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藻丛怎么又静下来了呀……”
七娃抱着宝葫芦蹲在岸边,下巴抵着葫芦顶,小眼神耷拉着往水藻丛瞅。刚才二娃模仿鱼叫时,他还看见几片银色鱼鳞闪了闪,现在倒好,连个鱼尾巴尖儿都看不见了,只有绿油油的水藻叶在风里轻轻晃,像一道道垂下来的小绿帘子,把鱼群藏得严严实实的。
二娃也急得首跺脚,他把耳朵贴在水面上,贴得紧紧的,连小脸蛋都蹭到了水珠子。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抬起头,声音有点蔫蔫的:“它们躲得更深了,‘呜呜’声都变轻了,好像怕我们再靠近……刚才五娃哥泼水的声音,把它们吓着了。”
大娃挠了挠后脑勺,看着水洼里还在“滴答滴答”冒热水的管道,眉头皱成了小疙瘩:“这可咋整?热水越积越多,鱼群待在里面肯定又闷又怕,可我们又不能硬闯,万一它们吓得更不敢出来了咋办?”
三娃蹲在旁边,捡起一片被风吹落的荷叶,手指轻轻撕着荷叶边,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要是我们能跟鱼群说话就好啦,首接告诉它们‘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坏人’,这样它们就不怕了。”
六娃的声音突然从一棵大荷叶后面飘出来——他早就隐了身,这会儿正趴在荷叶上晃脚丫:“我试过跟它们说话啦!我喊‘别害怕’,结果它们躲得更快了,好像听不懂我的话……”
“别着急,我有‘沟通小法宝’!”
博士突然从他那个鼓囊囊的葫芦背包里掏了掏,掏出个小巧的玩意儿——是用芦苇杆做的小哨子!哨子短短圆圆的,也就七娃小拇指那么长,杆儿是浅绿的,还带着点自然的纹路,吹口处塞着软乎乎的木塞,不会扎嘴。最可爱的是,哨子下面系着根细细的红绳,红绳上挂着一片亮晶晶的小鱼鳞,风一吹,鱼鳞“哗啦哗啦”响,像个迷你小铃铛。
博士把小鱼哨递到二娃手里,笑着说:“这是‘小鱼哨’,是我上次跟云梦泽的老渔民学做的!它能吹出灵鱼‘小伙伴’的叫声,就像你们跟好朋友打招呼一样,灵鱼听到熟悉的声音,就知道我们没有恶意啦!二娃你耳朵最灵,肯定能吹得跟真鱼叫一模一样!”
二娃把小鱼哨捧在手心里,眼睛亮晶晶的。他轻轻捏了捏哨子,软乎乎的芦苇杆特别舒服,又把哨子凑到鼻尖闻了闻,还带着点淡淡的芦苇香。他好奇地把哨子举到嘴边,轻轻吹了一下——“嘀——”一声轻响,像小露珠掉在荷叶上,清清爽爽的,特别好听。
“哇!这个声音好软呀!”七娃赶紧凑过来,小脑袋都快碰到二娃的手了,“二娃哥,你再吹一下,我想听听像不像小鲤鱼说话!”
二娃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嘴唇轻轻贴着哨子,慢慢调整力气——这次声音不一样了!先是“嘀嘀嘀”的短音,脆生生的,接着是“咕咕”的长音,软乎乎的,像小鲤鱼在水里吐泡泡说话,一点都不刺耳,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跳笔1:从“急得团团转”的紧张场景,突然切到“博士掏小鱼哨”的惊喜画面,再到二娃试吹哨子的童趣互动,节奏一下子松下来,小哨子的细节满是孩子喜欢的可爱感)
大家都屏住呼吸,盯着水藻丛的方向。过了大概十几秒,二娃突然眼睛一亮,手指着水藻丛:“你们看!水藻动了!”
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果然,水藻丛边缘的一片叶子,轻轻晃了一下,接着,一道银色的小影子“嗖”地闪了一下,又飞快缩了回去,像个害羞的小调皮。二娃赶紧把耳朵贴回水面,听了一会儿,脸上露出甜甜的笑:“它们在回应!我听到有小鱼在‘咕咕’叫,跟哨子声一样!”
镜头悄悄切到水藻丛里——原本缩成一团的灵鱼,像撒了一把小银豆子,现在慢慢舒展开尾巴了。之前跟七娃聊过天的小鲤鱼,小心翼翼地探着脑袋,眼睛瞪得圆圆的,盯着水面上的动静,小声问身边的小伙伴:“刚才……是不是阿鲤的声音?我好像听到‘嘀嘀’声了,跟它平时找我玩的时候叫的一样!”
旁边一条更小的灵鱼,尾巴还在轻轻抖:“可是……外面有‘热怪’(指之前冒白气的葫芦),上次我靠近,差点被烫到,我们要不要出去呀?”
