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长到两片子叶展开的时候,苏青准备把它们移栽到地里。可就在移栽前一天,她发现之前堆好的另一堆有机肥出了问题——那堆肥是她特意为移栽准备的,比院角的那堆大一些,堆在田边的空地上,可现在,肥堆不仅没变成深褐色,反而发黑发黏,还散发着一股刺鼻的臭味,像是腐烂的垃圾,根本不是腐熟好的有机肥。
“怎么会这样?”苏青蹲在肥堆前,心里又急又慌。她用手扒开肥堆,里面的秸秆还是硬的,猪粪也没分解,反而黏在一起,像是烂泥。书里明明说“分层堆积、定期翻堆就能腐熟”,她明明是按书里的方法做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要是没有足够的有机肥,移栽后的玉米苗就没法吸收养分,就算土壤改良了,长势也会受影响,更别说提高亩产了。离移栽只有两天了,要是这堆肥用不了,她去哪里找别的肥料?
苏青围着肥堆转了好几圈,反复回想堆肥的步骤:分层铺秸秆、猪粪、厨余,定期翻堆,盖土防臭……好像跟书里的步骤没差啊,怎么会出问题?
她回到家,翻出《土壤学简论》,找到“自制有机肥”那一节,逐字逐句地看,还对照着自己做的笔记,可看了半天,还是没找到问题所在。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她却一点睡意都没有,脑子里全是肥堆的事——要是肥堆不能用,移栽就得推迟,错过了最佳移栽时间,玉米苗的成活率会大大降低,半年的赌约就真的悬了。
“青丫头,咋还不睡呢?灯都亮半天了。”王秀兰起来喝水,看到女儿房间的灯还亮着,敲门走了进来。
苏青抬起头,眼里满是疲惫:“妈,田边的那堆肥出问题了,发黑发臭,没腐熟好,移栽的时候用不了。”
王秀兰愣了一下,也急了:“咋会这样?那堆肥不是跟院角的那堆一起堆的吗?院角的都好着,咋田边的就出问题了?”
“我也不知道,按书里的方法做的,可就是没腐熟好。”苏青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离移栽只有两天了,要是找不到原因,没法补救,移栽就得推迟,到时候玉米苗的长势肯定受影响。”
王秀兰看着女儿着急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却还是安慰道:“别着急,明天再想想办法,实在不行,去跟邻居借点肥?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多少能借点。”
“没用的,妈,现在春耕在即,谁家的肥都不够用,根本借不到。”苏青叹了口气,忽然想起了陆哲——陆哲有农业相关的书,说不定他知道怎么解决肥堆的问题。
“妈,我明天去知青点找陆哲同志问问,他可能知道怎么补救。”苏青眼里闪过一丝希望,“陆哲同志懂农业,之前借我的书也很专业,说不定他能帮上忙。”
王秀兰点了点头:“好,明天你去问问,要是能解决就好,实在不行,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第二天一早,苏青没去地里,而是首接往知青点走。路上遇到几个上工的村民,看到她急匆匆的样子,都好奇地问她去哪里,她只说去知青点借书,没多说。
知青点的门虚掩着,苏青推开门,院子里很安静,只有陆哲坐在梧桐树下看书,阳光洒在他身上,让他冷峻的眉眼柔和了几分。
“陆哲同志,你在吗?”苏青轻轻喊了一声。
陆哲抬起头,看到是她,放下书,站起身:“苏同志,有事吗?”
