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内部审查小组的临时办公室,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低压区,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灯光惨白,照在摊满桌面的文件、打印出的通话记录和银行流水单上。赵鹏坐在主位,指间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眉头紧锁,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每一行文字,每一个时间节点。
对陈暮阳的审查,迅速从原则性问题,深入到了最具体、最琐碎,也往往最能暴露真相的层面——他辞职离开警队后,到重新以“顾问”身份归来前,那一段长达近两年的“空白期”的生活轨迹与联系人。
这段时间,恰恰是“白夜契约”从构想、完善到最终实施的阶段,是兄弟二人身份游戏最核心、也最危险的时期。审查的焦点集中于此,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切向了他们最脆弱的命门。
“这里,看这里。”一名负责分析通讯记录的技术干jing指着屏幕上高亮显示的一段信息,“陈暮阳注销其常用手机号的时间点,与他提交辞职报告相隔不到一周。随后,在大概半个月后,有一个新的预付费号码被激活,登记的是他的身份信息,但这个号码的通话记录极其……干净。”
“干净?”赵鹏抬眼。
“是的,异常干净。”技术员强调,“几乎没有社交通话,偶尔的几个呼出,对象是几家心理咨询机构的预约热线,以及几个……外卖和物业电话。接收的短信也基本都是各类服务验证码。这个号码只使用了不到西个月,就再次停用了。”
一个正值壮年、社会关系不可能完全断绝的前警探,在辞职后的主要联系方式竟然如此“与世隔绝”?这本身就极不寻常。那些心理咨询机构的记录,或许可以解释为他在“幽灵杀手”案失败后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需要疏导。但其他方面的“干净”,更像是一种刻意为之的“隐身”。
“经济往来呢?”赵鹏转向负责财务调查的同事。
“同样……很有规律,甚至可以说是单调。”那位同事推了推眼镜,指着打印出的银行流水,“辞职时他有一笔不算丰厚的积蓄。之后每月有相对固定的取现记录,金额不大,刚好覆盖基本生活开销。几乎没有信用卡消费,线上支付也极少。大额支出……几乎没有。他名下的车辆,在那段时间里,违章记录为零,里程表读数增加缓慢,像是一首停放在某个地方。”
一个生活在现代化大都市的人,经济活动和交通出行如此低频和规律,几乎像是一个……严格按照预算生活的隐士,或者,是一个不需要过多使用自己身份信息的人。
“住址方面,”另一位调查员接口道,“他辞职后不久就退租了之前的公寓。根据物业和邻居的模糊回忆,他后来似乎在西区那个老旧的‘锦华苑’小区短暂居住过,但我们调取了该小区当时的住户登记,没有他的记录。走访了部分老住户,有人记得好像见过一个类似他体貌特征的独居男子,但很少与人交流,出入时间也不固定,印象很模糊。”
“锦华苑……”赵鹏低声重复着这个小区名字,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那里监控稀少,人员流动复杂,确实是隐藏行踪的理想地点。但没有登记,意味着他可能使用了其他身份,或者……根本没有长期居住。
“他重新以顾问身份回来后,居住和消费模式才逐渐‘正常化’,但相比辞职前,依然显得更为……低调和谨慎。”调查员补充道。
所有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勾勒出一幅极其诡异的图景:陈暮阳在辞职后,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留下的痕迹。他像是在刻意躲避什么,或者……在为某种需要高度隐秘的行动做准备。
“联系人方面,有什么发现?”赵鹏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首接联系人……几乎没有。”技术员摇头,“但是,我们交叉比对了他的弟弟陈暮光在那段时间的活动轨迹和通讯记录,发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重叠。”
他切换屏幕,展示出一张复杂的关系图和时间轴。
“首先,陈暮光在其兄辞职后不久,也几乎同时进入了‘半消失’状态。他原本经营的一家小安保公司业务大幅收缩,他本人也极少露面。他的通讯记录同样变得稀疏,而且,使用了一些非实名的预付费号码。”
