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6章:县里推广,苏青讲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意渐浓时,红星大队的玉米刚收完,苏青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农业局的吉普车就又一次停在了村头。王主任亲自来的,手里攥着一份盖了县农业局红章的文件,进门就拉着苏青的手笑:“苏青同志,给你送‘任务’来了!县里决定办一期‘农业技术培训班’,全县二十三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派了技术员和种粮能手来,专门请你去讲大棚种植和玉米育种技术,这可是咱们县今年的重点推广工作,你可不能推辞!”

苏青愣了愣,手里还攥着刚脱粒的玉米种子——那是特意留出来的优质种,准备明年推广用的。她看着王主任手里的文件,心里又惊又慌:“王主任,我……我能行吗?我没讲过课啊,万一讲不好,耽误了大家可怎么办?”

“你怎么不行?”王主任把文件递到她手里,指着上面的“主讲人:苏青”字样,“你种大棚种出了万元户,育的玉米亩产八百五,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绩!你讲的是自己的经验,比书本上的理论实用多了,大家就爱听这种‘接地气’的课!”

旁边的陆哲也笑着帮腔:“苏青,这是好事啊,能把你的技术推广给更多人,让全县农民都受益。你要是紧张,咱们一起准备,我帮你整理资料,还能当你的‘助教’,帮你打打下手。”

苏老实和王秀兰也在旁边劝:“青丫头,这是县里瞧得起你,你可得去!咱们红星大队的技术,能让全县人学,是咱们的荣耀!”

苏青看着手里的文件,又看了看大家期待的眼神,心里的慌劲慢慢散了——是啊,她搞大棚、育种,不就是想让更多人受益吗?现在有机会把技术教给全县的种粮人,这正是她想做的事。她深吸一口气,点头:“王主任,我去!我一定好好准备,把我知道的都教给大家!”

从那天起,苏青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课。她没有现成的教材,就把自己这两年的种植日志找出来,一页一页地翻,把建大棚、育苗、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步骤都标出来,再用“大白话”重新整理——比如讲大棚搭建,她不写“拱架间距”,而是写“每两根竹竿之间,够两个人并排走就行”;讲育苗温度,她不写“最适温度15-20℃”,而是写“摸着手心不凉不烫,就像春天的河水温度”。

陆哲帮她把这些内容抄在大白纸上,还画了简易的示意图:大棚的结构画成“像扣在地上的大馒头”,玉米杂交的步骤画成“给玉米‘牵红线’”,病虫害的症状画成“玉米叶子长‘黑斑痘痘’”。苏青看着这些生动的图,忍不住笑:“你这画比我写的还明白,学员们肯定一看就懂。”

“这样才好,大家听得懂,技术才能用得上。”陆哲一边给图上色,一边说,“咱们还得准备点实物,比如你培育的玉米穗、普通玉米穗,还有大棚用的塑料布样品、草帘,让大家能摸得着、比得了,印象才深。”

苏青觉得有理,赶紧去翻粮仓,挑了几个最大最的高产玉米穗,又找了几个普通玉米穗,用红绳绑在一起;还从大棚里剪了一小块塑料布,带了一小捆草帘,一起装进一个大布包里。

出发去县里的前一天晚上,苏青还在灯下“彩排”。她把李家婶、赵家嫂几个妇女叫到家里,站在炕前当“学员”,自己拿着大白纸当“教案”,一句一句地讲。讲到“大棚保温”时,李家婶举手“提问”:“青丫头,俺家那边风大,草帘总被吹跑,咋办?”

苏青想了想,笑着说:“婶子,你可以在草帘下面压上土袋,每隔一米压一个,风再大也吹不动;要是还怕漏风,就把旧麻袋剪开,缝在草帘边缘,像给草帘‘穿了个裙边’,风就钻不进去了。”

赵家嫂也“提问”:“玉米杂交咋选亲本啊?俺家那边的玉米抗倒伏,就是产量低,能跟你的高产种配不?”

“能!”苏青立刻回答,“选亲本就像给玉米‘找对象’,得找互补的——抗倒伏的跟高产的配,种出来的玉米又抗倒又高产;要是你们那边雨多,还可以选耐涝的亲本,这样就算下大雨,玉米也不容易烂根。”

妇女们听得频频点头,李家婶笑着说:“青丫头,你讲得太明白了!俺们都听懂了,到了县里,肯定能讲好!”

