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浩的反馈来得比林忧预想的要快,也更为……模糊。
“我问过佳运了,”沈浩在电话里的声音带着一丝长辈谈及晚辈时的随意,“她说就是上次在什么沙龙上,看苏晴为资金发愁,随口提了句可以多接触些独立投资人,别总盯着传统的风投机构。小姑娘家家的,能有什么具体建议?她自己的基金会都懒得管。”
随口一提。小姑娘家家。
沈浩的语气轻描淡写,完全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这符合他对陈佳运一贯的认知,也符合林忧档案里那个“花瓶”的人设。
但林忧握着电话的手指,却微微收紧。
真的只是随口一提吗?在苏晴画廊那个时间点,恰好提到了“独立投资人”?而紧接着,他林忧安排的、伪装成“独立收藏家”的中间人就出现了?
巧合的链条,似乎过于环环相扣了。
他没有在电话里表现出任何疑虑,只是顺着沈浩的话应道:“原来如此,那我就放心了。看来是我们多虑了,计划可以继续推进。”
“嗯,你把握好节奏,尽快让苏晴签下协议。李明翰那边,最近在二级市场被我们搞得有点焦头烂额,正是加压的好时机。”沈浩叮嘱道。
“明白。”
结束通话,办公室内重新陷入寂静。
林忧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渐渐沉落的暮色中。
沈浩的反馈,非但没有打消他的疑虑,反而像投入迷雾的一颗石子,听到了回响,却看不清落点。
陈佳运的解释,完美得无懈可击,符合她“无心商业”的公众形象,也符合一个朋友随口安慰的逻辑。但正是这种完美,让他感到一种微妙的不协调。
他回想起画展上,她谈论《冰下之火》时那沉静的眼神,以及那句“无奈的等待”。
那不是一个只会随口安慰他人的人,会有的神态和语气。
她在隐藏什么?
或者说,她是在用这种“无心”的表象,来隐藏她的“有心”?
林忧打开电脑,调出了陈佳运艺术基金会的公开信息,以及她能查到的所有社交网络足迹。
他需要更立体的数据,来构建一个更接近真实的陈佳运模型。
基金会运营得中规中矩,赞助的项目大多是不盈利的纯艺术展览和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符合她的人设。
社交媒体上,是标准的富家千金生活——画展、派对、旅行、奢侈品。
一切看起来都无懈可击。
但林忧的视线,停留在她社交媒体上偶尔分享的、她阅读的书籍上。
除了时尚杂志和艺术图册,间或会出现几本关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甚至地缘政治的书籍。
虽然数量不多,混在大量休闲内容中并不起眼,但选择的书目,都并非泛泛之作。
一个只懂得享受生活的花瓶,会去阅读《思考,快与慢》或者《秩序的溃败》吗?
可能性很低。
林忧的眼神越来越深。
陈佳运就像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他看到的,可能只是露出水面的十分之一。
水下的部分,庞大而未知。
他必须找到方法,触及那水下的部分。
首接质问是最愚蠢的。
迂回试探,也可能被她用更完美的“无知”姿态化解。
他需要一场“意外”,一场能打破她伪装,迫使她露出真实反应的“意外”。
就在他凝神思索时,那部经过高度加密的手机,屏幕再次无声地闪烁起来,震动模式与之前不同,更为急促。
林忧神色一凛,迅速拿起手机。这个震动模式,代表信息来自最高优先级的渠道。
他输入复杂的解密指令,信息内容显现出来。只有一行字,却让他的瞳孔骤然收缩。
“陈佳运于五分钟前,通过三重加密卫星信道,向外发送一条信息,接收方为瑞士私人银行匿名账户,内容破译中,初步判定与‘磐石’有关。”
信息来自他布下的那颗暗棋,那颗能接触到某些特殊监控资源的钉子。
办公室内,落针可闻。
林忧感觉自己的血液,似乎在瞬间冷却,又在下一刻沸腾起来。
陈佳运。加密卫星信道。瑞士匿名账户。磐石资本。
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指向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可能性。
她不仅不是花瓶,而且可能深度参与了这场商战,甚至……她的立场,可能并非完全站在天成集团一边?
那三声敲击,画展上的对话,对苏晴的“随口建议”……所有的线索,在这一刻,似乎被这条突如其来的信息串联了起来,指向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危险的真相。
林忧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
夜幕己经完全降临,城市的灯火在他脚下蜿蜒成河,冰冷而璀璨。
他拿起加密手机,回复了两个字:“持续监控,破译内容第一时间传送。”
发送完毕,他望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冰冷而锐利的弧度。
棋局,果然比他想象的要精彩得多。
陈佳运,你究竟是谁?
看来,是时候安排一场真正的,“意外”的相遇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4V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