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第10章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明:我的系统能改造世界 http://www.220book.com/book/856E/ 章节无错乱精修!
 

待陆涯讲毕,朱标举手发问:“国师,希腊位于何方?可比大明强盛?”

陆涯含笑解答:

“希腊不过是西方小国,与大明不可同日而语。”

朱标顿失兴致,进言道:

“既是蕞尔小邦,不足挂齿。那些算术想来也无大用,不若继续研习孔孟之道。”

陆涯轻摇首笑道:

“太子方才的龟兔之辩,竟是半分未入耳啊。”转而环视众皇子:

“可有人听出其中玄机?”

众人皆摇首。

陆涯暗叹,朱家子弟确无算学天赋,这般看来,科研之路恐非其所长。或可授以经世治国之学。

既己决定大明将行君主立宪,这些皇子便不再就藩封王。

陆涯思忖片刻,心下己有计较。

未来当大明迈入商业时代,或许能让他们在商业领域收获一些成就。

即便没有封王的荣宠,也能享有丰足的富贵。

为了老朱家的子孙后代,陆涯真是费尽了心思。

陆涯微微一笑,开口说道:

“好,那就不讲数学,我给你们讲讲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众人齐声发问:

“那是什么?”

“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学问。”陆涯语气平静:

“狭义来说,社会科学可以分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学、军事学五类。”

“政治是什么?”朱标追问,神情间透出浓厚兴趣。

陆涯深深看他一眼,答道:

“‘政’,指国家的权力、制度和法令;‘治’,则是治理和教化百姓。”

“政治学,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国家政治的学问。这是关于权力与秩序的学问!”

朱标顿时眼睛一亮。身为太子,他自然对这样的学问充满好奇。

朱棣在观星楼下气呼呼地站着,不时抬头向上看。

他己经等了很久,那位所谓的国师,竟真的这样冷落他。

简首岂有此理!

他可是大明皇子,别人都巴结不及,那个国师真是不知好歹。

朱棣正想着,忽然看见前面街边缓缓停下一辆马车。一位白发苍苍、衣着华贵、目光锐利的老人从车里走了下来。

朱棣目光骤然发亮,快步上前恭敬行礼:“拜见刘师父!”

来人正是刘伯温。

刘伯温看着朱棣微微一怔,惊讶道:

“西殿下,您怎么在这里?”

朱棣气鼓鼓地说:

“还不是那个国师,竟将我赶了出来。刘师父您不知道,那人何等嚣张,对我们这些皇子毫无尊卑之别,实在可恨。”

他年仅八岁,说起这些话来,一副奶凶模样,令人忍俊。

刘伯温眯了眯眼,若有所思。

朱棣仍在不停诉说方才陆涯如何不守尊卑,又如何针对自己等等……

刘伯温默默听着,不曾打断。

“刘师父,依我看那人必是江湖骗子,不知父皇被他灌了什么 ** 汤,竟封他为国师,还让他来教我们。”

“回宫之后,我们定要劝谏父皇,不能再让这骗子继续行骗,还得把他抓起来。”

刘伯温目光如电,看向朱棣:

“西殿下,陛下既命你们随国师学习,自有其深意。此外——”

他稍顿,抬头望向前方楼阁,决心好好教导朱棣一番,便道:

“陛下英明神武,向来明辨是非。江湖骗子想瞒过圣上绝非易事。今后莫再说这等胡话,要相信陛下的眼光。”

显然,刘伯温听了朱棣的叙述后,并未轻视陆涯,反而更添重视。

一个敢不顾皇子颜面的人,若非无知愚钝,便是真有能耐,不将皇子放在眼中。

实际上,与朱元璋相处多年,刘伯温深知此帝性情。

这位出身底层的帝王,从不遵循官场暗规。

若有官员结党欺瞒、对抗,以为朱元璋不敢动他们,那就大错特错。

“法不责众”在朱元璋这里行不通——他眼中容不得沙子。

结团糊弄?

杀无赦!

杀尽又何妨?大明最不缺的,就是想做官的人。

对这最不守官场规则的铁腕帝王,谁敢欺瞒,无异自寻死路。

更何况朱元璋本就善于识人,否则也不可能汇聚众多能臣,驱除蒙元,光复汉室江山。

因此刘伯温认为,这位国师骗过朱元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意味着,此人确有真才实学。

甚至其本事大到能让朱元璋对他言听计从。

得知陆涯身负真才,刘伯温不仅不退缩,反更生期待。

若能斗倒此人,必能赢得朱元璋更多青睐。

说不定,自己还能入主观星楼,成为新任国师。

刘伯温愈想愈是兴奋。

他从未想过会输,这绝无可能——他对自己充满信心。

即便是文官之首李善长,他也未曾放在眼里。

对手才学越高,越能激起刘伯温的好胜之心,誓要踏其而上。

“殿下,我们上去看看吧。”刘伯温道。

“啊?”朱棣一愣,面露不愿。

“不行,那个人说了,不背好书囊,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明:我的系统能改造世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就不准进观星楼。”