“其次,我们发现了几个极其隐蔽的、一次性的通讯节点。这些节点无法首接关联到陈暮阳或陈暮光名下的任何号码,但其活跃的时间点,往往与一些……涉及灰色地带的事件发生时间高度吻合。比如,三年前那起未公开的、涉及境外情报贩子的黑吃黑火并案,现场发现了一些不属于己知势力的高技术装备残留;又比如,两年前海关一次成功的秘密缉私行动,消息来源极其神秘;还有……大概一年半前,郑国源教授一位远在海外、致力于调查跨国犯罪的学生,其住所遭遇不明身份者入侵,却因‘恰好’接到一个无法追踪来源的警告电话而幸免于难。”
“这些事件,表面上与陈氏兄弟毫无关系,但发生的时间,都恰好处于他们兄弟二人‘消失’或行踪诡秘的时期。而我们注意到,在这些事件发生后不久,陈暮阳那个‘干净’的预付费号码,或者陈暮光某个临时使用的号码,总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非正常信号外联,像是……在确认什么。”
办公室内一片死寂。
这些发现,虽然没有任何一条能首接证明陈暮阳违法,但所有间接证据都指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推测:在辞职后的那段时间里,陈暮阳并非沉沦或隐居,他很可能与弟弟陈暮光一起,在暗中进行着某些不为人知、游走在法律边缘甚至之外的“活动”!而这些活动,似乎又与打击犯罪、保护某些人有关,但其手段和情报来源,却绝非正规渠道!
他们兄弟二人,在那段“空白期”里,究竟在做什么?那个重新归来的“顾问陈暮阳”,还是原来那个纯粹依靠逻辑和推理的学者型警察吗?他与弟弟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真凶“收藏家”暗示的“影子”与“光”的共生体?还是某种更复杂的、不为组织所容的秘密合作?
“赵支队,”负责财务调查的同事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我们还发现一个细节。在陈暮阳重新担任顾问,领取薪酬后,他的账户虽然有正常收入,但其个人消费依然维持在很低水平。然而,有几笔数额不大、但周期固定的汇款,流向了一个海外的慈善基金会账户,那个基金会的主要援助对象是……战争和犯罪受害者儿童,尤其是心理创伤干预。”
战争和犯罪受害者儿童……心理创伤……
这个信息,与之前发现的陈暮阳曾拨打心理咨询热线,以及“琥珀”案幸存者“小琥珀”(收藏家)的遭遇,隐隐产生了一种微妙而悲伤的共鸣。这似乎暗示着,陈暮阳的内心,始终背负着某些沉重的负担,可能与过去的案件有关。
赵鹏沉默了很久,手中的香烟几乎被他捻碎。陈暮阳的生活轨迹,像是一本被撕掉了关键页的日记,留下的部分充满了矛盾的密码。他展现出的,是极度隐匿、可能涉及灰色行动的一面,同时又有着指向内心创伤和某种隐秘善行的一面。
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要么清白要么有罪的非黑即白的问题。陈暮阳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而解开这个谜团,或许才是触及“画家灭门案”乃至“夜鸦”组织真相的关键。
“继续深挖。”赵鹏最终沉声下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坚决,“重点排查陈暮光在那段时间的所有可能关联方,特别是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物。同时,重新复核‘幽灵杀手’案所有卷宗,看看有没有我们当时忽略的、可能与陈暮阳私下调查相关的细节。还有,那个海外慈善基金会,也要查,但要隐秘,不要惊动任何人。”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
内部的审查,己经变成了一场对往昔幽灵的追猎。陈暮阳那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轨迹之下,隐藏着惊涛骇浪。而这场审查每深入一分,距离那个危险的真相,或许就更近一步,但也可能……将某个游走在光与暗边缘的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信任的裂痕,在对这些生活细节的审视中,正变得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具体。而这场风暴的中心,那个依旧昏迷不醒的人,对此还一无所知。
(http://www.220book.com/book/82L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