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晨雾漫城传喜讯
深秋的清晨,桃花城被一层薄雾裹着,路左的桃林己落尽了叶,路右的海棠也只剩疏枝,却比春日多了几分清寂的盼头。
彩琴刚推开窗,就听见巷口传来细碎的喧闹——不是平日的叫卖声,是邻里们互相传告的雀跃。
她披了件外衣快步出门,正撞见隔壁的王大娘提着菜篮跑过来,脸上笑出了褶:“彩琴姑娘!大喜啊!
京城来的消息,说是今年的状元郎,姓林名逸,可不就是上半年来咱们花林的那个书生嘛!”
雾霭渐渐散开,阳光透过枝桠洒在她脸上,彩琴握着窗棂的手微微发颤。
心里像有只雀儿要飞出来——他真的中了状元。
2. 锣鼓喧街报状元
没过半个时辰,桃花城的主街上就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声。
彩琴跟着人群往街口走,远远看见一队穿着官服的人骑马而来。
最前面的人举着一面朱红的牌子,上面用金粉写着“状元及第”西个大字。
锣鼓手敲得满脸通红,唢呐声更是响透了半座城。
街边的百姓都围了上来,有人撒起了提前准备的彩纸,有人高声打听状元郎的来历。
当听说新科状元就是曾在城外花林停留的林逸时,人群里更是炸开了锅:“就是那个爱跟彩琴姑娘谈花的书生?”
“难怪看着就文雅,原来是状元郎!”
彩琴站在人群后,听着这些话,耳尖发烫。
目光却紧紧追着那面朱红的牌子,仿佛能透过锣鼓声,看见他在京城殿试时的模样。
3. 彩绸映门盼君归
回到家时,父亲桃花城主正指挥着家丁挂彩绸。
大红的绸带绕着门楣打了个结,垂在两侧,映得门前的石阶都亮堂了几分。
“我儿眼光好啊!”城主拍了拍彩琴的肩,笑得格外欣慰。
“逸儿既是状元,想来不久就会派人来传信,咱们得把家布置得喜庆些,盼着他早日回来。”
彩琴点点头,转身去了花林旁的小屋——那里还放着他留下的木雕海棠笺,还有她绣的那个香囊。
她把木雕笺摆在窗台上,又将当初他送的白玉佩取出来,握在手心。
窗外的风拂过疏枝,虽没有春日的花瓣,却好像带着京城的气息,她望着路左的桃林。
心里默默想:他说过,高中了就回来迎娶,现在,他该要回来了吧?
4. 驿使携书递佳音
傍晚时分,院外忽然传来马蹄声。
彩琴正坐在屋中缝补,听见声响立刻起身,跑到门口时,正看见一个穿着驿卒服饰的人翻身下马。
手中捧着一个烫金的信封,对着城主躬身道。
“城主大人,这是新科状元林大人寄来的家书,特意嘱咐要亲手交给彩琴姑娘。”
彩琴快步上前,指尖接过信封时,能感受到纸张的厚重。
信封上的字迹她认得,是林逸的笔锋,刚劲里带着几分温润,落款处写着“逸字,寄与彩琴亲启”。
周围的家丁都围了上来,眼里满是羡慕,城主笑着拍了拍她的背:“快进去看看,定是好消息。”
5. 展卷见字心潮涌
彩琴回到小屋,小心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洒金的信纸,上面写满了字。
“彩琴亲启:见字如面。
今秋殿试侥幸得中状元,第一时间便想告诉你,不负当日花林之约……”
她逐字逐句地读,指尖抚过墨迹,仿佛能感受到他写这些话时的心情。
信里说,他己在朝堂上禀明圣上,请求恩准回乡迎娶,圣上不仅答应,还赐了婚书与贺礼。
信里还说,他难忘路左的桃花、路右的海棠,更难忘与她折花闲谈的日子,如今高中,只盼早日归乡,与她共守这片花林。
读到“归期己定,三日后便启程回桃花城”时,彩琴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滴在信纸上。
晕开了小小的墨点——原来他从未忘记誓言,还把她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6. 对月遥贺许同心
夜深了,彩琴捧着信纸坐在屋前的石阶上。
一轮圆月挂在夜空,清辉洒在路左的桃枝与路右的海棠枝上,像铺了层银霜。
她把信纸贴在胸口,又摸出那枚白玉佩,月光下,玉佩上的桃花与海棠纹路格外清晰。
“林逸,我等着你回来。”她轻声对着月亮说,声音里满是期待。
想起他信里写的“待我归乡,便与你在花林旁立誓,此生同心,永不分离”,她的嘴角忍不住上扬。
夜风拂过,仿佛带着京城的暖意,她抬头望着圆月。
心里默默许愿:愿三日后一路顺遂,愿他们能早日在花林重逢。
愿这份因花而起的情意,能伴着日月,岁岁年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53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