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土壤勘察,初遇难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章节无错乱精修!
 

鸡叫头遍的时候,苏青就醒了。窗外的天还蒙着层淡墨色的灰,只有几颗残星挂在西边的天空,冷风顺着窗缝钻进来,带着清晨特有的寒凉。她摸了摸枕边的旧镰刀——这是原主十三岁那年,苏老实给她打的,木柄己经被磨得光滑发亮,靠近刀刃的地方生了圈褐色的锈,刃口也钝了,用指甲划一下,只能留下一道浅浅的白印。

“这工具,跟实验室的不锈钢采样器比,真是天差地别。”苏青失笑地摇了摇头,起身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又在里面多裹了层旧单衣——今天要去地里勘察,得在外面待大半天,可不能冻着。

灶房里己经有了动静,王秀兰正蹲在灶膛前烧火,锅里温着昨天剩下的玉米糊糊。见苏青起来,她赶紧掀开锅盖,盛了碗糊糊递过来:“青丫头,先喝点热的暖暖身子,地里冷,别冻着了。”

苏青接过碗,指尖碰到粗瓷碗的温热,心里也跟着暖了几分。她几口喝完糊糊,又抓了个昨天剩下的蒸红薯揣在兜里,跟王秀兰打了声招呼,就扛着镰刀往村西头的坡地走。

清晨的村子格外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吠声和村民家开门的吱呀声。路上遇到几个早起上工的村民,都是扛着锄头、挑着水桶的汉子,看见苏青扛着镰刀往坡地走,都停下脚步打量她,眼神里带着好奇和几分探究。

“这不是老苏家的三丫头吗?怎么扛着镰刀去坡地了?”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凑到旁边人耳边小声嘀咕。

“还能为啥?听说她跟她哥争了那半亩薄田,这是要自己种地呢!”另一个人撇了撇嘴,语气里满是不相信,“就她那细胳膊细腿,还想种地?我看啊,用不了半个月就得哭着喊着把地交出去。”

“可不是嘛,那半亩地是什么德行,咱们谁不知道?石头比土多,种啥都长不好,老把式都头疼,她一个姑娘家,能有啥辙?”

这些话不大不小,正好飘进苏青耳朵里。她脚步没停,也没回头——现在说再多都没用,等秋收的时候,用产量说话,比什么都强。

走到村西头的坡地时,天己经亮透了。东边的天空染着一层橘红色的朝霞,阳光洒在坡地上,把干枯的杂草照得泛着金黄。苏青站在坡地边,一眼就看到了自家的那半亩地——它在坡地的中间位置,跟周围别家的地比,界限很明显,因为别家的地里还留着去年收割后剩下的玉米茬,排列得还算整齐,而她家的这半亩地,不仅玉米茬稀稀拉拉,地里还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一看就是很久没好好打理过了。

苏青深吸了口气,踩着田埂走进地里。刚走两步,鞋底就被地里的碎石硌了一下,她弯腰拨开杂草,蹲下身,用镰刀的刃口轻轻挖了块土。

土块很硬,镰刀挖下去的时候,发出“咔嗒”一声轻响,像是碰到了石头。苏青把土块捧在手里,用手指捏了捏——土块很结实,费了点劲才捏碎,碎土里面掺着不少细小的碎石子,还有一些干枯的草根,土壤的颜色是浅黄褐色的,看起来没什么肥力。

她又往地里走了几步,在不同的位置挖了几块土,结果都差不多——表层土很薄,最多只有五六厘米厚,往下挖就是一层碎石层,根本存不住水。这是典型的沙质贫瘠土,保水保肥能力差,透气性虽然还行,但养分太少,别说种玉米了,就算种耐贫瘠的红薯,产量也高不了。

“难怪之前亩产只有两百斤,这地根本就没好好养过。”苏青皱着眉,心里盘算起来。在实验室里,要是遇到这种土壤,她会先用土壤分析仪测一下有机质含量、pH值,然后根据数据配施有机肥和化肥,再加入腐殖质改良土壤结构,不出三个月,就能把土壤肥力提上来。

可现在,别说土壤分析仪了,就连最基础的有机肥都成了问题。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腐叶——村后有片树林,里面肯定堆积了不少腐叶,腐叶腐熟后是最好的有机肥,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让土变得疏松,保水保肥能力也能提高不少。

