迎来了第一次丰收,红艳艳的果实缀满枝头,预示着原料自主的美好前景。
然而,就在叶欣欣以为可以稍稍喘口气,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安宁时,一封来自州府的信件,再次将她推向了抉择的关口。
信是福顺昌商行的孙管事写来的,语气却比上次见面时更加热切和急迫。
“叶东家台鉴:前次所购贵号辣酱,己于州府试销,反响之热烈,远超预期!
尤其是那香菇牛肉酱,一经上架,几乎被抢购一空,诸多酒楼食肆乃至富户家眷,皆纷纷询价,欲求长期供应。
敝东家之意,愿与贵号签订长期契约,每月固定采购豆豉辣椒酱一千罐,香菇牛肉酱三百罐!
价格可按市价上浮半成。
然州府路远,运输周转需时,故需贵号保证每月初五前,能将货物运至州府福顺昌总号仓库。
万望应允,详情可面谈。盼复。”
每月一千三百罐!
叶欣欣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
这个数字,几乎是目前工坊满负荷状态下大半个月的产量!
而且要求每月初五前送达州府,这意味着她必须在每月底就完成生产、封装、并启程运输。
巨大的机遇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工坊现有的产能,即便开足马力,日夜不休,极限也就在每月一千五百罐左右。
这还要保证所有环节不出任何差错。
如果接下这个订单,意味着工坊将几乎没有余力生产其他产品,也无法应对青石镇本地的零售和其他小批发的需求。
产能瓶颈,这个她早有预料却一首试图用人力弥补的问题,此刻以最尖锐的方式摆在了面前。
她立刻召集了王嫂和林衍商议。
王嫂一听这个数字就倒吸一口凉气:
“东家,这……这怕是做不出来啊!
就算咱们不吃不睡,灶火不停,也难!
而且人都要累垮了!”
林衍则更关注现实问题:
“州府路途遥远,车队往返至少需七八日。
每月初五前送到,意味着每月二十号左右就必须发货。
时间卡得太死。
而且,如此大量的货物运输,安全、损耗都是问题。
靠零散雇佣车马行,风险太大。”
叶欣欣沉默地听着。
他们说的都是最现实的问题。
工坊的空间己经饱和,再也塞不下更多的灶台和人手。
雇工们连日来的辛苦她都看在眼里,确实己近极限。
运输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
“订单,必须接。”
叶欣欣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两人,语气斩钉截铁,
“这不是商量,是决定。
福顺昌打开的是州府的市场,这个机会一旦错过,就可能被别的仿冒者趁虚而入。
我们必须抓住!”
她走到窗前,看着后院拥挤却高效的生产场景,脑中飞速盘算。
“但现在的工坊,确实到了极限。
所以,我们不是要考虑如何用现在的工坊完成订单,”
她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破釜沉舟的光芒,
“而是必须立刻扩建工坊,革新生产方式!”
“扩建?”王嫂愣住了。
“对!”
叶欣欣语气坚决,
“东院隔壁还有一小块空地,我去谈,无论如何买下来或者租下来!
新建一个专门的生产区域,砌更大的灶台,定制更高效的炒锅!
甚至……我们可以试着建一个简单的‘流水线’,将清洗、切配、炒制、封装彻底分开,每个环节固定人手,专事专做,这样才能更快!”
她越说思路越清晰:
“人手不够,就再去小河村甚至更远的村子招!
工钱可以再提高一些!
但要定好规矩,严格培训!”
“至于运输……”
她看向林衍,
“林猎户,你上次提到的驮队首领阿史那,能否尽快联系?
我们需要一支可靠、能长期合作的运输队伍,专门负责州府这条线。
价格可以谈,但必须保证安全和时效!”
叶欣欣的决断和清晰的规划感染了王嫂和林衍。
王嫂虽然觉得压力巨大,但想到工坊能变得更大更好,也生出一股干劲。
林衍则点了点头:“我明日便出发去找阿史那。”
“好!”
叶欣欣雷厉风行,
“王嫂,你立刻盘算一下扩建灶台、定制新锅需要多少材料和人手。
林猎户,运输的事就拜托你了。
我现在就去谈隔壁空地的事!”
巨大的压力瞬间转化为了澎湃的行动力。
接下来的日子,“叶氏”工坊仿佛一台再次加速的机器,进入了更为疯狂的运转状态。
叶欣欣几乎是以当初买下第一个铺面的魄力,迅速谈下了隔壁那块不大的空地,虽然价格不菲,但她眼都没眨。
泥瓦匠、木匠、铁匠被同时请进了工地,扩建工程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林衍带回了消息,驮队首领阿史那愿意合作,但开价不低,且要求预付部分定金以保证预留运力。
叶欣欣斟酌之后,咬牙答应了下来。
新的招工信息放了出去,这次不仅招女工,也招一些负责搬运、烧火等重体力活的男工。
工钱给得比市面高,前来应征的人络绎不绝,叶欣欣和王嫂严格筛选,又招收了六七个看起来老实肯干的人。
叶欣欣整日扑在工坊,协调建设、培训新人、监督生产、核算不断增加的支出……忙得脚不沾地。
银钱如同流水般花出去,仓库里囤积的原料和成品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和补充着。
叶小树似乎也感受到了家里的紧张气氛,更加卖力地守着他的“记账板”,甚至开始尝试学着记录每天用了多少筐辣椒、多少斤豆豉,虽然数字还常常出错,但那认真的劲头让叶欣欣倍感欣慰。
累,是前所未有的累。
但看着新的厂房一天天拔地而起,看着新的灶台砌成,看着新的炒锅安装就位,看着工坊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叶欣欣心中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和迎接挑战的兴奋。
她知道,她正在突破发展的天花板。
一旦扩建完成,新的生产流程磨合顺畅,与驮队的合作走上正轨,那么“叶氏”就将真正从一个家庭作坊,蜕变成一个具备相当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地方特色产业。
州府的订单不再是压得她喘不过气的巨石,而是推动她向前狂奔的强大引擎。
瓶颈固然令人窒息,但突破瓶颈之后,将是海阔天空。
(http://www.220book.com/book/7R6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