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过后,县城国营饭店的王经理特意找到苏青,笑着说:“苏同志,你们的菠菜、油菜很受欢迎,现在天气转暖,顾客们想吃点新鲜的瓜果,你们能不能种点西红柿、黄瓜?要是能种出来,饭店给你们提价,一斤西红柿一毛五,黄瓜一毛西,怎么样?”
苏青一听,心里立刻动了——西红柿和黄瓜是当季热门蔬菜,比叶菜利润高,而且能储存更久,要是能种出来,副业小组的收入又能上一个台阶。她当场就答应下来:“王经理,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种出来,保证新鲜!”
回到村里,苏青立刻召集妇女副业小组开会。听说要种西红柿和黄瓜,妇女们都很兴奋。
“西红柿好啊!俺家娃最爱吃西红柿炒鸡蛋,就是平时很少能买到!”赵家嫂笑着说,眼里满是期待。
“黄瓜也不错,夏天能凉拌,能炒菜,顾客肯定喜欢!”李家婶也跟着附和。
可兴奋过后,难题也来了——西红柿和黄瓜是喜温作物,育苗时需要较高的温度,现在虽然入春了,但晚上温度还很低,尤其是大棚里,夜间温度经常低于十度,幼苗很容易冻坏,之前种叶菜时的保温方法,根本满足不了西红柿和黄瓜的育苗需求。
“这可咋整?温度不够,种子发了芽也长不好啊!”王二婶皱着眉,手里拿着西红柿种子,愁得不行。
苏青也犯了难,她翻遍了陆哲借她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书里只说西红柿育苗需要保持夜间温度不低于十五度,却没说在没有加温设备的情况下,怎么达到这个温度。她试着按照之前的方法,在育苗盆下垫稻草,晚上盖厚塑料布,可第二天一看,刚冒芽的西红柿幼苗还是蔫了,叶子发黄,一碰就掉。
“这温度还是不够啊!”苏青蹲在育苗盆前,看着蔫掉的幼苗,心里又急又慌。要是育苗不成功,不仅没法给饭店供货,还浪费了种子和时间,妇女们的期待也会落空。
一连几天,苏青都在琢磨育苗的事,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香。王秀兰看她这么辛苦,心疼地说:“青丫头,实在不行就别种了,咱们种叶菜也挺好,别累坏了身子。”
“妈,我再试试,说不定能找到办法。”苏青摇了摇头,她不想就这么放弃——这不仅是赚钱的机会,更是推广新菜种的机会,要是成功了,以后副业小组的蔬菜品种会更丰富,路也会走得更宽。
这天晚上,苏青又在大棚里研究育苗,陆哲正好过来送新借的农业书,看到她蹲在育苗盆前,眉头紧锁,赶紧走过去:“苏同志,怎么了?育苗遇到问题了?”
苏青把西红柿幼苗冻坏的事跟他说了,还把书里的内容指给他看:“书里说需要十五度以上的夜间温度,可咱们没有加温设备,怎么才能达到这个温度啊?”
陆哲蹲下身,仔细看了看蔫掉的幼苗,又摸了摸育苗盆里的土壤,想了想,说:“咱们可以试试用温水袋保温。找几个旧热水袋,晚上装满温水,放在育苗盆周围,再在大棚外加盖一层厚草帘,双重保温,应该能提高棚内温度。”
“温水袋?”苏青眼前一亮,“这个办法可行吗?温水袋的温度能维持多久?”
“咱们可以多准备几个热水袋,晚上换一次水,应该能维持到天亮。”陆哲说,“我以前在京市的农科所见过类似的方法,用来给幼苗保温,效果还不错。咱们明天就试试,说不定能成功。”
第二天一早,苏青就发动妇女们找旧热水袋——村里不少人家都有旧热水袋,有的是橡胶的,有的是布缝的,虽然有的有点漏水,但修补一下还能用。妇女们找了二十多个热水袋,苏青又让苏明帮忙烧温水,把热水袋装满,整齐地摆放在育苗盆周围,晚上再在大棚外加盖一层厚草帘,草帘是村里集体仓库里的,厚实又保暖。
可第一天晚上过后,还是有几棵幼苗蔫了——温水袋的温度维持时间不够,后半夜水温降了,棚内温度也跟着降了。
“还是不行啊!”赵家嫂看着蔫掉的幼苗,叹了口气。
苏青却没灰心:“咱们再调整一下,晚上十点换一次温水,凌晨两点再换一次,保证热水袋一首是温的,说不定就能行。”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和陆哲轮流值班,晚上定时给热水袋换水。苏青负责十点那次,陆哲负责凌晨两点那次——他怕苏青累着,主动承担了后半夜的值班。
初春的晚上还很冷,尤其是后半夜,寒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陆哲每次来换水,都冻得手通红,却从不抱怨,换完水后,还会仔细检查草帘有没有盖好,育苗盆里的土壤湿不。
苏青看在眼里,心里暖暖的。有一次,她半夜起来喝水,看到陆哲裹着厚棉袄,在大棚里仔细检查热水袋的温度,手里还拿着一个温度计,时不时地测量棚内温度,嘴里念叨着:“十五度,刚好,再盖严实点,别让风进去。”
“陆哲同志,这么冷的天,辛苦你了。”苏青走过去,递给他一杯热水。
陆哲接过热水,笑了笑:“不辛苦,咱们一起把育苗弄成功,比什么都强。”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五天早上,苏青和陆哲去大棚查看时,惊喜地发现——西红柿和黄瓜的幼苗都活了!嫩绿的子叶舒展着,颜色鲜绿,摸起来厚实有韧性,一点也没有冻伤的痕迹。
“活了!真的活了!”苏青激动地喊起来,声音都有些颤抖。
陆哲也笑了,眼里满是欣慰:“太好了!咱们的方法成功了!再养几天,就能移栽到大棚里了。”
妇女们听到消息,都赶紧跑到大棚里来看,看到活下来的幼苗,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青丫头,陆哲同志,你们真是太厉害了!要是没有你们,咱们肯定种不出西红柿和黄瓜!”李家婶激动地说。
苏青看着陆哲,真诚地说:“陆知青,谢谢你,没有你,我真不行。从堆肥到建棚,再到现在的育苗,每次我遇到难题,都是你帮我解决。”
陆哲看着她,眼神温柔得像初春的阳光:“苏青,不用谢。我们是朋友,应该的。而且,你的坚持和努力,才是最难得的——要是你放弃了,再好的方法也没用。”
苏青的心跳莫名快了一拍,赶紧低下头,假装查看幼苗,掩饰自己的失态。阳光透过大棚的塑料布,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嫩绿的幼苗上,温暖又明亮。她知道,这份帮助,这份默契,早己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只是她还没勇气捅破那层窗户纸。
又过了几天,幼苗长到了十厘米高,长出了真叶,苏青和妇女们一起,把幼苗移栽到了新的大棚里。看着移栽好的西红柿和黄瓜苗,苏青心里满是期待——她仿佛看到了夏天的时候,大棚里挂满了红彤彤的西红柿和绿油油的黄瓜,饭店的顾客们吃得开心,妇女们拿着赚来的钱,笑得满脸灿烂。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