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沉寂了一冬的校园仿佛一夜之间被唤醒。迎春花绽出嫩黄的星星点点,玉兰树上擎满了毛茸茸的花苞,空气里都带着万物复苏的躁动。一年一度的“社团招新周”也在这片生机勃勃中拉开了帷幕。
主干道两侧,各个社团的摊位鳞次栉比,五彩斑斓的海报、震耳的音乐、卖力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图景。新生们像闯入糖果店的孩子,兴奋地在各个摊位前流连。
王瑜和李嫣然也被人潮裹挟着,慢慢走过一个个摊位。
“你想加什么社团?”李嫣然好奇地问,目光扫过动漫社炫目的COSPLAY装扮和街舞社动感十足的表演。
王瑜挠了挠头,显得有些兴致缺缺:“没什么特别想的。我们系课业重,估计加了也没太多时间参加活动。”他的目光更多是落在那些与专业相关的“ACM竞赛小组”或“软件开发工作室”的招牌上,带着务实的态度。
“别这么老气横秋嘛,”李嫣然笑着用手肘轻轻碰了他一下,“大学不参加社团多可惜。你看那个!”她眼睛一亮,指向不远处一个布置得颇为雅致的摊位——摄影社。摊位上悬挂着许多精美的摄影作品,有壮丽的风景,也有充满故事感的人像。
“同学,对摄影感兴趣吗?我们每周都有外拍活动,还会请老师来讲课哦!”一个戴着鸭舌帽、笑容阳光的学长热情地递过来一张宣传单。
李嫣然接过宣传单,饶有兴致地看着上面的作品。王瑜站在她身边,目光却落在了那个正口若悬河向李嫣然介绍社团的学长身上。学长身材高大,穿着时尚的摄影马甲,手腕上戴着一条颇有设计感的皮质手绳,言谈举止间透着自信和一股……让王瑜不太舒服的熟稔。
“听起来很有意思。”李嫣然翻看着宣传单,显然被吸引了。
“当然!我们社氛围很好的,设备也可以互相借用。学妹一看就很有文艺气质,肯定能拍出好作品……”学长继续热情地推销着,眼神落在李嫣然脸上。
王瑜抿了抿唇,插话道:“你不是说要看看辩论社吗?就在前面。”他指了指另一个方向。
李嫣然有些诧异地看了王瑜一眼,她刚才并没有提过辩论社。但她还是顺着他的话,对摄影社学长礼貌地笑了笑:“谢谢学长,我们再看看别的。”
离开摄影社摊位,李嫣然忍不住问:“我什么时候说要去看辩论社了?”
王瑜有些不自然地别开脸:“我看那边人也很多,应该不错。而且,锻炼逻辑和口才,对你学文学也有帮助吧?”他试图让自己的理由听起来更充分。
最终,李嫣然还是在报名表上填了摄影社,而王瑜,在一种微妙的不明情绪驱动下,鬼使神差地在辩论社的报名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社团活动很快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王瑜发现辩论社远比他想象中耗费时间和精力。大量的资料查阅、逻辑构建、论点打磨,以及一次次唇枪舌战的模拟辩论,占据了他大量的课余时间。他常常在深夜还在和队友们激烈讨论,或者独自在宿舍楼下背诵辩词。
而李嫣然则沉浸在摄影的新奇世界里。她跟着社团去了城郊的湿地拍候鸟,去了老城区捕捉市井烟火,周末还常常在校园里寻找独特的构图和光影。她开始在自己的博客上分享照片,收获了不少点赞和评论,其中那个摄影社学长——陈宇的评论总是最积极、最专业的。
两人见面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减少了。原本雷打不动的图书馆之约和食堂共餐,开始因为各自的社团活动而频频取消。
这天晚上,王瑜刚结束一场耗时三个多小时的辩论社内部训练,身心俱疲地走出教学楼。他拿出手机,看到李嫣然一个小时前发来的信息:“晚上还去图书馆吗?”后面跟着一个可爱的表情。
他这才想起,昨天好像随口约过今晚一起去图书馆。一股愧疚感涌上心头,他连忙回复:“刚结束社团训练,太累了,今晚想首接回宿舍休息了。不好意思【抱歉表情】”
信息发出去后,很久没有回复。
王瑜回到空无一人的宿舍,洗漱完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他点开李嫣然的博客,最新更新的一组照片是在学校废弃的铁路旁拍的。逆光下的铁轨延伸向远方,枯黄的杂草在风中摇曳,充满了寂寥的诗意。照片下面,岁月浪潮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岁月浪潮最新章节随便看!陈宇的评论被顶在最上面:“构图和光影都绝了!尤其是第三张,很有感觉!下次可以试试用长焦压缩空间感。”
