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1章:补种育苗,联合邻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爬上苏家院角的老槐树,苏青就己经蹲在灶房门口,盯着地上那只漏了底的铁皮水壶发愁。水壶是家里用了五年的老物件,壶身布满了深浅不一的补丁,昨天还好好的,今早烧温水准备给补种的玉米苗浸根时,壶底突然“滋啦”一声,涌出的热水瞬间在黄土灶台上烫出一圈深色的印记。

“这可咋整?”苏青伸手摸了摸壶底的破洞,指尖能摸到粗糙的铁皮边缘,心里一阵发紧。补种的玉米苗刚冒芽,根系嫩得像细线,必须用温水浸根十分钟才能移栽,既能提高成活率,又能让苗更快适应新土。可现在水壶漏了,家里又没有备用的——这种铁皮水壶在七十年代是稀罕物,得凭工业票才能在供销社买到,苏家去年刚丢了一张工业票,至今都没补上。

她绕着灶房转了两圈,目光落在墙角的破陶罐上,试着往罐里倒热水,可陶罐口太小,倒水时溅出来大半,还差点烫到手。“不行,陶罐太不方便,苗根要是被烫着,反而坏事。”苏青咬着唇,脑子里飞快地过着村里谁家可能有多余的水壶——村东头的李家婶家应该有,去年她还见过李家婶用一只新的铁皮水壶给孙子煮米汤。

可转念一想,苏青又有些犹豫。自从她跟张家人闹僵后,村里不少人都跟着赵桂兰说她闲话,李家婶虽然热心,可毕竟是邻里,会不会也听了那些闲话,不愿意借她水壶?但眼下没有别的办法,补种的苗不能等,再耽误一天,成活率就要降一成。

苏青深吸一口气,擦了擦手上的水渍,朝着村东头李家婶家走去。早春的田埂上还结着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路边的野草刚冒芽,嫩黄的芽尖裹着一层白霜,像撒了把碎盐。苏青走得急,没一会儿就喘起了粗气,单薄的蓝布棉袄里沁出了一层薄汗。

李家婶家的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哗啦啦”的喂猪声。苏青轻轻推开门,就看见李家婶正端着猪食桶,往猪圈里倒食。李家婶比王秀兰大两岁,头发用青布帕子包着,脸上布满了皱纹,却总是带着笑,手里的猪食桶沉甸甸的,她提起来却毫不费力——李家婶是村里有名的能干人,丈夫早逝,她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儿子,还种着两亩好地,日子过得比苏家宽裕些。

“李婶,您忙着呢?”苏青站在院门口,小声打了个招呼。

李家婶回头看见她,放下猪食桶,笑着迎过来:“是青丫头啊,这么早来找婶,有事?”她的目光落在苏青冻得发红的手上,又看了看她身后,没见别人,心里猜着她大概是遇到难处了。

苏青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小声说:“李婶,我想跟您借个东西——我家的水壶漏了,补种玉米苗需要温水浸根,您家要是有多余的水壶,能不能借我用用?用完我马上还您,保证不弄坏。”

李家婶愣了一下,随即转身往屋里走:“嗨,多大点事,婶家有两只水壶,你拿那只旧的去用,不用急着还。”她一边走一边嘟囔,“赵桂兰那女人真是瞎嚼舌根,说你这不好那不好,我看你这孩子实诚,种地比村里的小伙子还上心,哪像她说的那样。”

苏青心里一暖,跟着李家婶走进屋。李家婶的堂屋收拾得干净利落,靠墙摆着一个掉漆的木柜,柜子上放着两只铁皮水壶,一只新的,壶身锃亮,另一只旧的,壶身上有一块补丁,但看起来还很结实。

“就拿这只旧的,”李家婶把旧水壶递给苏青,“你放心用,这水壶结实着呢,我家老大之前用它提水,摔了好几次都没坏。”

“谢谢李婶,您真是太好了!”苏青接过水壶,指尖触到温热的壶身——看来李家婶刚用过,心里更是感激,“李婶,等我秋收了,玉米收了,给您送十斤粮过来,就当是谢您的。”

李家婶摆摆手,笑着说:“你这孩子,跟婶还客气啥?十斤粮你自己留着,家里人多,正需要粮食。你要是真谢婶,等玉米熟了,给婶送两个玉米棒尝尝鲜就行。”她顿了顿,又说,“你补种苗要是缺人手,就让我家老三来帮你,那小子力气大,挖坑、搬土都能干。”

苏青没想到李家婶这么热心,眼眶有点发热:“真的谢谢您,李婶,要是不麻烦的话,那我就不客气了。”

“不麻烦,不麻烦,那小子在家也是闲着,让他跟你学学种地,也好。”李家婶说着,朝着里屋喊了一声,“小三,出来!跟你苏青姐去地里帮忙补种玉米苗!”

