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霞光透过土坯房的窗户,在坑洼的泥土地面上投下一片橘红色的光斑。灶房里飘来玉米糊糊的淡香,混着红薯蒸熟后的甜气,虽然简单,却让饿了一下午的苏青胃里泛起一阵暖意——这是她穿越过来后,第一次闻到还算“扎实”的饭香。
王秀兰端着一个黑铁盆从灶房出来,盆里装着大半盆玉米糊糊,浓稠度比早上的稀粥好了不少,上面还摆着五个蒸红薯,表皮皱巴巴的,却透着的金黄色。她把铁盆放在堂屋的矮木桌上,又拿起旁边一个豁口的粗瓷碗,给苏青盛了满满一碗糊糊,还特意挑了个最大的红薯放在碗边:“青丫头,今天多吃点,补补身子。”
苏青刚要接碗,门外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大哥苏明扛着锄头回来了。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灰的劳动布褂子,裤脚沾着泥点,脸上满是疲惫,却没等王秀兰招呼,就自顾自地拿起一个粗瓷碗,从铁盆里舀了一大碗糊糊,又抓了个红薯,坐在桌边狼吞虎咽起来。
“哥,你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苏青看着他噎得首皱眉的样子,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苏明没理她,几口扒完碗里的糊糊,又拿起碗要去舀,这时二哥苏亮也背着半筐猪草回来了,身后还跟着怯生生的妹妹苏梅。苏亮比苏明小两岁,性子更老实些,见苏明己经吃了一碗,没敢先动筷子,而是先把猪草提到后院,才洗手过来坐下。苏梅才八岁,梳着两个羊角辫,看到桌上的红薯,眼睛亮了亮,却没敢伸手,只是怯怯地看着王秀兰。
苏老实是最后回来的,他今天在公社的砖窑厂帮忙,比平时晚了些。他放下手里的工具,坐在桌边,接过王秀兰递来的糊糊,慢慢喝着,眼神依旧带着几分愁苦,像是有心事。
一家人围着矮木桌吃饭,除了苏明扒饭的声音和苏梅小口啃红薯的动静,没什么人说话,气氛有些沉闷。苏青一边喝着玉米糊糊,一边观察着家里人的神色——苏明脸上带着理所当然的蛮横,苏亮沉默寡言,苏梅胆小怯懦,父母则满是疲惫,这就是原主生活了十八年的家,一个重男轻女、资源向儿子倾斜的典型农村家庭。
她心里清楚,想要在这个家里立足,光靠父母的心疼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底气”,而那半亩“嫁妆地”,就是她眼下能抓住的最大底气。
原主的记忆里,这半亩地是她十岁那年,外婆特意从自己的口粮地里划出来,送给她当“嫁妆”的。地在村西头的坡上,是块出了名的薄田——土层浅,底下全是碎石子,下雨容易涝,天旱又容易裂,每年种玉米或红薯,亩产撑死了也就两百斤,比村里的好地差了一半还多。可就算是这样一块薄田,在重男轻女的苏家,也成了两个哥哥眼里的“肥肉”。
果然,苏明刚吃完第二碗糊糊,放下碗,用袖子擦了擦嘴,就开了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爹,娘,我跟你们说个事。青丫头现在也退婚了,以后指不定嫁去哪个村,她那半亩嫁妆地,放在她手里也是浪费,不如分给亮子种。亮子明年就要说媳妇了,多块地就能多挣点工分,也能给家里添点粮食。”
这话一出,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苏亮端着碗的手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期待,却没敢说话,只是偷偷看了苏老实一眼。苏梅吓得停下了啃红薯的动作,缩了缩脖子,不敢看苏明。
王秀兰脸色变了变,放下手里的碗,看着苏明:“明子,那地是青丫头外婆给她的嫁妆地,怎么能随便分了?再说青丫头还没嫁人呢,这地还得归她。”
“归她?”苏明冷笑一声,眼神扫过苏青,带着浓浓的不屑,“她一个姑娘家,会种什么地?之前那半亩地,每年不都是我跟亮子帮着种?她就只会在旁边看着,现在还被退婚了,留着这地有啥用?不如给亮子,亮子还能多打两斤粮食,总比浪费强。”
“我会种地!”苏青放下手里的碗,抬起头,迎上苏明的目光,语气坚定,“这地是我的,不用分给二哥。从今年开春开始,我自己种,不仅能挣工分,还能让这地的亩产比现在高,比村里别家的地都高!”
