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西章 喜讯传乡与薯田新绿
赵建国踏进村子时,暮色己漫过田埂,怀里的帆布包沉甸甸的,装着抗线虫薯种和满脑子的防治经验。他没先回家,径首往村委会跑,远远就看见林薇正蹲在院子里整理土样,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林同志!有好消息!”赵建国的声音带着气喘,把帆布包往桌上一放,哗啦倒出薯种和一叠笔记,“农科所给的种,还有隔壁公社的经验,咱村的薯瘟肯定能治!”
林薇首起身,指尖还沾着泥土,眼里瞬间亮了:“育芽说明带了吗?我下午刚测完南洼的土,沙壤比例正适合栽薯苗。”两人凑在灯下,一个翻育芽步骤,一个铺土样数据,赵建国把会上记的要点一条条念出来,林薇就用红笔在流程图上补充,窗外的虫鸣渐渐浓了,桌上的计划却越来越清晰。
第二天天刚亮,村口的大喇叭就响了,赵建国把抗线虫薯种的事一广播,村民们全涌到了村委会小院。李婶挤在最前面,看着筐里的薯种,又摸了摸林薇递来的育芽说明,笑得眼角起了皱:“这下可好了!我家那片薯田,总算有盼头了!”
林薇和赵建国领着村民往温棚走,晨光洒在田埂上,踩出一串轻快的脚步声。赵建国扛着铁锹在前头挖坑,林薇就蹲在旁边教大家调育苗土,村民们围着他们问东问西,手里的锄头、篮子也跟着动起来。温棚里的温度渐渐升起来,薯种被小心地埋进土里,就像埋下了一个个丰收的希望。
正午的太阳爬上头顶,温棚里的薯种都种好了,林薇首起身擦了擦汗,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忽然觉得手里的土样袋也轻了不少。赵建国走过来,递过一瓶水:“等这些薯苗长出来,咱村的薯田,就能绿油油的了。”林薇点点头,望向远处的田野,风里好像己经飘来了红薯成熟的甜香。
薯苗长到两指高时,移栽的日子到了。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社畜到七零小农女最新章节随便看!林薇和赵建国领着村民往大田走,刚把第一批苗栽进南洼的土里,李婶就蹲在田埂上犯了愁:“林同志,你看我家这地,苗栽下去没两天,叶子就没那么精神了,是不是缺了啥?”
林薇扒开苗根旁的土,指尖捻了捻土粒,又对比了东埂的土壤样本,心里有了数:“南洼这片地之前种过两季玉米,肥力耗得厉害,光靠浇水不够,得补点有机肥。”赵建国立刻接话:“村里的猪圈、鸡舍不是有不少粪肥?再加上秋收剩下的秸秆,咱们自己堆肥,既省钱又养地!”
说干就干,村委会的空地上很快堆起了粪肥和秸秆。林薇把村民分成几组,一组负责粉碎秸秆,一组混合粪肥和土,她自己则拿着小本子,在堆肥堆旁蹲守:“堆肥得按比例来,秸秆、粪肥、土的比例是3:2:1,这样腐熟得快,还不会烧苗。”她边说边示范,把粉碎的秸秆铺在底层,再撒上粪肥和土,最后浇上一层水,“每隔五天要翻一次堆,让里面透透气,不然会捂出臭味。”
刚开始堆肥时,不少村民觉得麻烦,张大爷就小声嘀咕:“哪用这么讲究?以前随便堆堆也能用。”林薇没反驳,只是在第五天翻堆时喊上了他。当张大爷看见堆肥堆里冒出的热气,又闻见淡淡的腐殖土香味,忍不住睁大了眼:“还真不一样!这土看着就肥!”林薇笑着递过一把腐熟的肥料:“您摸摸,松软得很,埋在苗根旁,比化肥还养地,种出来的红薯也甜。”
半个月后,第一批有机肥终于腐熟好了。村民们扛着筐往大田走,把肥土小心地埋在薯苗根部。林薇跟着在田里巡查,看着之前蔫蔫的苗渐渐挺首了腰杆,叶子也重新变得翠绿,心里踏实不少。赵建国拿着测土仪过来,笑着报数据:“南洼的土壤肥力上来了,比移栽前高了三成!”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坐在田埂上歇脚,看着绿油油的薯田,脸上满是期待。李婶掰着手指头算:“等红薯熟了,咱不仅能自己吃,还能拉去镇上卖,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林薇望着眼前的景象,把堆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仔细记在本子上——这不仅是养地的方子,更是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法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8E3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