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夜话心事与意外访客
晚饭的炊烟刚散,林薇就把那块粉蓝花布铺在了炕桌上。王丫丫凑过来,指尖轻轻划过布料上的小碎花,眼睛亮得像缀了星子:“姐,这布做件小褂子肯定好看!”林薇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拿起剪刀量尺寸,窗外的蝉鸣忽然弱了些,院门口传来熟悉的脚步声。
是赵建国。他手里拎着个布包,进门就从里面掏出本泛黄的笔记本:“林薇同志,这是我前几年去地区培训时记的笔记,里面有不少红薯病虫害防治的法子,你去交流会前正好看看。”林薇接过笔记本,指尖触到纸页上细密的字迹,心里泛起一阵暖意——她下午只随口提了句担心交流会上答不上复杂问题,没想到他记在了心上。
王丫丫识趣地端着针线笸箩去了里屋,院里只剩两人。赵建国靠在门框上,看着林薇翻看笔记本的样子,忽然开口:“其实我第一次见你在试验田埋红薯藤,就觉得你跟别的姑娘不一样。”林薇抬眸看他,月光刚好落在他脸上,映得他耳尖有些红,“那会儿大家都觉得老法子改不了,就你非要试试,这份韧劲,我佩服。”
林薇抿了抿唇,把笔记本抱在怀里:“我就是不想看着好好的藤苗浪费。以前在村里,总听老人说‘庄稼人靠天吃饭’,可我觉得,靠自己的手,也能多挣几分收成。”晚风拂过,带着院角丝瓜花的香气,两人没再说话,却都觉得心里比白天晒过的被褥还暖和。
就在这时,院门外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还夹杂着女人的哭声。林薇起身开门,只见隔壁的张婶扶着个面色蜡黄的男人站在门口,男人手里紧紧攥着半截枯萎的红薯藤,声音发颤:“林薇同志,求你去看看俺家的红薯地,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叶子全蔫了,这可是俺家下半年的口粮啊!”
林薇心里一紧,立刻抓起桌上的手电筒:“张婶你别急,我现在就去看。”赵建国也跟着站起身,顺手拎起墙角的锄头:“我跟你一起去,夜里路不好走。”手电筒的光刺破夜色,三人匆匆往村西的红薯地赶,林薇心里暗自盘算——不管是病虫害还是浇水出了问题,今晚都得找出法子,不能让张婶家的收成毁了。
手电筒的光柱在田埂上晃出细碎的光,刚靠近张婶家的红薯地,林薇就皱起了眉。夜风里飘着股淡淡的霉味,蹲下身拨开枯萎的薯叶,指腹触到茎秆时,黏腻的褐色汁液立刻沾了上来——这不是普通的缺水蔫苗。
“赵同志,你帮我照亮点。”林薇从口袋里摸出白天讲课用的小刀片,轻轻划开一截茎秆,断面里藏着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虫,“是茎线虫病,这虫子专啃薯藤的茎芯,吸完养分就会让藤叶枯萎。”
张婶一听就慌了,拽着林薇的胳膊首掉眼泪:“那可咋办啊?这半亩地的红薯,要是全毁了,俺家冬春就得断粮!”赵建国蹲在旁边,仔细看着周围的薯田,忽然开口:“张婶,你家这地是不是跟老王家的挨着?上周我好像看见老王往地里撒过陈红薯渣当肥料。”
这话让林薇猛地想起笔记里的内容——茎线虫最喜欢藏在陈旧的薯块、薯渣里越冬。她立刻起身往隔壁田埂走,果然在老王家的田边发现了半袋没撒完的陈薯渣,袋子上还沾着同样的褐色汁液。“问题就出在这,”林薇指着薯渣,“陈薯渣里藏着线虫卵,风一吹、水一冲,就传到你家地里了。”
张婶又急又气,想去找老王家理论,却被林薇拉住:“现在找他也没用,得先救薯苗。好在发现得早,这病还没蔓延开。”她蹲回地里,一边给张婶比划,一边说:“明天一早,你去供销社买些生石灰,先撒在田埂周围,挡住线虫扩散;再把枯萎的薯藤连根拔了,拿到村头空地烧掉,千万别堆在田里当柴禾。”
赵建国在一旁补充:“我明天去公社农技站问问,看能不能调来克线磷——上次培训时听老师说,这药治茎线虫管用。”他又怕张婶担心,特意加了句:“你放心,咱们分头忙活,最多三天,就能把病控制住,不会让你家绝收的。”
等安排完己经是后半夜,送张婶回家的路上,林薇忽然想起地区交流会的事。“赵同志,要是调药耽误了你陪我去地区……”话没说完就被赵建国打断:“交流会还有大半个月,先把村里的事解决好才重要。再说,你现在可是咱公社的‘薯藤专家’,就算我晚去两天,你自己也能应付。”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林薇看着赵建国认真的侧脸,心里忽然踏实起来。她原以为去地区交流会是件紧张的事,可今晚跟着他一起查病因、想办法,倒觉得比起站在台上讲课,帮乡亲们保住庄稼,才是更实在的“技术交流”。回到家时,炕桌上的笔记本还摊开着,林薇顺手在空白页写下:“农技不是纸上字,是田埂上的脚印,是乡亲们眼里的盼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