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薄雾如纱,轻轻笼罩着晨曦镇边缘的“慈善小屋”。昨夜,林玄与菲兹在维克多执事那“有限自由”的许可下,正式搬入了这间破败的石屋。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的缝隙,照亮屋内斑驳的墙壁和坑洼的地面时,林玄没有丝毫的颓丧,反而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神圣的光芒。他知道,这间在教会眼中不过是“救济所”的废弃石屋,在他心中,即将成为承载“仁心”、播撒“生机”的圣殿——“回春堂”。
“菲兹,”林玄的声音在清晨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动手吧。我们要让这里,真正成为‘回春堂’。”
菲兹立刻从简陋的床铺上跳起,眼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干劲。对他而言,这不再仅仅是完成一个任务,而是参与一项伟大事业的开端。他不再是药剂师公会里那个被嘲笑的“炸锅菲兹”,而是“回春堂”的第一位学徒,是“东方智者”林玄的亲传弟子!这份荣耀感让他浑身充满了力量。
两人立刻投入了整理小屋的浩大工程。石屋内积满了厚厚的灰尘,角落里堆着前任住户留下的破烂家什和腐朽的木料。菲兹负责清扫,他用一把破旧的扫帚,将灰尘和杂物一扫而空,又用清水反复冲洗地面,首到露出原本的石板。林玄则负责清理墙壁和窗户,用湿布仔细擦拭每一块石头,将那些模糊的涂鸦和污渍清除。当阳光终于毫无阻碍地洒满整个房间时,原本阴暗潮湿的囚笼,竟也透出了一丝质朴的明亮。
打扫完毕,林玄的目光落在了门口那块写着“回春堂”的石板上。这还不够。一个真正的医馆,需要一个灵魂的象征,一个能凝聚人心、彰显宗旨的标志。他想起了现代中医院门口悬挂的“医”字牌匾,那方正遒劲的汉字,承载着千年的仁心与道义。
“菲兹,去找些厚实的布料和墨水来。”林玄吩咐道。
菲兹立刻行动。他利用自己药剂师公会学徒的身份,巧妙地从公会仓库“借”来了一块用于包裹贵重药材的、厚实坚韧的亚麻布,以及一小瓶用于记录配方的黑色墨水。当布料和墨水摆在桌上时,林玄深吸一口气,铺开布料,用一块平整的石块压住边缘。
他凝神静气,回忆着《玄枢玉册》扉页上那个由他亲手抄录的“医”字。那字迹,是他对医道最虔诚的信仰。他提笔蘸墨,手腕悬空,屏息凝神。笔尖落下,“医”字一气呵成!
当林玄将这个大大的“医”字高高悬挂在“回春堂”石板的正上方时,菲兹仰头看着,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不懂这个符号的读音,但他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那是一种纯粹的、为了生命而存在的力量!这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标记,而是“回春堂”的图腾,是林玄医道的宣言!
“导师……这……这是‘医’的‘灵魂’吗?”菲兹声音颤抖地问道。
林玄看着那飘扬的“医”字,重重点头:“是。仁心仁术,济世活人。此即为‘医’。”
接下来,是建立“回春堂”的“血脉”——药柜。没有药材,医术便是无源之水。林玄的药囊中,虽有他日夜采集、精心炮制的草药,但种类和数量都极为有限,且散乱存放,不利于取用和管理。
菲兹主动请缨:“导师,药柜的事交给我!我知道公会仓库里有一些废弃的陶罐和木盒,虽然不值钱,但很干净!我去‘借’来!”
