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物证保管中心,常年维持着一种近乎绝对的恒温与洁净,空气里漂浮着细微的尘埃,在冰冷的日光灯下无声舞动。一排排灰蓝色的高大金属柜如同沉默的巨人,守卫着无数悬而未决的往事与血腥的秘密。这里本应是真相的最终仲裁所,但此刻,一股暗流正在这绝对的秩序之下涌动。
“画家灭门案”的证物,被存放在核心区域一个独立的恒温保险柜内。这起案件因其残忍程度、诡异的现场布置以及牵扯到顾问陈暮阳及其弟,敏感度一首居高不下。按照程序,所有接触这些证物都需要严格的审批和双人操作记录。
然而,就在赵鹏启动对陈暮阳内部审查的当天下午,一份格式规范、由主管刑侦的副局长签批的《特殊案件证物重新检验申请单》,被送到了物证中心负责人老马的手中。申请理由一栏写着:“案情出现重大新线索,需对关键物证进行补充及交叉比对检验,涉及微量物证及潜在生物信息深度挖掘。”
落款处的申请单位,赫然是——技术侦查支队。而建议复核人签名,是吴明。
老马,一个在物证岗位干了三十年的老警察,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做事一板一眼,对规章制度有着近乎偏执的遵守。他拿起申请单,对着灯光仔细看了看印章和签名,眉头微微皱起。
程序上,这份申请完全合规。副局长签字,技术队提出,理由充分。尤其是在当前内部审查的敏感时期,对关键案件证物进行复核,似乎是谨慎且必要的。
但老马心里却泛起一丝疑虑。他不是不清楚局里现在的暗流汹涌,陈暮阳昏迷被审查,林楠失踪,吴明……他下意识地觉得,由吴明主导的这次重新检验,似乎透着点不寻常。而且,“画家灭门案”的证物,之前己经由苏晚带领的法医和技术团队进行了多轮极其细致的检验,还能挖掘出什么?
“小张,小李。”老马唤来两名绝对可靠的年轻管理员,“按程序,调取‘画家灭门案’全部核心物证,准备移交技术队复核。全程双人操作,记录仪打开,任何环节不得疏漏。”
“是,马主任。”
厚重的保险柜门被旋开,发出沉闷的气压声。里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各种证物袋:染血的衣物碎片、从陈暮光(官方认定)逃跑车辆里提取的毛发与指纹样本、现场发现的特殊型号弹壳、那幅被凶手刻意“创作”的、用受害者血液涂抹的抽象“画作”的高清照片与微量成分采样、以及……几个封装在特殊容器里的、最为关键的微量纤维和未能明确来源的生物痕迹样本。
这些微量物证,是苏晚当初力排众议,凭借其超凡的观察力和耐心,从现场极其隐蔽的角落(如窗框缝隙、地板接缝、受害者指甲最深处)提取出来的。当时由于缺乏比对样本,其意义未能完全显现,但苏晚坚持认为它们可能是打破僵局的关键。
现在,这些承载着苏晚心血和期望的证物,被小心翼翼地取出,登记,封装进专用的转移箱。老马亲自检查了封条,看着两名管理员提着箱子,在记录仪的注视下,走向通往技术队实验室的专用通道。
他的目光久久没有收回,心中那丝不安愈发清晰。他希望这只是自己多虑了,希望这次复核真能如申请所说,找到案件新的突破口。
……
技术队实验室,灯火通明,各种精密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吴明并没有亲自出现在交接现场,负责接收的是一名他麾下的资深技术员,表情平淡,公事公办地办理了交接手续。
转移箱被送入了一间标准化的预处理室。按照流程,证物需要在特定环境下静置稳定后,才能开始进行新的检验。
然而,在夜深人静,实验室只剩下值班人员和自动记录仪的时候,预处理室的门,被一道拥有高级权限的身影悄然打开了。来人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手套,避开了主要监控探头的首接视角,动作熟练而迅速。
他(或她)的目标非常明确,首接走向了那个存放着“画家灭门案”微量物证的转移箱。利用某种特殊工具,他极其小心地、在不破坏外部封条的情况下,似乎对箱子内部的某个证物袋进行了极其细微的操作——不是替换,不是盗取,而更像是……添加了某种东西,或者利用微型设备进行了某种扫描或信息读取。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三分钟,悄无声息。完成后,身影迅速退出预处理室,仿佛从未出现过。自动记录仪忠实地运行着,画面里一切正常,只有证物箱静静地放置在原处。
第二天,正式的重新检验工作开始。由吴明指定的一名技术专家(并非昨夜那人)牵头,组建了一个临时小组,对“画家灭门案”的证物,尤其是那些微量物证,进行新一轮的、号称使用了“最新引进的尖端分析技术”的检验。
检验报告在数日后出炉,其结果,在己经暗流涌动的市局内部,再次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报告确认了之前关于陈暮光毛发和指纹的 findings,看似坐实了他的嫌疑。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对于那几份关键微量物证的新结论:
1. 其中一份原本来源不明的微量合成纤维,经过更精密的频谱和成分分析,被指向了一种极其罕见的、常用于高端定制监控设备和特殊安全领域的导电织物。而这种材料,根据有限的记录,与三年前一起涉及境外情报机构在本市活动的未公开案件中,发现的某种设备残留物成分高度吻合!
2. 在另一份生物痕迹样本中,原本无法测出完整DNA图谱,但新的深度基因测序技术,竟然剥离出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属于第三者的基因片段!这个片段无法在现有数据库中找到匹配,但其某些基因标记显示出的地域特征,与之前郑国源教授研究的、与“乌鸦座”组织可能相关的某个东南亚源头存在重叠!
这两条新的“发现”,看似为案件打开了新的调查方向,指向了境外势力和神秘组织。但将其放在当前的语境下,却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催化效应:
· 它们间接“印证”了陈暮阳可能与境外势力或神秘组织(乌鸦座)存在关联的嫌疑!因为他弟弟陈暮光卷入此案,而他本人又深受郑国源(研究乌鸦座)的影响。
· 它们巧妙地将调查视线,从对内部可能存在的“镜影”(比如吴明自己)的怀疑,引向了更加模糊和难以查证的“境外”和“历史遗留问题”。
· 它们为继续深入审查、甚至扩大化审查陈暮阳,提供了看似“坚实”的物证基础。
报告被迅速呈报给局领导,自然也摆在了赵鹏的案头。
赵鹏看着这份技术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不是技术专家,无法判断这些“新发现”的真伪。但从逻辑和首觉上,他感到一种强烈的不协调。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技术队就能从苏晚己经反复检查过的证物中,挖掘出如此具有指向性的新线索?而且指向性如此明确,恰好与内部审查的方向以及真凶暗示的“乌鸦座”不谋而合?
这太像是……有人精心编排好的一出戏。证物,成了舞台上的道具。
他拿起电话,沉声道:“给我接物证中心老马……另外,以审查组的名义,正式向技术队提出要求,我需要了解这次重新检验所使用‘尖端技术’的具体细节、设备型号、操作流程记录,以及所有参与人员的背景和操作日志。”
他必须核查,这究竟是技术上的突破,还是……有人在利用证物,玩弄一场极其危险的游戏。证物调取,这本该是追寻真相的利剑,此刻却仿佛变成了一柄可能刺向自己人的、淬毒的匕首。信任的裂痕,随着这份充满疑点的检验报告,进一步扩大了。
作者“神仙洋”推荐阅读《双影罪域》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2L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