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驶进济南市区时,苏青的眼睛几乎不够用了。柏油马路宽得能并排走三辆汽车,路两旁的白杨树长得笔首,树叶虽然落了,却依旧透着生机;偶尔能看到几层楼高的红砖楼房,窗户上挂着五颜六色的窗帘,跟红星大队的土坯房截然不同;自行车流像潮水一样,车铃“叮铃”声此起彼伏,还有几辆锃亮的小轿车从旁边驶过,引得苏青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第一次来济南吧?”刘师傅笑着说,“济南是大城市,比咱们县城热闹多了。农业展览馆在东郊,离这儿还有二十分钟路程,到了我帮你们把展品卸下来,省得你们搬着费劲。”
“谢谢刘师傅。”苏青笑着道谢,心里却越来越紧张。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小布袋,里面装着刘大爷给的“吉祥物”玉米粒,指尖无意识地着颗粒,试图缓解心里的不安——她不知道,自己带来的这些“土味”展品,在省城的展览会上,会不会被人看不起。
陆哲看出了她的紧张,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别担心,咱们的展品都是实打实的成果,高产玉米是种出来的,大棚蔬菜是长出来的,比那些光靠图纸的技术更实在,专家们肯定会认可的。”
苏青点点头,却还是忍不住想起出发前,王主任跟她说的话:“省里的参展者都是各地的农业精英,有的是农科院的专家,有的是种粮大户,你别怯场,把你的经验讲清楚,你的技术接地气,这就是最大的优势。”
二十分钟后,货车停在了山东省农业展览馆门口。展览馆是一座灰白色的两层楼房,门口挂着“山东省农业技术成果展览会”的红色横幅,横幅下面摆着五颜六色的鲜花,不少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人正拿着资料进出,看起来都很专业。
“这就是农业展览馆了,够气派吧?”刘师傅停稳车,跳下来帮着打开车厢门,“我帮你们把展品搬下来,你们先去登记处登记。”
苏青和陆哲跟着刘师傅,把保温箱、装玉米穗的竹篮、展板一一搬下车。刚搬完,就有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登记本:“请问是红星大队的苏青同志吗?我们收到了县农业局的通知,跟我来登记一下,我带你们去展位。”
两人跟着工作人员走进展览馆,里面比外面更热闹。大厅里人来人往,每个展位都用展板隔成了独立的小空间,有的展位前围满了人,有的正用黑白电视机播放农业技术视频,还有的摆着各种仪器,看起来很先进。
苏青的展位在一楼东侧,靠近窗户,光线很好。展位不大,大约有两个八仙桌那么大,墙上有挂钩可以挂展板,桌子上可以摆放展品。工作人员简单交代了几句“明天早上八点开展,下午五点闭馆,有问题可以找穿蓝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就转身离开了。
“咱们先把展板挂起来,再把展品摆好。”陆哲先把卷起来的展板展开,用图钉固定在墙上——展板上的玉米产量对比图、大棚结构剖面图在灯光下格外清晰,虽然是手绘的,却比旁边展位打印的图纸多了几分温度。
苏青打开保温箱,小心翼翼地把装番茄和黄瓜的竹篮拿出来。经过一路的运输,番茄还是红彤彤的,黄瓜也依旧翠绿,只是稍微软了一点,她赶紧把竹篮放在桌子中间,又在旁边摆上装玉米穗的竹篮——十根金黄的玉米穗绑成一束,下面挂着小木牌,“亩产850斤”几个字格外醒目。
“再把塑料布和草帘样品摆上,还有硫酸铜和生石灰的小瓶子。”陆哲帮着把布袋里的样品一一拿出来,摆放在桌子的角落,又把育种报告和种植日志复印件放在桌子上,方便参观者翻看。
布置展位的时候,旁边展位的参展者好奇地走了过来。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金边眼镜,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看着苏青的展品,皱了皱眉头:“同志,你这展品是不是太‘朴素’了?我们都是用专业的玻璃展柜放样品,还用投影仪播放种植过程,你这竹篮、布袋,会不会显得不够专业?”