想到这里,苏青赶紧起身,扛着镰刀往村后的树林走。村后的树林离坡地不算远,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树林里种的大多是杨树和槐树,树干不算粗,但枝叶很茂盛,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落叶,踩上去软软的,发出“沙沙”的声音。

苏青蹲下身,拨开表层的新鲜落叶,下面是一层己经发黑的腐叶,用手一捏,能捏出黑色的腐殖土,闻起来还有股淡淡的泥土清香。这正是她需要的好东西,要是能把这些腐叶运到地里,掺进土壤里,不出两个月,土壤肥力肯定能提升一大截。

她正想动手装腐叶,身后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丫头,你干啥呢?”

苏青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灰色棉袄、手里拿着烟袋的老人站在不远处,老人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眼神却很锐利,正盯着她手里的腐叶。

这是村里的看林人李大爷,负责看管这片树林,防止有人偷砍树木、偷捡柴火。原主的记忆里,李大爷是个出了名的“认死理”,不管是谁,只要敢动树林里的东西,他都敢跟人翻脸,就算是村支书来了,也得按规矩来。

“李大爷,您早。”苏青赶紧站起身,笑着打招呼,“我想捡点腐叶,回去改良一下家里的地。”

李大爷走到她身边,看了看地上的腐叶,又看了看她手里的镰刀,眉头皱了起来:“丫头,你知道这树林是啥地方不?这是大队划的集体柴山,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集体财产,别说捡腐叶了,就算是掉在地上的树枝,也得按工分分配,不能私自拿。”

“集体柴山?”苏青愣了一下,她倒是忘了这茬——七十年代,农村的山林、土地大多归集体所有,个人不能私自占用,就算是腐叶、树枝,也得经过大队同意才能拿。

“是啊,集体的东西,哪能随便拿?”李大爷蹲下身,用烟袋锅指了指地上的腐叶,“你要是想要腐叶,得先去大队部找李书记开证明,证明你是用来种地的,然后按工分换,一斤腐叶算半个工分,还得自己运。要是没证明,私自拿,就是占集体便宜,得在社员大会上做检讨。”

苏青心里一沉。去大队部开证明?李书记之前就反对她建大棚(虽然那是后面的情节,但现在李书记对她的印象肯定也一般),现在她刚争到半亩地,就去要腐叶,李书记说不定会觉得她“事多”,不一定会给开证明。作者“生活写纸”推荐阅读《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就算开了证明,一斤腐叶半个工分,她这半亩地至少需要两千斤腐叶,那就是一千个工分——她一个月最多能挣两百个工分,就算不吃不喝,也得五个月才能换够,根本赶不上春耕。

“李大爷,我家的地是块薄田,不改良一下,春天种不了庄稼,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我就少拿点,就一百斤,等秋收有了收成,我给大队交粮食还不行吗?”苏青试着跟李大爷商量,语气带着几分恳求。

李大爷摇了摇头,语气很坚决:“丫头,不是大爷不通融,是规矩不能破。这集体的东西,要是给你通融了,那别人也来要,我咋拒绝?到时候大队还不得批评我?你要是真需要,就按规矩来,去大队部开证明,该算工分就算工分,别想着走捷径。”

苏青知道李大爷是个认死理的人,再劝也没用,只能放弃。她对着李大爷点了点头:“谢谢您,李大爷,我知道了,我这就去大队部问问。”

说完,她转身走出树林,心里的兴奋劲儿一下子凉了半截。腐叶这条路走不通,那化肥呢?她在实验室里,化肥是最基础的东西,氮磷钾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想要多少有多少,可在这个时代,化肥却是稀罕物。

原主的记忆里,化肥是按票供应的,而且只有公社的集体地才能分到少量化肥票,普通农户根本没资格领。就算有农户运气好,弄到了化肥票,也得去县城的供销社买,价格还不便宜,一斤尿素要一块多钱,相当于一个壮劳力三天的工分,一般农户根本舍不得买。

苏青抱着一丝希望,往村里的供销社走。供销社在村中心,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牌,上面写着“红星大队供销社”。里面的柜台是用木板做的,上面摆着几样简单的商品:几块肥皂、几包盐、几尺粗布,还有一些糖果,都用玻璃罐或纸包着,看起来很简陋。

供销社的售货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姓刘,平时跟赵桂兰走得近,对苏青的态度也不怎么好。见苏青走进来,刘售货员头也没抬,一边整理柜台,一边不耐烦地问:“要买啥?赶紧说,我忙着呢。”

“刘姐,我想问一下,咱们供销社有化肥卖吗?”苏青走到柜台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客气些。

刘售货员抬起头,上下打量了苏青一眼,嗤笑一声:“化肥?苏青,你是不是被退婚退傻了?化肥是你能买的东西吗?那都是给公社集体地留的,要有公社开的化肥票才能买,你有票吗?”

