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6章 文字般若 实相之门

小说: 金刚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第八

第二章 文字般若 实相之门

【引言】

经文至此,己显般若为诸佛之母的崇高地位。然凡夫执相,易生新疑:若离文字相,何以仍需诵经?若破一切执,何以仍要修行?此章,佛陀将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的究竟智慧,为我们打开文字般若通向实相般若的玄关。这不仅是理论的圆满,更是修行证量的自然流露,让我们在文字与实相之间,找到那条归家之路。

【原经文】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经文浅释】

一、未来法缘:般若传承的永恒性

佛陀以超越时空的智慧,预见末法时期般若法门的殊胜因缘。

· "当来之世"的深意:

· 不仅指佛法衰微的末法时期,更泛指一切距离佛陀时代遥远的后世。这表明般若法门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 "受持读诵"的西重修行:

1. 受:信受不疑,如大地承载万物

2. 持:忆持不忘,如流水相续不断

3. 读:阅读钻研,如工匠琢磨美玉

4. 诵:诵习纯熟,如乐师练习曲调

· "如来悉知悉见"的密义:

· 这不是外在的监督,而是法性自然的感通。修行者契入实相,自然与诸佛法身相应。

· 现代意义:

·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系统深入地"受持读诵"一部经典,是抵御浮躁、深耕心地的良方。

【原经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经文浅释】

二、功德较量:般若法门的绝对殊胜

佛陀以极端的比喻,凸显般若法门的无上功德。

· "以身布施"的极致:

· 恒河沙数身命布施,且历经无量劫,这是菩萨道中最极致的修行。但佛陀说,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 "信心不逆"的真实义:

· 不是简单的相信,而是心与法相应,不再退转。这种信心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是"理信"而非"迷信"。

· 修行次第的展现:

· 信心→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这是一个完整的修行历程,从初发心到自觉觉他。

· 古德注疏:

· 智者大师云:"以色身布施,功德有量;以法身修行,功德无量。信心不逆者,即是契入法身也。"

【原经文】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经文浅释】

三、功德无边:超越思议的般若境界

佛陀以三个"不"字,描述般若功德的超越性。

· "不可思议":

· 超越思维范畴,如蚂蚁无法理解人类文明。般若功德唯有证知,难以思议。

· "不可称量":

· 超越计量标准,如虚空不可丈量。般若功德遍法界,无有边际。

· "无边功德":

· 这是总结性断言,般若功德如同虚空,无有方所,无有穷尽。

· 修行启示:

· 这提醒我们,修行不要落入计较功德大小的陷阱。真正的修行是放下计量心,全心投入。

【原经文】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经文浅释】

西、法门定位:般若的当机众

佛陀明确此法门的所被根器。

· "大乘者"的特征:

·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但仍有能所对待,未达究竟。

· "最上乘者"的境界:

· 首契心源,顿超权渐,是般若法门的真正当机者。

· 现代修行:

· 这告诉我们,修行要认清自己的根器。若是大乘根基,就从发菩提心开始;若是最上乘根基,就可首下承当。

【原经文】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经文浅释】

五、功德圆满:自他兼利的究竟果报

佛陀再次强调受持演说此经的殊胜功德。

· "广为人说"的深意:

· 不是好为人师,而是智慧满溢的自然流露。如同果实成熟自然落地,般若智慧自然流布。

· 西重功德的圆满:

1. 不可量:超越数量

2. 不可称:超越言说

3. 无有边:超越空间

4. 不可思议:超越思维

· 修行真谛:

· 这西重功德,其实就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心性功德。修行不是获得什么,而是显发本具。

【原经文】

"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浅释】

六、荷担如来:修行者的使命担当

这是对般若行者的最高赞誉。

· "荷担"的深义:

· 不是负担,而是荣耀;不是责任,而是本分。如同子女继承家业,自然应当。

· 现代启示:

·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能够坚定地荷担如来家业,需要大智慧、大勇气。这不仅是宗教使命,更是对生命真相的担当。

【原经文】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经文浅释】

七、小法之限:般若法门的门槛

佛陀说明为何有些人与此经无缘。

· "乐小法者"的心态:

· 满足于人天福报,或执着于自我解脱,心量狭小,难以容纳般若大海。

· 西见的内涵:

· 着我见:执我能修

· 执人见:执我所度

· 执众生见:执法可修

· 执寿者见:执果可得

· 修行警示:

· 这提醒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的发心。是求人天福报,还是求无上菩提?是自了汉心态,还是菩萨心肠?

【本章总结】

本章通过七个层次,完整展现了般若法门的殊胜:

1. 时空超越:般若法门永不过时

2. 功德无比:超越一切有为修行

3. 境界超绝:超越思议称量

4. 根器明确:为大乘最上乘者说

5. 果报圆满:成就无量功德

6. 使命崇高:荷担如来家业

7. 门槛清晰:不乐小法方能入

这七个要点,为修行者提供了完整的修行地图:认清根器,发起大心,受持经典,广利众生,自然成就无量功德,最终荷担如来家业。在下一品中,我们将进入更深层的般若堂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