苏青的脸一下子红了,手里的塑料布样品差点掉在地上。她确实没考虑到“专业度”的问题,在红星大队,大家都用竹篮装东西,她以为展览会上也可以,没想到会被人质疑。
陆哲赶紧接过话:“同志,我们的展品虽然看起来朴素,但都是实打实的成果。这玉米穗是我们自己培育的‘鲁农高产玉米1号’,亩产850斤,比普通玉米增产30%;这番茄和黄瓜是冬天在大棚里种的,用的是‘北方寒地大棚栽培模式’,不用加温设备,靠草帘和塑料布就能保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成本还低,适合在农村推广。”
男人挑了挑眉,拿起一根玉米穗,凑到眼前看了看:“亩产850斤?你们有具体的测产数据吗?有没有经过农科院的认证?”
“有!”苏青赶紧从桌子上拿起育种报告,递给男人,“这是我们的育种报告,里面有详细的测产数据,县农业局也做了认证,还推荐我们来参展。我们虽然没有投影仪,但我们有种植日志,上面记录了每天的温度、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都是真实的。”
男人接过育种报告,翻了几页,看到里面详细的数据表格和照片,眉头渐渐舒展开:“没想到你们一个农村大队,还能做这么细致的记录。不过,你们的技术这么‘接地气’,会不会在适应性上有问题?比如在山区、盐碱地,能不能种?”
“能种!”苏青的底气足了一些,“我们在县内的三个大队做过试种,有山区的,也有轻度盐碱地的,只要稍微调整一下种植方法,比如在山区建大棚时多压几层土袋防风,在盐碱地种玉米时多施草木灰改良土壤,就能正常生长,产量虽然比平原地区低一点,但也比普通品种高。”
男人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了几笔:“不错,你们的技术很实用,适合在农村推广。我是省农科院的,主要研究玉米育种,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明天开展后,我再过来跟你们详细聊聊,看看能不能合作把你们的技术推广到更多地区。”
“真的?太好了!”苏青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发颤,没想到会得到省农科院专家的认可。
男人笑着说:“当然是真的,农业技术就是要实用,要能帮农民解决问题,你们做到了。我叫陈明,明天咱们再细谈。”
陈明走后,苏青松了一口气,后背都汗湿了。她看着陆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刚才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不用谢,你只是太紧张了。”陆哲递过一瓶温水,“陈明是专家,他能认可咱们的技术,说明咱们的展品虽然朴素,但有真正的价值。别再担心‘专业度’的问题了,咱们的优势就是接地气,就是实用,这是其他参展者比不了的。”
苏青接过温水,喝了一口,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了。她看着自己的展位——竹篮里的玉米穗泛着金黄,番茄和黄瓜透着新鲜,手绘的展板虽然不精致,却清晰明了,这些都是她和陆哲,还有红星大队的村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朴素却真实,这就够了。
傍晚,刘师傅要回去了,苏青和陆哲送他到展览馆门口。刘师傅笑着说:“你们放心,我回去跟村里说,让大家等着你们的好消息。明天开展,别紧张,就像在县里讲课一样,把你们的技术讲清楚就行。”
“谢谢刘师傅,路上注意安全。”苏青和陆哲目送货车远去,才转身回到展览馆附近的住宿处——那是农业局安排的招待所,两人各住一个房间,房间不大,却很干净,有暖气,比红星大队的土坯房暖和多了。
晚上,苏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她拿出村民们送的煮鸡蛋,剥开一个,慢慢吃着,鸡蛋的香味让她想起了红星大队的日子——想起李家婶早上煮鸡蛋的身影,想起赵家嫂缝布包时的认真,想起刘大爷递玉米粒时的期待。她暗暗告诉自己,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明天一定要好好讲解,让更多人认可他们的技术。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是陆哲。他手里拿着一个笔记本,笑着说:“我猜你肯定没睡,过来跟你一起再准备一下明天的讲解内容。咱们模拟一下专家可能会问的问题,比如技术的适应性、推广成本、病虫害防治,你再想想怎么回答更清楚。”
苏青赶紧起床,和陆哲坐在桌子旁,开始模拟提问。陆哲扮演专家,问:“苏同志,你们的大棚技术不用加温设备,在零下十度的地区能行吗?”