她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让桌上的人都愣住了。苏明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嗤笑一声:“你会种地?苏青,你别跟我吹牛皮了!你长这么大,除了在家缝缝补补,下过几次地?那半亩地有多差,你不知道?村里最有经验的老把式都种不好,你一个姑娘家,还想让亩产提高?我看你是被退婚退傻了!”
“哥,我没吹牛皮。”苏青没生气,只是平静地看着苏明,“我知道那地是薄田,土层浅,保水保肥差,但只要用对方法,改良一下土壤,选好种子,肯定能提高产量。给我半年时间,到秋收的时候,要是这地的亩产没比别家高,我自愿把地交出来,给二哥种。要是我做到了,这地就还是我的,以后谁也别想再提分地的事。”
苏明被她怼得噎了一下,没想到平时懦弱的妹妹,今天竟然这么敢说话,还敢立下这么大的赌约。他想反驳,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只能把目光投向苏老实:“爹,你看她!净说些没谱的话,那地要是被她种坏了,咱家今年就少收不少粮食!”
苏老实一首没说话,只是皱着眉,一口一口地喝着糊糊,眼神在苏青和苏明之间来回打量。他心里清楚,那半亩地确实是苏青的嫁妆地,按道理不该随便分;可苏明的话也有几分道理——苏青一个姑娘家,之前确实没怎么种过地,那地又差,要是真种坏了,确实可惜。而且苏亮明年要相亲,多块地确实能多挣点工分,给家里添点底气。
“青丫头,”苏老实放下碗,看着苏青,语气带着几分犹豫,“种地不是闹着玩的,那半亩地本来产量就低,要是再种砸了,不仅挣不到工分,还得赔种子钱。你……你要是真想种地,不如让你哥帮你,你在旁边学学,等学会了再自己种?”
“爹,我不用哥帮忙。”苏青摇了摇头,语气很坚定,“我知道种地辛苦,也知道那地难种,但我有信心。您就给我半年时间,要是我做不到,任凭家里处置。要是我做到了,以后我不仅能自己养活自己,还能给家里添粮食,不让您和娘再为我的婚事操心。”
她知道,苏老实最担心的就是她的婚事和未来的生活。被退婚后,苏青的名声坏了,想要再找个好婆家不容易,要是她能自己种地挣工分,还能提高亩产,证明自己有能力,苏老实自然会更倾向于支持她。
王秀兰看着苏青坚定的眼神,心里既担心又心疼。她知道女儿被退婚后受了委屈,也知道女儿现在想争口气,可她更怕女儿被欺负、被嘲笑。她拉了拉苏青的胳膊,小声劝道:“青丫头,听妈的话,别跟你哥争了。那地就算给你二哥,以后你嫁人,妈再给你准备嫁妆,好不好?你一个姑娘家,种地太辛苦了,妈舍不得。”
“妈,我不怕辛苦。”苏青反手握住王秀兰粗糙的手,感受到掌心的温度,心里一暖,“这地对我很重要,不仅是嫁妆地,更是我证明自己的机会。您放心,我不会让自己受苦,也不会让您失望的。”
王秀兰看着女儿眼底的光亮,那是她从未见过的坚定和自信,心里忽然软了下来。她知道,女儿这次是真的下定了决心,要是自己再劝,反而会让女儿伤心。她叹了口气,没再说话,只是默默地给苏青碗里又添了一勺糊糊。
苏明见苏老实和王秀兰都有些动摇,心里着急,又想开口反驳,却被苏亮拉了拉胳膊。苏亮看着苏青,眼神里带着几分愧疚,小声说:“哥,要不……要不就给妹妹一次机会吧?要是她真能种好,也是好事。要是种不好,再给我种也不迟。”
苏明愣了一下,没想到苏亮会这么说,他瞪了苏亮一眼,想说什么,却看到苏老实己经下定了决心。
苏老实看着苏青,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好,爹就信你一次。那半亩地,从现在开始,归你管。种子、农具,家里给你出,但工分得你自己挣。要是到秋收,亩产真能比别家高,这地以后就一首归你。要是不行,你就得把地交出来,给你二哥种,到时候可不能再闹脾气。”
“谢谢爹!”苏青心里一喜,赶紧点头,“您放心,我肯定说到做到,不会让您失望的!”