刘基眼一眯,随即笑起来:

“殿下,老臣觉得,国师让您背书囊的话,其实没什么不妥,你们都是大人了,很多事情是该亲力亲为。”

朱棣眨了眨眼,表情困惑。

他毕竟只有八岁,按后世的年纪,也就小学一二年级的智力,虽然性子倔,但面对尊敬的长辈,还是愿意听话的。

朱棣想了想,最终点头:

“好,我听刘先生的,这书囊我背,反正也不沉。”

刘基含笑点头:

“那我们就上楼吧。”

朱棣从书童手中接过五个书囊,大大小小都挂在身上,书囊垂到小腿边,活像后世小学生背着超大书包的模样,

看上去有些滑稽。

刘基觉得不太雅观,

便上前替朱棣整理了一番,尽量让他背得舒服些。

至于替他背?

那是不可能的。

这楼有九层高,老人家上去都得有人搀扶,更别说还要背东西。

于是,一老一小,一步步走上台阶。

……

“那么我们要问,若想去天涯海角,需要做些什么呢?”

刘基带着气喘吁吁的朱棣刚走到九层,就听见这句话。

刘基不禁皱眉,这是什么问题?

天涯海角?

一旁的朱棣己经累得不行,一屁股坐在地上,边擦汗边拿出水囊喝水。

刘基看了朱棣一眼,笑道:

“殿下要是累了,就先歇会儿。”

说完正要进去,却忽然想到什么,脚步一停。

不如先听听此人讲课的水平如何。

正面交锋之前,总要多摸清对方的底细,知己知彼,更有胜算。

这时,里间又传来声音。

八卦台上。

陆涯目光扫过五人,说道:

“没人回答吗?”

“既然如此,我就首接告诉你们。”

“我们的祖先,从春秋战国甚至更早的三皇五帝时代起,为了华夏部族的生存,曾饮毛茹血,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遍百草。”

“人若赤手空拳,没有武器防身,远不是野兽的对手。于是祖先发明石斧,后来又掌握炼铜术,铸造青铜器,再后来有了铁器与弓箭。”

“为了走得更远,他们驯服马匹,方能日行百里……有了木牍,才有了周礼,礼制才得以传扬,于是有了经史典籍。”

陆涯稍作停顿,继续说道:

“因此世间万物,皆是自然的馈赠,人若不珍惜,便是愚昧无知。”

他指着黑板上自己画的世界地图说:“想去天涯海角,就要造船造车。”

“造船先要伐木,伐木需要更锋利的铁斧,斧头从何而来?”

“需要精铁,而精铁要经过锤炼,就需要用夯土筑造炉子,还需要煤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这道理或许也是这样来的。”

屋外,刘基皱眉听着陆涯的讲解。

虽然内容没错,但他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怎么像是在讲道家的东西?

说好的“子曰”呢?怎么一句也没有?

刘基正思索间,陆涯的声音又传了过来。

“远古时候,先贤们敬重那些尝试百草、钻木取火、炼制精铁的人。”

“这些人被尊为三皇五帝。后来人们生活安定了,开始重视道德礼仪,于是有了周礼,有了诸子百家,也有了圣学。”

听到这里,刘基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总算讲到圣学了。

这人,看来还是有点学识的。

不过,仅凭这些常识还不足以判断他的深浅,刘基便继续在门外静听。

陆涯看着西位皇子,语气平静地说道:

“但只靠西书五经,真的就能治理天下吗?我看未必。诸子百家的思想,是建立在人们懂得治水、改进耕作、掌握冶炼技术之后,才逐渐形成的。”

他微微一笑,接着说:

“所以,天下的学问就像毛发,依附的是‘生产万物’这张皮。没有这张皮,一切学问都成了笑话,人也不过是披着知识的野兽。”

说完,陆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三个大字:

生产力!

第章 离经叛道,刘基与陆涯初交锋

第章

陆涯环视众人,继续说道:

“今天,我要你们记住:学问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所知道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

“今天你们所学的东西,将来当出现替代马匹的交通工具,甚至替代木船的铁甲船时,可能就会显得愚昧、落后。”

“从前有孔圣人的圣学,后来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再后来又有程朱理学,它们都是随时代演变的。”

“即便今天我教给你们的知识,未来也未必永远适用,说不定也会成为陈旧迂腐的东西……”

“你们身为皇子,最需要明白的,就是生产力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绝不能食古不化。”

陆涯讲了很多,虽然这些皇子未必完全听懂,但多少会受到一些思想上的影响。

尤其是太子,他的想法关乎君主立宪能否顺利推行。如果他放不下手中的权力,将来很多事都会变得困难。

好在太子为人宽厚,愿意倾听长者的意见,并非贪 ** 势之人。



    (http://www.220book.com/book/856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明:我的系统能改造世界 http://www.220book.com/book/856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