苏青想了想,回答:“能行!我们在大棚顶部加了两层塑料布,中间夹了一层旧麻袋,晚上盖三层草帘,棚内温度能保持在五度以上,足够蔬菜生长。去年冬天我们县最低温度到了零下八度,大棚里的黄瓜还长得很好。”
“那玉米育种呢?你们的品种抗倒伏能力怎么样?”
“抗倒伏能力很强!我们选的母本是本地的抗倒伏品种,杂交后,玉米秸秆比普通玉米粗0.5厘米,根系也更发达,去年夏天刮大风,我们实验田的玉米没倒一棵,旁边地里的普通玉米倒了一半。”
陆哲点点头,又问了几个关于推广成本、种子保存的问题,苏青都一一回答,越说越熟练,心里的紧张也越来越少。
“很好,你现在回答得很清楚,明天肯定没问题。”陆哲合上笔记本,“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早起,开展前再检查一遍展品。”
陆哲走后,苏青躺在床上,很快就睡着了。她梦见自己站在展位前,周围围满了参观者,有农民,有专家,还有像陈明一样的农科院工作人员,她拿着玉米穗,自信地讲解着育种技术,大家都听得很认真,还时不时点头称赞……
第二天早上七点,苏青和陆哲就到了展览馆。他们仔细检查了展品——番茄和黄瓜还是新鲜的,玉米穗没有损坏,展板也完好无损。苏青又把育种报告和种植日志整理了一遍,确保每一页都能顺利翻看。
八点整,展览会正式开始。大厅里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工作人员宣布展览开始,参观者们纷纷走进各个展位。苏青站在自己的展位前,手心有点出汗,却挺首了腰板,看着来来往往的人。
很快,就有第一批参观者走到了她的展位前。是几个来自聊城的种粮大户,他们看着竹篮里的玉米穗,好奇地问:“同志,这玉米真能亩产850斤?我们那边的玉米最高才600斤,要是能种你这品种,就能多收不少粮!”
苏青笑着点头,拿起一根玉米穗,递给他们看:“能!这是我们自己培育的‘鲁农高产玉米1号’,去年在我们大队试种,亩产就是850斤。你们要是想种,明年春天就能提供种子,我们还能派技术员去指导种植。”
“真的?那太好了!”种粮大户们激动地围了过来,拿起育种报告翻看,还向苏青请教种植技术,苏青耐心地一一解答,陆哲在旁边帮忙递资料、展示样品,两人配合得很默契。
不一会儿,陈明也来了,还带来了几个省农科院的专家。他们仔细查看了苏青的展品,询问了育种过程和大棚技术的细节,苏青都从容地回答。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拿起种植日志,翻了几页,感慨地说:“年轻人,你们做得很好!农业技术就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你们的日志记录得这么细致,技术这么实用,值得推广!”
苏青的心里暖暖的,之前的紧张彻底消失了。她知道,这次展览不仅是展示成果,更是一次新的考验——考验她的技术,考验她的自信,考验她能否把红星大队的技术带到更广阔的天地。而现在,她己经做好了准备,她要抓住这个机会,让更多人知道她的技术,让更多农民受益,让自己的路,走得更远。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苏青的展位上,照亮了金黄的玉米穗,也照亮了她坚定的眼神。她知道,考验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她坚持初心,相信自己的技术,就一定能在这次展览中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不辜负红星大队的期待,也不辜负自己的努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