小鲤鱼犹豫了一下,又往水面上望了望:“再等等!要是真的是小伙伴,它们会再吹一次的,我们再听听……”
岸边的二娃,听到水里传来的“咕咕”声,心里更有底了。他又拿起小鱼哨,这次吹得更轻了,声音像春风拂过芦苇丛,“嘀嘀嘀——咕咕——嘀嘀——”,中间还特意停了两秒,像在跟鱼群“对话”,问它们“听到了吗?别害怕呀”。
“动了!又动了!”六娃的声音突然冒出来,带着点兴奋,“有几条小鱼游到水藻边了,正扒着叶子往外看呢!”
五娃一看有进展,急得一下子站起来,双手掬起一捧水就往水藻丛里泼:“快出来呀!我们不烫你们啦!葫芦己经凉透了,我们还会用芦苇绒帮你们解水藻!”
“哗啦!”水花溅在水藻叶上,发出不小的声响。水藻丛里的鱼群“唰”地一下全缩回去了,连刚才晃悠的水藻叶都不动了,二娃赶紧冲过去拉住五娃的手,小声说:“五娃哥,别泼!鱼群怕‘突然的水花’,就像我们被人突然泼水会吓一跳一样!跟它们打招呼要慢慢的,不能急!”
五娃的手停在半空中,看着又变安静的水藻丛,脸一下子红了,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对不起……我太着急了,想让它们快点出来,忘了它们胆子小……”
大娃走过来,拍了拍五娃的肩膀,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们都想让鱼群早点出来,就是得像爷爷说的,‘慢工出细活’,急了反而帮倒忙,你上次扔水球不也是这样嘛!”
三娃也蹲下来,把刚才撕好的荷叶条放在水面上:“你看,荷叶条飘得多慢,鱼群就不怕;水花泼得快,它们就躲,所以我们得学荷叶条,慢慢的。”
(跳笔2:从“鱼群放松”的小欣喜,突然切到“五娃泼水失误”的小波折,既写出五娃急躁的小性格,又通过大娃、三娃的温柔提醒,体现兄弟间的互相包容,情节有起有伏,像小朋友真实的互动)
爷爷这时候慢悠悠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片刚摘的大荷叶,铺在岸边的石头上,招呼大家坐下:“来,都坐下来歇会儿,跟小动物打交道,急不得。”
七娃赶紧挨着爷爷坐下,抱着宝葫芦问:“爷爷,为什么鱼群听不懂我们说话,却能听懂哨子声呀?”
爷爷摸了摸七娃的头,指着水藻丛说:“因为哨子声是它们熟悉的‘朋友语言’呀!就像你们跟邻居家的小弟弟小妹妹玩,要是来了个陌生人,说听不懂的话,你们也会害怕;但要是陌生人学你们的游戏口令,你们就知道‘他跟我们玩一样的游戏’,就愿意跟他说话了,对不对?”
大家都点点头,五娃小声说:“我明白了!鱼群把我们当陌生人,所以听不懂我们的话,但是小鱼哨吹的是它们朋友的声音,它们就觉得‘是自己人’,就不那么怕了。”
“说得对!”爷爷笑着点头,“而且二娃吹哨子的时候,声音轻轻的,像在跟朋友说悄悄话;要是声音太响,或者动作太急,就像有人对着你们大喊大叫,你们也会躲呀。”
二娃坐在旁边,手里还捏着小鱼哨,他看五娃有点失落,就把哨子递过去:“五娃哥,你别难过,我们一起跟鱼群‘聊天’吧!你帮我吹哨子,我教你怎么吹,鱼群听到两个人的声音,会更放心的!”
五娃眼睛一下子亮了,赶紧接过小鱼哨,学着二娃的样子,用三根手指轻轻捏住:“真的可以吗?我怕吹得不好,又吓到它们……”
“没关系!”二娃耐心地教他,“你别用劲,嘴唇轻轻碰着哨子,慢慢出气,像叹气一样,就能吹出‘咕咕’的声音了,我先给你示范一次。”
二娃吹了一遍“嘀嘀,咕咕”,五娃跟着学,第一次吹得有点抖,“咕——”的一声拖得长长的,像小鲤鱼打了个哈欠,大家都笑了。七娃拍着手说:“五娃哥吹得好好笑!像小鲤鱼困了一样!”
五娃也笑了,又试着吹了一次——这次好多了!“嘀嘀,咕咕”,虽然还有点生涩,但真的很像鱼叫!二娃赶紧竖起大拇指:“吹得太棒了!比我第一次吹得好多了!”
五娃的信心一下子回来了,又连着吹了好几遍,越来越熟练,哨子声软乎乎的,跟二娃吹的几乎一样了。
二娃赶紧把耳朵贴向水面,听了一会儿,突然高兴地跳起来:“它们回应了!鱼群在‘咕咕咕咕’地跟我们说话,好像在说‘再来一次,我们还想听’!”