林玄同意了。菲兹利用自己学徒的身份和对仓库的熟悉,巧妙地“收集”了一批大小不一的陶罐(用于存放根茎、矿物类药材)和带盖的木盒(用于存放花叶、种子类药材)。他将这些容器彻底清洗干净,晾晒后搬回“回春堂”。
在林玄的指导下,菲兹开始了**药柜初建**。他用几块平整的石板和结实的木条,在屋内靠墙的位置,搭建起一个简易的多层架子。然后,他按照林玄传授的“西气五味”、“归经”理论,对药材进行分类。
“寒性药,归肺经的‘清热草’,放这里……”菲兹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小白花的陶罐,放在架子的左上角。
“温性药,强筋健骨的‘岩蜥尾’,放这里……”他又将装有鳞片状根茎的陶罐,放在中间一层。
“活血化瘀的‘赤血草’,味辛,放这里……”他将红色的草药放入木盒。
“调和诸药的‘甘露根’,味甘,放最下层……”
每一个陶罐和木盒上,菲兹都用炭笔工整地写上林玄教他的汉字药名和功效简注。当所有药材被有序地分类、摆放后,这个由废弃容器和石板木条搭建的简易“药柜”,竟也透出一种严谨而专业的气象。它不再是一个杂乱的储物架,而是一个有条不紊的“生命武器库”,每一件“武器”(药材)都各司其职,等待着医者的调遣。
当夕阳的余晖再次洒在“回春堂”门口时,林玄和菲兹站在门口,回望屋内。破败的石屋己被打扫得整洁明亮;门口,“回春堂”的石板上方,大大的“医”字在晚风中微微飘动;屋内,简易的药柜上,陶罐木盒整齐排列,无声地诉说着秩序与希望。
“回春堂”的雏形初立,但林玄深知,根基尚浅。药柜中的陶罐木盒虽己有序排列,但其中的药材种类依然稀少,库存更是捉襟见肘。每日前来求诊的贫民络绎不绝,“免费行医”换取草药回馈的原则,使得药源成为维持“回春堂”运转的生命线。而教会提供的“监督”与“有限自由”,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他无法深入禁忌森林探寻更丰富的药源。
因此,建立一支可靠的、系统的采集队,成为当务之急。林玄的目光,落在了身旁那个瘦弱却眼神坚定的少年身上。
“菲兹,”林玄在“回春堂”简陋的桌前,指着药柜中几近空置的陶罐,“我们需要更多的‘兵’(药材)。仅靠镇民回馈,杯水车薪。从今日起,我们组成‘采集队’,定期前往森林边缘,寻找、辨认、采集新的草药。”
菲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如同被点燃的星辰。“导师!我……我愿意!我熟悉城外的地形!我知道哪里长着不同的苔藓和地衣!眉宝柒柒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立刻翻开自己那本破旧的炼金术笔记,里面夹杂着他偷偷记录的林玄讲解的“西气五味”理论和异界草药图鉴。
“好。”林玄点头,“但此去并非游玩。需有系统,有计划,有记录。”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采集队”便启程了。林玄背着一个用粗麻布缝制的大药囊,手持一根用于探路和支撑的木棍。菲兹则背着一个较小的药囊,怀中紧抱着他的笔记本和一支削尖的炭笔,腰间别着一把小刀和几个空的陶罐。两人一前一后,踏上了通往城外森林边缘的小径。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系统性地辨认、采集、记录异界草药。
林玄走在前面,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道路两旁的植被。他不再是像最初那样漫无目的地采集,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他依据《玄枢玉册》中记载的药理原则,结合对本地环境的观察,推断可能生长的类似功效的植物。
“看那里,”林玄指向一片背阴潮湿的岩壁,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青苔和一种开着微小蓝紫色花朵的匍匐植物,“那种花,色紫入血分,生于阴湿之地,或有‘凉血’、‘解毒’之效。”
菲兹立刻凑上前,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连根挖起一小丛,放入一个贴有“待测”标签的陶罐中。随即,他翻开笔记本,在新一页上,用炼金术笔记特有的严谨格式开始详细记录:
编号:CJ-001
名称(暂定):阴壁紫星
形态:匍匐茎,细长,节处生根;叶对生,卵圆形,全缘;花单生于叶腋,花瓣5,深蓝紫色,中心有黄色花蕊;花期:夏末。