苏明见苏老实松了口,心里不满,却也不敢反驳——在苏家,苏老实虽然懦弱,但毕竟是一家之主,他说的话,家里人还是要听的。他哼了一声,拿起空碗,狠狠放在桌上,站起身:“哼,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把那破地种好!要是种砸了,可别指望我帮你!”说完,就气冲冲地回了自己的房间。
苏亮看着苏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妹妹,要是你种地需要帮忙,就跟我说,我……我有空就去帮你。”
苏青对着他笑了笑:“谢谢二哥,要是真需要帮忙,我会跟你说的。”
苏梅也凑到苏青身边,小声说:“三姐,我也能帮你拔草!”
看着妹妹天真的笑脸,苏青心里暖暖的。虽然大哥不满,但二哥和妹妹的态度让她心里轻松了不少。她知道,争取到这半亩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她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这块薄田改造成高产田,用事实证明自己,也为自己在这个家、在这个时代,挣得一席之地。
晚饭过后,王秀兰偷偷把苏青拉到自己的房间,从床底下的木箱里,翻出一个用红布包着的小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加起来一共两块三毛钱。
“青丫头,这钱你拿着。”王秀兰把钱塞到苏青手里,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这是妈攒了好久的私房钱,你拿着买点糖吃,补补身子。种地辛苦,要是累了就歇会儿,别硬撑着。要是你哥再跟你闹,你就跟妈说,妈帮你骂他。”
苏青握着手里的钱,钱虽然不多,却带着母亲的体温和心意,让她眼眶发热。她把钱推回去,笑着说:“妈,您的钱您自己留着,我现在不用钱。等我种的地有收成了,我挣钱给您买糖吃,还给您做新衣服。”
“傻丫头,妈不要新衣服,妈就想让你好好的。”王秀兰把钱又塞到苏青手里,“你拿着,万一有急用呢?听话。”
苏青见母亲坚持,只好收下钱,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种地,让父母过上好日子,不让他们再为自己操心,也不让他们再受别人的欺负。
回到自己的小房间,苏青躺在床上,看着屋顶的茅草,心里充满了干劲。她开始在脑子里规划——首先,要去那半亩地实地勘察,看看土壤的具体情况,是沙质土还是黏质土,有没有盐碱化,土层厚度多少,这些都需要详细记录。然后,根据土壤情况,制定改良方案——沙质土保水保肥差,需要加腐叶土、秸秆还田来改善;黏质土透气性差,需要加沙土和有机肥来改良。
接下来是选种。七十年代的种子大多是自留种,产量低,抗病性差。她需要从家里的自留种里,挑选颗粒、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筛选和催芽,提高发芽率。如果有条件,她还想尝试杂交育种,培育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的高产种子,但这需要时间和条件,只能慢慢来。
还有农具,家里的农具大多是老旧的,锄头、镰刀都钝了,需要磨锋利。灌溉也是个问题,村西头的坡地离水井远,浇水不方便,需要想办法挖个小水坑,收集雨水,或者修个简易的水渠,方便灌溉。
虽然困难重重,但苏青一点也不害怕。她在现代做过无数次田间试验,改良过无数块贫瘠的土地,那些经验和知识,就是她最大的底气。她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就一定能把这块薄田种好,用事实证明,她苏青,不管在哪个时代,都能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活得精彩。
窗外的月光透过茅草的缝隙,洒在苏青的脸上,带着一丝清冷,却也带着一丝希望。苏青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半亩地,半年时间,苏青,加油!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