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和黄瓜苗移栽到大棚后,长势越来越好。苏青和妇女们每天都忙着浇水、施肥、搭架——西红柿和黄瓜需要搭架让藤蔓攀爬,妇女们就用细竹竿在每棵苗旁边插一根,再用绳子把藤蔓绑在竹竿上,确保藤蔓能顺利生长。
大棚外,村民们路过时,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往大棚里看。之前信了赵桂兰谣言的村民,现在看到大棚里生机勃勃的蔬菜,看到妇女们每天干劲十足的样子,态度也渐渐转变了。
这天早上,苏青正在大棚里给西红柿苗浇水,忽然听到棚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青丫头,忙着呢?”
苏青抬头一看,是村里的老保守王大爷。王大爷手里拄着拐杖,站在棚外,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固执,反而带着几分不好意思。
“王大爷,您怎么来了?”苏青放下水壶,走出大棚。
王大爷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青丫头,俺……俺想跟你商量个事。俺家孙子最近总念叨着想吃西红柿,说村里其他娃都盼着你们的西红柿熟,俺……俺想帮你们看棚,不用工钱,就想等西红柿熟了,给俺孙子尝个鲜,行不?”
苏青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王大爷,您太客气了!看棚哪能让您白干?您来帮忙,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等西红柿熟了,别说尝鲜,我给您送二斤,让您孙子吃个够!”
王大爷没想到苏青这么爽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哎!好!好!谢谢你啊青丫头!俺以后每天早上来帮你们检查草帘,晚上帮你们盖棚,保证不让风刮进去,不让苗冻着!”
从那天起,王大爷每天都准时来大棚帮忙。早上天刚亮,他就拄着拐杖来掀草帘,动作虽然慢,却很认真,每一块草帘都掀得整整齐齐;晚上太阳落山,他又来帮忙盖草帘,还会仔细检查大棚的塑料布有没有破洞,要是有破洞,就赶紧找块布补上,生怕冷风进去冻坏了苗。
有一次,晚上下大雨,王大爷担心大棚漏雨,冒着雨来检查,浑身都湿透了,却还是先把草帘盖严实,确认大棚没问题了才回家。苏青知道后,赶紧给王大爷送了件新做的棉袄,王大爷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嘴里不停地说:“青丫头,你太贴心了,俺就是帮了点小忙,你还这么客气。”
王大爷的转变,带动了更多村民。之前嘲笑过苏青的刘婶,主动来帮着浇水;村西头的张大叔,会木工,主动来帮着修大棚的竹竿;就连之前跟赵桂兰一起说闲话的几个婶子,也来帮着除草、施肥。
“青丫头,之前是俺不对,不该跟赵桂兰一起说你闲话,你别往心里去。”刘婶一边浇水,一边不好意思地说。
苏青笑着说:“刘婶,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咱们都是为了把菜种好,多赚点钱,一起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村民们的主动帮忙,让妇女副业小组的负担减轻了不少。之前建大棚、管理蔬菜,全靠妇女们自己,现在有了村民们的帮忙,效率提高了不少,西红柿和黄瓜的长势也越来越好,藤蔓很快就爬到了竹竿顶端,开出了小小的黄花,再过不久就能结果了。
村里的孩子们也经常跑到大棚外,扒着塑料布往里面看,嘴里念叨着:“西红柿什么时候熟啊?我想吃西红柿!”“黄瓜好像长小果子了,好小啊!”
苏青每次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都会笑着说:“快了快了,再过半个月就能熟了,到时候给你们每人送一个,让你们尝尝鲜。”
孩子们听了,都高兴得跳起来,每天都来大棚外“打卡”,看看西红柿和黄瓜有没有长大。
村民们的态度转变,不仅让苏青感到温暖,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做好副业小组的决心。她知道,之前的质疑和嘲笑,都是因为大家不了解、不相信,现在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看到了她的努力和真诚,自然就会认可她、支持她。
有一天,苏青和陆哲在大棚里查看黄瓜的长势,王大爷也在旁边帮忙,看着黄瓜藤上的小果子,王大爷笑着说:“青丫头,陆哲同志,你们真是有本事!以前俺总觉得冬天种不了菜,反季菜都是‘邪门东西’,现在看来,是俺老糊涂了,跟不上时代了。你们这是科学种地,是为咱们村民好啊!”
陆哲笑着说:“王大爷,您不糊涂,您能支持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以后我们还会引进更多的新菜种,教大家更多的种植技术,让咱们红星大队的日子越过越好。”
苏青也跟着说:“是啊,王大爷,以后咱们一起努力,不仅种蔬菜,还能种水果,让咱们村里的农产品越来越丰富,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过上好日子。”
王大爷点点头,眼里满是赞同:“好!好!俺支持你们!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俺随叫随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大棚上,也洒在三人的脸上。苏青看着眼前和谐的景象,心里满是感慨——从最开始的质疑、嘲笑,到现在的支持、帮忙,她用自己的努力和真诚,改变了村民们的态度,也改变了红星大队的冬天。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一起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红星大队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光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