“我……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关于堆肥的。”苏青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堆的肥没腐熟好,发黑发臭,不知道怎么补救,想问问你有没有办法。”
陆哲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带我去看看。”
苏青赶紧领着他往田边走,一路上,她把堆肥的步骤跟陆哲说了一遍,包括用的材料、堆积的方法、翻堆的次数,生怕漏了什么细节。
到了田边,苏青指着那堆发黑的肥堆:“就是这个,你看,里面的秸秆还是硬的,还发臭,跟院角那堆完全不一样。”
陆哲蹲下身,用树枝扒开肥堆,仔细看了看里面的情况,又闻了闻气味,沉默了片刻,才开口说:“问题出在两个地方:第一,秸秆没铡碎,太长太粗,微生物分解不了,导致透气性差,里面的水分排不出去,就会发黑发臭;第二,缺少草木灰,草木灰能调节肥堆的酸碱度,还能促进微生物繁殖,没有草木灰,腐熟速度会变慢,还容易滋生有害菌。”
苏青恍然大悟——她之前堆肥的时候,确实没把秸秆铡碎,只是掰成了小段,而且因为之前烧的草木灰都用在了院角的肥堆上,田边的这堆就没加草木灰,没想到这两个小细节,竟然导致了肥堆腐熟失败。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最新章节随便看!“那现在还有补救的办法吗?离移栽只有一天了,要是来不及,我就只能推迟移栽了。”苏青着急地问。
“能补救,就是要麻烦点。”陆哲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你去把秸秆铡碎,重新翻堆,每翻一层,撒一层草木灰,再浇点温水,保持,然后用塑料布盖起来,保持温度,一天翻一次堆,两天应该能腐熟好。”
“草木灰……我之前烧的都用完了,现在去哪里找啊?”苏青又犯了难。
陆哲想了想,说:“村西头的麦场,去年秋收后烧过麦秸,堆了不少麦秸灰,你可以去那里收集。看场的李大爷跟我还算熟,你去的时候,给李大爷递根烟,跟他说清楚是用来堆肥种地的,他应该会同意。”
“真的吗?太谢谢你了,陆哲同志!”苏青心里一阵激动,困扰了她一晚上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不用谢,都是为了种地。”陆哲看着她,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和,“赶紧去准备吧,别耽误了移栽。”
苏青点点头,立刻去村里的小卖部买烟——她把王秀兰给她的两块三毛钱拿出来,买了一包最便宜的烟,才花了一毛钱。然后,她拿着烟,往村西头的麦场走。
麦场里果然堆着不少麦秸灰,灰白色的,堆在角落里,像一座小山。看场的李大爷正坐在麦场边的石头上抽烟,看到苏青过来,疑惑地问:“丫头,你来这儿干啥?”
苏青赶紧把烟递过去,笑着说:“李大爷,您好,我是来收集麦秸灰的,用来堆肥种地,您看能不能让我装一些?”
李大爷接过烟,看了看苏青,又看了看麦秸灰,笑着说:“你就是老苏家那个要自己种地的丫头吧?听说你跟你哥赌了半年,要把那半亩薄田种好?”
“是我,李大爷。”苏青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堆的肥出了点问题,需要麦秸灰补救,您要是同意,我就少装一点,不影响您用。”
“嗨,这点灰算啥,你随便装,只要能把地种好,给咱红星大队争光,比啥都强。”李大爷摆摆手,很爽快地同意了,“我看你这丫头是个踏实肯干的,比那些好吃懒做的小伙子强多了,好好干,李大爷支持你!”
“谢谢李大爷!”苏青高兴地拿起带来的麻袋,开始装麦秸灰。麦秸灰很轻,她装了满满一麻袋,才觉得够用来补救肥堆。
回到田边,苏青立刻开始补救肥堆:她先把肥堆里的长秸秆挑出来,用家里的铡刀铡碎,然后重新分层堆积,每铺一层秸秆和粪肥,就撒一层麦秸灰,再浇上温水,最后用塑料布盖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苏青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各翻一次堆,每次翻堆都仔细地撒上麦秸灰,浇上温水。陆哲偶尔会路过田边,停下来看一眼,给她提一些建议,比如“塑料布别盖太严,留个小口透气”“温水别浇太多,保持就行”。
两天后,苏青掀开塑料布,一股淡淡的泥土清香扑面而来——肥堆己经完全腐熟了,变成了深褐色的松散泥土,里面的秸秆也分解成了细小的碎末,跟院角那堆肥一样好。
“太好了!终于腐熟好了!”苏青心里一阵激动,她赶紧把肥运到地里,均匀地撒在土壤里,为明天的移栽做准备。
晚上,苏青特意去了知青点,想跟陆哲道谢。陆哲正在房间里看书,看到她来,放下书:“肥堆腐熟好了?”
“好了,多亏了你,陆哲同志,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苏青递过去两个蒸红薯,这是她特意给陆哲留的,“这是我家蒸的红薯,味道还不错,你尝尝。”
陆哲看着她手里的红薯,愣了一下,然后接过来说:“谢谢。”
“应该是我谢你才对。”苏青笑着说,“以后要是再遇到农业上的问题,我还能请教你吗?”
“可以。”陆哲点了点头,眼神里带着一丝温和,“有问题随时来问。”
苏青跟陆哲说了几句话,就起身告辞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晚风拂过,带着一丝暖意。她看着天上的星星,心里满是感激——陆哲的帮助,不仅解决了肥堆的问题,更让她在这个陌生的时代,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依靠。她知道,以后的路,或许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有像陆哲这样愿意伸出援手的人,她就有信心走下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