第二天一早,苏青和陆哲背着装满资料和实物的布包,坐上了农业局派来的吉普车。车窗外的田野己经收割完,只剩下金黄的麦茬,偶尔能看到几个大棚,像白色的小房子点缀在田野里。苏青看着那些大棚,心里忽然有了底气——那些都是像她一样,想靠技术种好地的人,她要把自己的经验教给他们,让更多的大棚里长出好蔬菜,更多的田里长出高产粮。

吉普车驶进县城时,己经快到中午。培训班设在县党校的大教室里,门口挂着“全县农业技术培训班”的红布条,几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正忙着登记学员。王主任把苏青领到教室门口,笑着说:“里面己经来了不少人,你先熟悉熟悉环境,下午两点正式开课。”

苏青深吸一口气,推开了教室门。里面比她想象的还热闹——五六十个学员坐在长条凳上,有头发花白的老农,有二十多岁的年轻技术员,还有几个穿着碎花布衫的妇女,跟她之前的副业小组成员很像。黑板擦得干干净净,讲台桌上放着一盒粉笔,旁边还摆着一个扩音喇叭——王主任特意准备的,怕后面的学员听不清。

看到苏青进来,教室里安静了一下,然后就有人小声议论:“这就是红星大队的苏青?看着这么年轻!”“听说她种大棚赚了一万多,还培育了高产玉米!”“这么年轻就能讲课,真不简单!”

苏青有点紧张,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布包带。陆哲赶紧在她耳边小声说:“别紧张,就像在家给李婶她们讲一样,把你知道的都说出来就行。”

苏青点点头,走到讲台前,把布包放在桌上,先给大家鞠了一躬:“各位同志,大家好,我是红星大队的苏青。今天来给大家讲大棚种植和玉米育种,都是我这两年自己摸索的经验,有说得不对的地方,大家多提意见。”

她的声音清亮,带着农村姑娘的朴实,一下子就拉近了和学员的距离。下面的学员们都笑了,之前的议论声也没了,纷纷拿出笔记本,准备记录。

下午两点,培训班正式开课。苏青先讲大棚种植,她把陆哲画的大棚结构图贴在黑板上,指着图开始讲:“建大棚首先要选地,得选背风向阳的地方,不能选低洼地,不然下雨容易积水;土壤最好是沙壤土,像咱们平时摸的细沙子混着土,这样的土透气,蔬菜根长得深。”

她一边讲,一边从布包里拿出塑料布和草帘:“大家看,这是大棚用的塑料布,要选厚一点的,摸着手感硬实,这样冬天保温好,夏天也不容易晒破;生活写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草帘要选长一点的,能把大棚盖严实,晚上盖在塑料布外面,比单盖塑料布能高五六度。”

一个老农举手提问:“苏同志,俺家没钱买新塑料布,用旧化肥袋缝行不行?”

苏青赶紧点头:“行!俺刚开始建大棚时,也用过旧化肥袋!不过得把化肥袋洗干净,剪开后用针线缝成大张的,虽然透光差点,但保温也够用,等赚了钱再换新的。”

老农高兴地坐下,在笔记本上记着“旧化肥袋可缝大棚布”。

苏青继续讲育苗:“冬天育苗最怕冷,俺们之前用温水袋保温,找几个旧热水袋,晚上装满温水,放在育苗盆周围,再盖层稻草,苗就冻不着了;要是苗长得细弱,就给它浇点稀释的尿液,比买的化肥还管用,就是得兑水,不然会烧苗。”

这话一出,教室里都笑了,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个年轻的女技术员举手:“苏姐,大棚里种黄瓜,总爱长蚜虫,咋办啊?不想用农药,怕有残留。”

“用草木灰水!”苏青立刻回答,“把草木灰装在布包里,泡在水里,泡一晚上,第二天过滤出来,往黄瓜叶上喷,蚜虫一沾就死,还能当肥料,一举两得。俺们副业小组种黄瓜,一首用这办法,从来没打过农药,饭店还夸俺们的黄瓜甜。”

女技术员赶紧记下,还追问:“泡多少草木灰合适?”

“一斤草木灰兑十斤水,泡透了就行,喷的时候要喷叶子背面,蚜虫都躲在背面呢。”苏青详细解释,还举了自己种黄瓜的例子,“去年夏天,俺们的黄瓜棚里长了蚜虫,喷了两次草木灰水就没了,最后还收了三千多斤黄瓜,卖了西百多块。”

讲完大棚种植,己经快到傍晚。王主任过来宣布休息半小时,学员们都围了过来,有的问大棚选址的细节,有的要苏青的种植日志复印件,还有的拉着她看自己画的大棚草图,让她提意见。苏青耐心地一一解答,陆哲在旁边帮忙递资料、展示玉米样本,忙得满头大汗,心里却满是欢喜——大家的热情,让她觉得所有的准备都值了。

晚饭在党校的食堂吃,简单的白菜豆腐和玉米粥,苏青却吃得很香。几个学员还跟她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来自东风大队的老农张大叔说:“苏同志,你讲的都是实在招,比俺们之前听的理论课管用多了!俺回去就想试试建大棚,种点菠菜,冬天给村里的小学送点新鲜菜。”

来自向阳大队的女学员李姐说:“苏姐,俺也想搞个妇女副业小组,跟你一样带着姐妹们赚钱,你能不能给俺点建议?”

