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的火苗随着窗外的晚风轻轻摇曳,林薇握着铅笔的手却稳得很。她先在纸上画出田垄的轮廓,用不同颜色的墨水标注出“生石灰撒施区”和“克线磷灌根区”,又在角落画了个小小的薯苗,旁边注上“移栽后第7天操作”的字样。赵建国坐在一旁,把整理好的防治案例按日期排好,时不时递过一张纸条:“别忘了加上咱村那三块沙土地的对比数据,那才有说服力。”
不知不觉,窗纸己经泛白。林薇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纸上清晰的流程图和案例记录,忽然笑了:“这样一来,就算是没接触过的人,也能照着做了。”赵建国把资料塞进帆布包,又检查了一遍:“我带两个馒头路上吃,争取中午到地区农科所,下午就能往回赶。”林薇点点头,从桌上拿起一个布包递过去:“里面是你那件厚褂子,地区比咱这儿凉,别冻着。”
两人走到院门口,赵建国忽然停下脚步,指着远处的薯田:“等交流会回来,咱就把那几块水田的轮作计划定下来,明年准能有个好收成。”林薇望着晨雾里的田埂,用力点头。看着赵建国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路尽头,她转身回到屋里,把交流会的发言提纲摊开,在“实操展示”那栏又添了一行字——“带土样参会,让大家首观看效果”。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纸上,那些工整的字迹,仿佛己经变成了地里沉甸甸的薯块,在风里透着丰收的盼头。
林薇目送赵建国的帆布包融进晨雾,转身回屋把发言提纲又读了一遍。刚拿起土样袋准备去田间,院门外就传来几声熟悉的呼喊——是村西头的李婶,手里攥着一把刚拔的薯苗,脸上带着急色:“林同志,你看看我家这苗,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叶尖咋又黄了?”
林薇接过薯苗,指尖捏了捏根茎,没发现线虫痕迹,心里先松了一半。她领着李婶往自家薯田走,蹲下身扒开土壤:“婶,你是不是浇水太勤了?这沙土地存不住水,却也怕涝,隔三天浇一次就够。”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到“不同土壤浇水周期”那页递过去:“你看,咱村的地分三种,你家这块属沙壤,就按这个数来。”李婶凑过去看,拍了拍大腿:“怪不得!我总怕苗旱着,原来浇多了!”
安抚好李婶,林薇扛着小铲子去了那几块计划轮作的水田。她在田埂上每隔几步挖个小坑,取出土样装袋,还在每个袋子上系上标签,写清“东埂”“南洼”的位置。正午的太阳晒得人发烫,她擦了擦额角的汗,看着手里排得整整齐齐的土样袋,忽然想起赵建国——这会儿他该到农科所了吧?
而此时的赵建国,正站在农科所的仓库前,看着王研究员把二十斤抗线虫薯种倒进帆布包。“这薯种得先在温棚里育芽,等长出两片子叶再移栽,”王研究员递过一张育芽说明,“另外,隔壁公社的农技员也在,他们也遇到了薯瘟,想跟你聊聊你们的防治法。”
赵建国眼睛一亮,跟着王研究员去了会议室。一屋子人围着他问东问西,他从口袋里掏出林薇画的流程图,指着“生石灰撒施”那步:“咱村先是每亩撒五十斤生石灰,晒了三天土,再用克线磷灌根,你看这数据……”他把案例记录摊开,众人立刻凑了过来,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等聊完起身,日头己经偏西,赵建国把薯种紧紧抱在怀里,脚步比来时更急——他得赶紧把好消息带回村里,带回那片盼着丰收的薯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