里屋很快跑出来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个子己经比苏青高了,皮肤黝黑,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手里还拿着一个弹弓,看到苏青,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苏青姐,我跟你去。”

生活写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这是李家婶的三儿子,叫李根柱,平时在村里跟着一群半大孩子到处跑,不爱干农活,没想到李家婶会让他来帮忙。苏青笑着说:“根柱,谢谢你啊,今天要辛苦你了。”

李根柱脸一红,把弹弓揣进兜里:“不辛苦,苏青姐,你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苏青拿着水壶,带着李根柱回到家。王秀兰正在屋里整理育苗盆,看到李根柱,惊讶地问:“青丫头,这是……”

“妈,这是李婶家的三儿子根柱,来帮咱们补种苗的。”苏青解释道,然后赶紧去灶房烧温水,“妈,您把育苗盆里的小苗都取出来,我烧好温水就来浸根。”

王秀兰赶紧应着,跟李根柱说了几句客气话,又去厨房拿了个红薯递给李根柱:“根柱,吃个红薯垫垫肚子,等会儿干活有力气。”

李根柱接过红薯,不好意思地说了声“谢谢苏婶”,就跟着苏青去灶房看烧温水。苏青往水壶里添了水,放在灶膛上烧,一边烧一边跟李根柱说:“根柱,等会儿浸完根,咱们去地里补种,你力气大,负责挖坑,坑要挖二十厘米深,十五厘米宽,间距西十厘米,行吗?”

李根柱点点头:“行,苏青姐,我记住了,二十厘米深,十五厘米宽,间距西十厘米。”他还特意用手比划了一下,生怕记错了。

温水烧好后,苏青把小苗的根系放进温水里浸根,李根柱就在旁边帮忙递育苗盆,还好奇地问:“苏青姐,为啥要浸根啊?首接栽不行吗?”

“温水浸根能让根系更有活力,栽到地里更容易活,长得也快。”苏青耐心地解释,“就像人渴了要喝水一样,小苗的根也需要吸收水分和养分,温水能帮它们更快适应新环境。”

李根柱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睛里满是好奇:“苏青姐,你懂的真多,都是从书上学的吗?”

“嗯,大部分是从书上学的,还有一些是知青点的陆哲同志教我的。”苏青笑着说,“以后你要是想学种地,也可以看书,或者问我和陆哲同志。”

李根柱眼睛一亮:“真的吗?那我以后有不懂的就问你,苏青姐。”

苏青点点头,心里觉得暖暖的。她原本以为,在村里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没想到李家婶会主动伸出援手,李根柱也这么热情,让她感受到了邻里间的温暖。

浸完根,苏青带着李根柱和王秀兰去地里补种。李根柱果然力气大,拿起锄头挖坑,动作虽然有点生涩,但挖得又快又深,还特意用手量了量间距,生怕不符合苏青的要求。苏青负责栽苗,王秀兰负责浇水,三人配合得很默契,不到一个时辰,就补种完了三十多棵小苗。

休息的时候,苏青从兜里掏出两个红薯,递给李根柱一个:“根柱,累了吧?吃个红薯歇会儿。”

李根柱接过红薯,咬了一大口,笑着说:“不累,苏青姐,跟你一起种地挺有意思的,比跟着他们打弹弓好玩多了。”他顿了顿,又说,“苏青姐,你种的玉米苗长得真好,比我家的高多了,以后我能经常来帮你干活吗?我想跟你学种地。”

苏青心里一喜,没想到李根柱会主动想学种地:“当然可以,你随时来,我教你选种、堆肥、浇水,以后你也能种出高产的玉米。”

王秀兰在一旁笑着说:“根柱这孩子,以前就知道玩,现在终于懂事了,青丫头,多亏了你。”

李根柱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又咬了一口红薯,眼睛却盯着地里的玉米苗,像是在琢磨怎么才能种好。

夕阳西下的时候,李根柱才回家。苏青把水壶洗干净,装了几个刚蒸好的红薯,让李根柱带回去给李家婶。李根柱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拗不过苏青,抱着红薯和水壶,高高兴兴地走了。

苏青站在门口,看着李根柱远去的背影,心里感慨万千。她想起刚穿越过来时,面对的是冷漠的村民、刻薄的张家人和懦弱的家人,那时她以为在这个村里很难找到真心相待的人。可现在,李家婶的热心、李根柱的真诚,让她明白,在村里,只要用真心换真心,就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

王秀兰走过来,拍了拍苏青的肩膀:“青丫头,你看,好人还是多的。以后咱们跟李家婶多走动走动,互相帮衬,日子才能过好。”

苏青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补种的小苗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但只要有家人的支持、邻里的帮助,还有自己的知识和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她看着地里的玉米苗,在夕阳的映照下,嫩绿的叶子泛着金色的光,像是在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