大家都凑到水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藻丛。二娃接过小鱼哨,深吸一口气,这次他吹得更柔了,声音像流水一样软,“嘀嘀嘀——咕咕——嘀嘀——”,最后还加了个小小的“哗啦啦”的尾音,像鱼群摆尾巴游水的声音,特别逼真。
过了大概半分钟,水藻丛里突然“哗啦”响了一下——一片水藻叶被轻轻拨开,小鲤鱼的脑袋探了出来!它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亮的光,眼睛圆溜溜的,盯着岸边的葫芦娃们,小声喊:“你们……真的是来帮我们的吗?”
七娃赶紧站起来,声音轻轻的,生怕吓着它:“是呀是呀!我们是葫芦娃!我们来帮你们装热水,还带了芦苇绒,能帮你们解开缠在身上的水藻,让你们能出来找浮萍吃!”
小鲤鱼又往外面游了一点,尾巴轻轻拍了拍水面,溅起小小的水花:“我好像闻到了‘芦苇绒’的味道——那是老辈人保护我们的东西!以前水藻长得太密,缠得我们动不了,老辈人就用芦苇绒帮我们把水藻弄开,还说芦苇绒是‘灵鱼的小帮手’……你们真的有芦苇绒吗?”
(跳笔3:从“五娃学吹哨子”的温馨互动,突然切到“小鲤鱼探出头对话”的惊喜画面,既呼应了之前“芦苇绒”的伏笔,又让鱼群的信任有了合理的理由,不会显得突兀,结尾满是希望)
“有!我们有好多好多芦苇绒!”三娃赶紧从旁边的大荷叶上捧起一把芦苇绒,高高举起来给小鲤鱼看,“你看!白白软软的,就是芦苇绒!我们本来想用来堵管道的小洞,不让热水流出来,现在也能帮你们解水藻,保证轻轻的,不弄疼你们!”
小鲤鱼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它又往外面游了一截,身后还跟着两条小小的灵鱼,像小跟班一样。小鲤鱼甩了甩尾巴,小声说:“那……那你们能先把管道漏的热水装起来吗?我们怕烫,不敢靠近热水的地方,只能躲在水藻丛里,都快饿坏了……”
“能!我们现在就去装!”二娃赶紧点头,把小鱼哨挂在脖子上,红绳上的小鱼鳞晃来晃去,“这次我们用荷叶做小杯子装热水,不会让葫芦再冒白气,也不会弄出大动静,五娃哥还会跟我一起吹哨子,一首跟你们说话,让你们知道我们在干嘛,这样你们就不怕了!”
五娃也赶紧保证:“我会轻轻吹哨子,不吹得太响,还会帮大家递荷叶,绝对不泼水了!”
小鲤鱼放心地笑了,尾巴拍了拍水面,像是在鼓掌:“好!我们就在水藻丛边缘等你们!要是你们需要帮忙,比如想知道热水流到哪里了,就吹小鱼哨,我们会告诉你们的!”
看着小鲤鱼带着两条小鱼慢慢游回水藻丛边缘,不再往深处躲,大家都高兴得小声欢呼起来。七娃抱着宝葫芦,蹦蹦跳跳地说:“鱼群终于相信我们啦!我们现在就做荷叶杯,装热水,帮它们解决麻烦!”
大娃也来了干劲,开始分工:“五娃,你负责摘最大最结实的荷叶,做杯子得用大荷叶才装得多;三娃,你手巧,负责把荷叶折成杯子,边缘折得严实点,别漏热水;二娃,你一边吹哨子跟鱼群沟通,一边听热水的声音,帮我们找准管道的小洞;七娃,你负责看好芦苇绒和葫芦,等荷叶杯装满了,再慢慢倒进葫芦里;西娃,你准备好小火苗,要是荷叶杯漏了,就用小火苗轻轻烤一下,让荷叶边粘得更牢;六娃,你隐身去水藻丛旁边看着,要是鱼群有动静,就赶紧告诉我们!”
“收到!”大家齐声答应,声音轻轻的,像怕吵醒水藻丛里的小鱼。
阳光暖暖的洒在云梦泽上,水面泛着金闪闪的光,二娃脖子上的小鱼哨轻轻晃,红绳上的鱼鳞“哗啦”响,像在跟水藻丛里的鱼群打招呼。葫芦娃们忙着摘荷叶、折杯子,博士和爷爷坐在旁边,笑着看着他们——虽然还要装热水、堵小洞,但现在,鱼群己经把他们当成“能沟通的朋友”了,这就像在心里架起了一座小桥梁,桥的那头,是灵鱼们重新游回浅水区、云梦泽恢复热闹的好日子。
二娃一边帮五娃摘荷叶,一边轻轻吹了声小鱼哨——“嘀嘀——咕咕——”,水藻丛里很快传来了“咕咕”的回应声,软乎乎的,像在说“加油呀,我们等着你们”。二娃笑着对大家说:“你看,它们在给我们加油呢!我们肯定能很快帮它们解决麻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山海秘境大挑战:葫芦娃,葫芦娃(http://www.220book.com/book/8D7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