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齐心救薯与意外援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刚蒙蒙亮,张婶就揣着钱往公社供销社跑,揣回的两袋生石灰刚卸在田埂,赵建国也骑着自行车赶了来,车后座上绑着个印着“克线磷”字样的褐色药桶。“农技站李站长听说咱村的情况,特意匀了半桶存货,还说下午派个技术员来帮忙。”他擦了把额头的汗,把药桶递给林薇,“你看这用量咋配,我来兑水。”

林薇蹲在田边,从笔记本里翻出提前画好的配比表,指尖在“1:500”的数字上划了划:“先倒两瓢药进桶里,加满水搅匀,重点浇在薯藤根部——线虫都藏在土里啃根,得让药渗到地下。”说着就拿起镰刀,率先割起枯萎的薯藤,翠绿的藤叶间混着褐色病株,割下来的病藤很快堆成了小堆,等着中午太阳最烈时烧掉。

村里的乡亲们听说张婶家薯田闹了病,也扛着锄头来帮忙。王大叔拎着水桶往田埂边的水沟筑土坝,嗓门洪亮:“得把水挡在坝里,别让带虫卵的水流到别家地里!”李大姐则蹲在地里,仔细扒开泥土找病株,时不时抬头问:“林同志,这叶子有点黄,是不是也得拔了?”

林薇凑过去一看,那薯叶只是轻微缺水,便笑着摇头:“这是好苗,咱只拔茎秆发褐、一捏就软的。”她一边教大家辨病株,一边给众人讲预防法子:“以后用薯渣当肥料,得先晒上半个月,把虫卵晒死;翻地时撒层生石灰,也能防线虫。”乡亲们听得认真,手里的活却没停,田埂上的身影来回穿梭,原本紧张的救薯行动,倒成了一场热闹的互助大会。

中午的日头晒得人发烫,病藤在村头空地烧成了灰烬,赵建国把最后一桶药浇完,首起腰看向田里——大部分薯苗依旧翠绿,只有零星几处留着刚补种的新苗。张婶攥着林薇的手,眼眶又红了,却笑着说:“多亏了你们,这地保住了,俺家冬天不用断粮了!”

林薇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薯田,忽然想起昨晚写在笔记本上的话。她转头看向赵建国,对方正好也望过来,两人相视一笑,都明白这救回来的不只是半亩薯田,更是乡亲们对农技的信任。傍晚时分,农技站的技术员赶来,检查完薯田后赞不绝口:“你们这处理得及时又专业,线虫己经被杀灭,后续好好管护,收成错不了!”

送走技术员,赵建国忽然从自行车筐里拿出个布包,递给林薇:“给你带的——昨天去公社,看见供销社进了新的笔记本,纸比你现在这个厚,适合记农技笔记。”林薇接过布包,指尖触到笔记本光滑的封面,心里暖暖的。她低头翻开第一页,忽然想写下新的话,却被赵建国的声音打断:“对了,地区交流会的资料,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最新章节随便看!我帮你整理了些各地的薯类种植案例,晚上咱一起看看?

晚饭刚过,赵建国就揣着一叠资料来了林薇家。煤油灯的光晕在桌面上铺开,他把资料按“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品种改良”分成三摞,指尖在最上面那张纸上点了点:“这是我托农技站李站长找的,邻县去年解决薯瘟的法子,里面提到的轮作模式,或许能在交流会上跟大家聊聊。”

林薇拿起资料,逐行看得仔细,遇到关键处就用红笔圈画。看到“薯稻轮作可减少土壤线虫基数”时,她忽然抬头:“咱村有几块水田挨着薯田,明年是不是能试试?”赵建国立刻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我早记下了那几块地的位置,等秋收后就跟村支书商量。”两人凑在灯前,一个圈画重点,一个补充实操细节,窗外的夜色渐深,屋里的讨论声却没停,偶尔还会因为某个技术点的不同看法争两句,最后又在笑声里达成共识。

正说到兴头上,院门外忽然传来敲门声。林薇起身开门,只见送信的乡邮员站在门口,手里举着个牛皮纸信封:“林同志,地区农科所寄来的,说是急件。”她接过信封,指尖触到“急件”二字,心里不由一紧——地区交流会还有十天,难道是会议安排有变动?

赵建国也凑了过来,看着林薇拆开信封。信是农科所王研究员写的,字里行间满是急切:“听闻贵公社薯田遭茎线虫病,吾处新到一批抗线虫薯种,特留二十斤,望速来取。另,交流会拟增设‘田间实操展示’环节,盼君携近期防治案例参会,以供各地同仁参考。”

林薇把信读给赵建国听,两人都难掩兴奋。“有了抗线虫薯种,明年咱村的薯田就能少遭罪了!”赵建国说着,立刻起身收拾东西,“明天我去地区,一来取薯种,二来把咱的防治案例整理成书面材料,你在家再完善下交流会的发言提纲,咱们分头准备。”

林薇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又低头看向信里“田间实操展示”几个字,忽然有了新想法。她从抽屉里拿出纸笔,飞快地画起示意图:“我想把生石灰防线虫、克线磷灌根的步骤画成流程图,展示的时候大家一看就懂。”赵建国凑过来看,笑着点头:“这个主意好!咱不仅要在会上说清楚,还得让各地的同志都能学回去用在地里。”

煤油灯的光映着两人的侧脸,纸上的字迹和线条渐渐铺满页面。窗外的虫鸣声里,偶尔夹杂着远处薯田的风声,林薇忽然觉得,这场即将到来的交流会,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分享,更像是一场带着土地温度的“接力”——把救薯田的经验传出去,把更好的薯种带回来,让更多乡亲的地里,都能长出沉甸甸的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