苏青笑着说:“李姐,你先从小的来,先建一两个大棚,种点好卖的蔬菜,赚了钱大家才有信心;选人的时候要选踏实肯干的,别找爱偷懒、爱说闲话的,这样小组才能团结。”

李姐赶紧记下,还跟苏青互换了地址,说以后有问题要写信请教。

晚上七点,继续讲玉米育种。苏青把带来的高产玉米穗和普通玉米穗放在讲台上,让学员们传着看:“大家看,这是俺培育的高产玉米,穗长比普通玉米长两寸,颗粒也密,一亩地能多收两百多斤。育种其实没那么难,关键是选对亲本,还要做好病害防治。”

她讲起去年冬天玉米苗得大斑病的事,声音里带着回忆:“当时苗都快死了,俺和陆哲急得几天没睡好,后来写信给京市的专家,才知道用波尔多液防治。波尔多液的配方很简单,硫酸铜、生石灰、水,按1:1:100的比例配,先把硫酸铜溶在一半水里,生石灰溶在另一半水里,再混在一起,现配现用,喷三次就能控制住。”

她还在黑板上写下配方,特意标上“生石灰要选没受潮的,不然溶不开”“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天蓝色的,变浑浊了就不能用了”。

一个技术员提问:“苏同志,玉米杂交的时候,怎么防止串粉啊?俺们之前试过硬纸板隔离,效果不好。”

“用羊皮纸袋!”苏青回答,“在玉米雄穗刚抽出来的时候,把羊皮纸袋套在雄穗上,防止花粉散出去;等雌穗吐丝了,再把雄穗上的花粉抖进纸袋里,然后套在雌穗上,用绳子绑紧,这样就不会串粉了。俺们育种的时候,都是这么做的,成功率很高。”

她还让陆哲拿出之前用过的羊皮纸袋样品,传给学员们看:“大家看,这种纸袋透气,还防水,玉米花粉不会闷坏,也不怕下雨。要是没有羊皮纸袋,用旧报纸糊也行,就是得糊两层,不然容易破。”

学员们传看着纸袋,有的还拿出尺子量尺寸,认真地记在笔记本上。

讲课一首持续到晚上九点,苏青讲得口干舌燥,却一点也不觉得累。王主任走上台,笑着说:“今天苏青同志讲得太精彩了,大家都听得很认真。明天上午咱们去县农科所的实验田,让苏青同志现场教大家玉米杂交和大棚管理,下午再答疑交流,大家说好不好?”

“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学员们都兴奋地议论着,期待着明天的现场教学。

苏青走下讲台,陆哲赶紧递过一杯温水:“辛苦了,讲得太好了,大家都很喜欢。”

苏青喝了口水,看着教室里还在讨论的学员们,心里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只是技术推广的第一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培训班,更多的人来学技术,更多的田里会长出高产粮,更多的大棚里会长出好蔬菜。

第二天的现场教学更热闹。在县农科所的实验田,苏青手把手教大家玉米杂交:怎么套袋,怎么采粉,怎么授粉,每个步骤都讲得详细,还让学员们亲手操作。有的学员第一次做,手有点抖,苏青就站在旁边,耐心地指导:“别紧张,轻轻抖花粉,别把雌穗的丝弄断了。”

在大棚里,她教大家怎么判断土壤干湿:“抓一把土,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手轻轻一碰就散,这样的湿度正好,不用浇水;要是攥成团不散,就是太湿了,得通风;要是一攥就碎,就是太干了,得浇水。”

学员们都亲手试了试,有的还拿出小本子记着“攥土判断湿度”。

下午的答疑交流,学员们的问题更多了,有的问“山区怎么建大棚防风”,有的问“盐碱地能种高产玉米吗”,有的问“怎么储存玉米种子”,苏青都一一解答,还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培训班结束时,王主任给每个学员发了一份苏青整理的《大棚种植和玉米育种实用手册》,手册上还印了苏青的地址和联系方式,方便大家以后请教。学员们都围着苏青,有的要跟她合影,有的要她在手册上签名,还有的邀请她去自己的大队讲课。

苏青一一答应,心里满是温暖。她看着这些渴望知识的面孔,忽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是多么有意义——她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还能帮助更多的人改变生活,让更多的家庭过上好日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