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的太阳格外暖,照得暖棚的塑料膜泛着金光。林辰踩着梯子,往棚顶的木杆上挂红灯笼,红绸穗子在风里晃悠,蹭得他手背发痒。棚里己经摆开了长桌,是张木匠连夜拼的,桌面铺着王婶染的蓝印花布,上面摆着刚摘的草莓,红得像撒了把玛瑙。
“辰哥,你看这草莓酱熬得成不?”林默端着个粗瓷盆跑过来,酱色红亮,还冒着热气,上面浮着层细密的泡沫。他鼻尖沾着点酱色,是刚才尝味道时蹭的,“按李婶教的,放了冰糖和柠檬汁,说是能增甜还能防腐。”
林辰用勺子舀了点尝,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带着新鲜草莓的清香。“比镇上卖的强,”他笑着点头,“等会儿装瓶时多留两罐,给王先生送过去,他上次说想抹在馒头片上吃。”
暖棚外传来孩子们的喧闹声,是村里的娃们来了,个个穿着新棉袄,兜里揣着压岁钱,手里还提着自家做的年货——有王大伯家的炸丸子,有李婶家的糖蒜,还有个小丫头捧着罐腌黄瓜,罐子上贴着红纸剪的福字。
“默哥,草莓能摘了吗?”丫丫仰着小脸问,辫子上的红绒球晃来晃去,“我娘说摘完草莓,教我用草莓汁染红鸡蛋。”
“能摘了,”林默从角落里拎出一排小竹篮,“每人一个,摘红透的,轻着点拿,别碰坏了。”
孩子们欢呼着散开,踮着脚在草莓垄间穿梭,小手捏着草莓蒂,小心翼翼地拧下来,放进篮子里。有个虎头虎脑的小子摘了颗最大的,刚要往嘴里塞,被他娘拍了下手:“洗了再吃!没规矩!”惹得众人一阵笑。
王先生拄着拐杖走进来,棉袍上沾着雪粒,手里却捧着本线装书。“我来凑个热闹,”他笑眯眯地说,“带了本《岁时广记》,里面写着古人怎么过上元节,正好讲给孩子们听。”他把书放在桌上,目光落在草莓酱上,“这酱看着就好,等会儿给我多舀两勺,我那孙儿就爱这口。”
林辰忙着往桌上摆年货,炸丸子堆得像小山,糖蒜的坛子打开时,酸甜的气息混着草莓香,在棚里弥漫开来。李婶和几个妇人正在煮糖水,铜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里面扔了几块陈皮,香气飘得老远。
“小辰,快来尝尝我做的草莓点心!”王婶端着个托盘走来,上面摆着草莓大福、草莓挞,还有几个用草莓汁染成粉色的馒头,捏成了小兔子的模样,“昨天蒸到半夜,就怕赶不上今天的宴。”
林辰拿起个兔子馒头,捏了捏耳朵,软乎乎的。“王婶这手艺,能去镇上开铺子了,”他笑着说,“等草莓大批量上市,咱就办个‘草莓点心坊’,让您当掌勺的。”
“我可不去,”王婶摆摆手,眼里却笑开了花,“在家守着我的灶台就好,你们年轻人折腾去吧。”
正说着,暖棚门口一阵骚动,是张记者带着摄影队来了。他举着相机,镜头对着摘草莓的孩子们,又对着桌上的草莓点心,嘴里不停念叨:“这素材太好了!标题就叫‘乡村草莓宴,年味格外甜’,保证能上头条。”
林默端着盘刚摘的草莓走过去,递给他一颗:“张记者尝尝,这是咱培育的‘章姬’品种,比普通草莓甜三度。”
张记者咬了一口,果汁顺着嘴角流下来,连忙用纸巾擦:“甜!真甜!比我在城里超市买的强多了,一点涩味都没有。”他指着棚外的果林,“那片桃树也快结果了吧?到时候我再来,做个‘西季鲜果’系列报道。”
“欢迎欢迎,”林辰笑着说,“等桃子熟了,咱办个蟠桃宴,比今天的还热闹。”
孩子们摘完草莓,围到王先生身边听故事。老先生翻开《岁时广记》,用带着乡音的调子念:“……上元夜,人家张灯结彩,小儿女戴面具,逐队游嬉,食汤圆、鲜果……”丫丫举着手里的草莓问:“先生,古人也吃草莓吗?”
王先生被逗笑了:“古人或许没吃过这品种,但他们也爱鲜果,就像咱现在,守着暖棚,寒冬里也能吃上甜草莓,这就是好日子啊。”
日头升到正中时,草莓宴正式开席。长桌旁坐满了人,孩子们捧着草莓汁喝得满脸通红,大人们聊着今年的收成和明年的计划,王先生给大家讲着古书上的岁时习俗,张记者的相机“咔嚓”作响,记录下这热闹的场景。
林辰端着杯草莓酒,走到棚外透气。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家家户户的春联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田埂上的积雪还没化,却挡不住泥土里冒出的新绿。他想起三年前刚回村时,这片土地还是荒草丛生,如今暖棚里瓜果飘香,田埂上笑语盈盈,忽然觉得父亲说的“守着土地就有希望”,从来都不是句空话。
“辰哥,快进来吃草莓挞!”林默在棚里喊,声音里满是笑意。
林辰转身走进暖棚,红灯笼的光落在每个人脸上,映得笑容格外明亮。草莓的甜香混着酒香、点心香,在空气里酿成了酒,让人微醺。他知道,这个年过得格外甜,不只是因为草莓的滋味,更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终于在彼此的守望里,尝到了日子该有的香甜。
暖棚外的阳光越发明媚,照在刚冒芽的菜畦上,照在远处的桃树梢上,也照在每个人心里,暖洋洋的,像揣着颗甜草莓,慢慢化出蜜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