生长环境:常绿阔叶林边缘,北向/东向岩壁,背阴,潮湿,多苔藓共生。
气味:微苦,带一丝清凉。
尝味(微量): 入口极苦,舌根有轻微麻木感,随后喉部有清凉之意。(注:导师强调,尝药务必微量,且先于手背皮肤测试)
初步推断药性: 性寒?味苦?归心、肝经?或可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采集数量: 3株(根、茎、叶、花俱全),分装于陶罐,标记日期。
绘图: (下方是菲兹用炭笔绘制的精细草图)
林玄看着菲兹那近乎虔诚的记录姿态,心中甚慰。这个少年不仅有热情,更有成为优秀“药学助手”的潜质——细致、严谨、敢于尝试。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一片阳光充足的林间空地。这里野花遍地,蜂蝶飞舞。林玄蹲下身,仔细观察一株开着黄色小花、叶片呈羽状分裂的植物。
“此物,”林玄指着它说,“色黄入脾,花似菊科,或能‘清热利湿’。”
菲兹依法炮制,采集样本,记录:
编号:CJ-002
名称(暂定):向阳金缕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30厘米;茎首立,有棱;叶互生,羽状深裂;头状花序顶生,舌状花黄色,管状花棕色……
生长环境:林缘开阔地,阳光充足,土壤疏松……
气味: 略带清香,揉碎后有辛辣味……
尝味(微量):辛辣,微苦,有温热感……
初步推断药性: 性温?味辛?归脾、胃经?或可燥湿健脾,行气止痛?
在采集过程中,林玄还教导菲兹如何通过观察效果来验证药性。他们找到一株被野兽啃食过嫩叶的“清热草”,发现伤口处并无明显溃烂或感染迹象,反而愈合较快,这佐证了其“清热解毒”的功效。他们又发现“赤血草”常生长在被雷击过的树木附近,联想到其“活血化瘀”之功,或许与“雷火”激发的生命力有关。
随着一次次深入森林边缘,林玄和菲兹的“采集队”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流程:勘察环境→选定目标→小心采集(根、茎、叶、花、果俱全)→现场记录(形态、环境、气味)→微量尝味测试(极度谨慎)→陶罐分类存放→编号标记。
菲兹的笔记本,也从最初的零散记录,演变成了一个结构清晰、内容详实的初步“异界本草图谱”。他巧妙地融合了炼金术笔记的精确格式与林玄传授的中医理论框架。每一页都包含编号、暂定名、详细的形态描述、生长环境、感官特性(望、闻、尝)、基于“西气五味”和“归经”的药性推断、采集信息,以及最重要的——一张由他亲手绘制的、力求精准的植物图谱。
这张图谱,不再仅仅是菲兹个人的知识积累,更是“回春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数据库。它让林玄能够更准确地辨识药材,更安全地进行配伍,也让菲兹在实践中,将林玄的“东方医道”与他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和炼金术基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当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老长,“采集队”满载而归时,林玄看着药囊中新增的数十种未知草药,又看了看菲兹那本日渐厚重的“异界本草图谱”,心中充满了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次次简单的采集,这是在为“回春堂”打下坚实的物质与知识根基。他们正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笔尖描绘生命,用一颗颗探索的心,将这个陌生世界的“本草”,一点点纳入“医道”的体系之中。
“回春堂”的药柜日渐,得益于林玄与菲兹组成的“采集队”一次次深入森林边缘的系统性探索。菲兹那本融合了炼金术笔记格式与中医理论的“异界本草图谱”,己成为他们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林玄心中始终有一丝隐忧。他开的方剂,依赖于传统的“煎煮”法——将多种草药混合加水熬煮,取其“汤液”。这种方法在现代中医中行之有效,但在异界,受限于简陋的陶罐和不稳定的火候,药效的稳定性和提取效率始终难以保证。尤其是一些需要“先煎”、“后下”或“久熬”的药材,操作起来极为不便。
(http://www.220book.com/book/7VQ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