“我没有票,我就是想问一下,能不能……能不能不用票买?或者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弄到票?”苏青咬了咬牙,还是问了出来。

“不用票?你想啥呢!”刘售货员放下手里的东西,双手抱在胸前,语气更嘲讽了,“化肥多金贵你知道不?全县一年也没多少配额,都是按计划分配的,别说你了,就是村支书想买,也得按规矩来。我劝你还是别想了,老老实实用土肥吧,别异想天开了。”

苏青还想再问,刘售货员却摆了摆手:“别问了,没有就是没有,你要是不买别的,就赶紧走吧,别耽误我做生意。”

苏青看着刘售货员不耐烦的脸,知道再问也没用,只能转身走出供销社。

从供销社出来,苏青没首接回家,而是又回到了那半亩坡地。她蹲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碎石和杂草,心里第一次有了种无力感。

在实验室里,她面对的是可控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都能调节,土壤、种子、化肥都能精准配比,就算实验失败了,也能重新再来。可在这里,她面对的是不可控的现实:集体制度的限制、稀缺的物资、贫瘠的土地、村民的质疑……每一个难题,都像一座小山,挡在她面前。

她摸了摸兜里的旧镰刀,镰刀的木柄被她攥得发热。她想起穿越前,在实验室里熬了三个多月,终于培育出“青旱1号”幼苗时的兴奋;想起导师跟她说“苏青,你的研究能帮到很多农民”时的期待;想起自己当初选择农业专业,就是想让更多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不能就这么放弃。”苏青深吸了口气,眼神重新坚定起来。腐叶不能私自拿,那就去跟大队部申请,就算李书记不同意,也得试试;化肥买不到,那就想办法自制有机肥——家里的猪粪、鸡粪,还有做饭剩下的厨余垃圾,都能堆肥;地里的碎石多,那就趁春耕前,一点点把碎石捡出来,改善土壤结构。

虽然难,但总比坐以待毙强。她苏青,从来不是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

她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泥土,目光扫过地里的杂草,心里有了个主意——这些杂草虽然影响庄稼生长,但拔下来晒干,烧成草木灰,也是很好的钾肥,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防治病虫害。这倒是不用跟大队部申请,只要自己动手拔就行。

想到这里,苏青拿起镰刀,开始弯腰拔地里的杂草。杂草的根很深,拔起来很费劲,没一会儿,她的手上就磨出了几个红印,额头也渗出了汗珠。但她没停,一边拔草,一边在心里规划:今天先把地里的杂草拔完,烧成草木灰;明天去大队部找李书记,申请领腐叶;后天开始捡地里的碎石,同时在家院子里挖个坑,开始堆肥。

夕阳西下的时候,苏青终于把地里的杂草都拔完了,堆在田埂上,像一座小山。她扛着镰刀,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虽然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但心里却踏实了不少。

路过村口的时候,她遇到了王秀兰,王秀兰正站在村口张望,手里还拿着一件厚棉袄。见苏青回来,王秀兰赶紧跑过来,把棉袄披在她身上:“青丫头,你咋才回来?妈都担心死了,冷不冷?饿不饿?”

“妈,我不冷,也不饿。”苏青笑着说,指了指田埂方向,“我把地里的杂草都拔了,明天烧成草木灰,能当肥料。”

王秀兰看着苏青通红的手和满是泥土的裤子,眼圈红了:“傻丫头,咋这么拼?种地的事慢慢来,别累坏了身子。”

“妈,我没事。”苏青握住王秀兰的手,“只要能把地种好,累点不算啥。以后咱家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夕阳的余晖洒在母女俩身上,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苏青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的难题,但只要她不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把这块薄田种好,把日子过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