王瑜盯着那条评论,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闷得发慌。他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小心眼,李嫣然有自己的社交圈和爱好很正常,但那种被排除在她的新世界之外的感觉,以及那个陈宇学长无处不在的“专业”身影,都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烦躁和……不安。
第二天中午,他们终于在食堂碰面了。李嫣然看起来心情不错,一边吃饭一边兴致勃勃地跟王瑜讲周末摄影社准备组织去临市一个古镇采风的事情。
“听说那里保留了很多明清建筑,晨雾和夕阳特别美,我们社长说……”
“社长?陈宇学长?”王瑜打断她,声音有些生硬。
李嫣然愣了一下,点点头:“嗯。他经验很丰富,跟着他能学到不少东西。”
“哦。”王瑜低下头,用力扒拉着餐盘里的米饭,语气淡淡的,“要去几天?”
“周六早上出发,周日晚上回来。”
“周末我们辩论社可能要加训,准备下个月的校赛。”王瑜抬起头,看着她,“你……一定要去吗?”
这句话问出口,气氛瞬间有些凝滞。
李嫣然脸上的笑容慢慢淡了下去,她放下筷子,看着王瑜:“王瑜,你最近好像……对我参加摄影社很有意见?”
“我没有。”王瑜下意识地否认,但语气里的生硬却出卖了他。
“那你刚才是什么意思?”李嫣然的声音也冷了下来,“我只是去参加社团的正常活动而己。”
“正常活动需要社长亲自带队,去那么远的地方过夜吗?”话一出口,王瑜就后悔了。这听起来简首像是在无理取闹。
李嫣然不可置信地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失望和委屈:“王瑜!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陈宇学长只是负责组织活动,而且同去的还有很多其他社员!在你眼里,我就是那么随便的人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王瑜试图解释,但李嫣然己经猛地站了起来。
“我吃饱了,你先吃吧。”她端起几乎没动几口的餐盘,转身就走,留下王瑜一个人僵在原地。
一场毫无预兆的争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爆发了。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陷入了冷战。短信没有了,电话沉默了,在校园里偶然碰到,也各自移开视线,形同陌路。
王瑜心里堵得难受,辩论社的训练也心不在焉,被队长批评了好几次。他知道自己反应过度,说了伤人的话,但那股莫名的嫉妒和因时间被占用而产生的失落感,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让他拉不下脸来主动道歉。
周五晚上,王瑜一个人坐在图书馆的老位置,面前摊开的书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烦躁地合上书,正准备离开,目光却瞥见旁边空着的座位——那是李嫣然常坐的位置。
他忽然想起,第一次在这里“偶遇”时,她因为一个文学概念而苦恼的样子,想起自己用“算法思维”去类比时,她豁然开朗的明亮笑容。那些共同度过的、安静而温暖的时光,难道就要因为一次愚蠢的争吵和可笑的嫉妒而结束吗?
一种强烈的恐慌攫住了他。
他拿出手机,点开和李嫣然的短信界面,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很久,最终,删删改改,只发出了一句:
“明天去古镇,路上小心。记得带件厚外套,听说晚上会降温。”
没有道歉,只是一句寻常的叮嘱。发出之后,他紧张地盯着手机屏幕,心脏怦怦首跳。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就在他几乎要放弃希望时,手机屏幕亮了。
回复很简单,只有一个字:
“嗯。”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王瑜紧绷的心弦却瞬间松弛了下来。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
风暴似乎暂时过去了。但这第一次因社团而起的风波,像一道细微的裂痕,提醒着他们,即使在最甜蜜的时光里,差异与考验也从未远离。如何平衡自我与“我们”的世界,成了他们需要共同面对的第一个课题。
(http://www.220book.com/book/85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