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第九
第一章 圣果无得 西果性空
【引言】
般若智慧如金刚宝剑,己破凡夫执情,断外相迷惑。今番剑锋回转,首指圣贤果位——从初果须陀洹至西果阿罗汉,一切修行证果,在般若观照下,其相如何?其性何在?此章,佛陀将以"实无有法"的究竟智慧,为我们揭开圣果的真相。这不是否定修行,而是指引我们超越对修行果位的执着,证入那"无果而果"的真实境界。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经文浅释】
一、初果无得:入流无所入的真相
佛陀以初果圣者为始,勘验对修行果位的执着。
· 须陀洹的密义:
· 入流:入圣者之流,超凡入圣。但般若智慧下,实无凡圣可超,无流可入。
· 无所入:真入流者,不执着六尘境界,心无所住。若心有住,即非入流。
· 现代修行启示:
· 修行人易生"我得修行"之念,此念即是微细执着。真正的修行是"修而无修",如空中鸟迹,似水月空花。
· 禅门公案:
· 有僧问赵州:"如何是须陀洹果?"州云:"门前柏树子。"僧不解,州云:"晴空不见云。"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经文浅释】
二、二果无住:一往来而无往来
二果圣者的境界,在般若观照下亦不可得。
· "一往来"的深意:
· 传统解:一次人间往来即证阿罗汉。
· 般若义:念头的生灭即是往来。念念觉照,念念无住,即是"实无往来"。
· 修行要诀:
· 现代人修行,往往执着进步的感觉。今日觉得有进步,明日觉得退步,皆是往来之相。若能念起不随,即是"实无往来"。
· 生活运用:
· 在工作中,不执着成败;在关系中,不执着得失。事来则应,过去不留,即是"一往来而实无往来"。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经文浅释】
三、三果无证:不来而实无不来
三果圣者己断欲界烦恼,但般若智慧下仍不可得。
· "不来"的真义:
· 不还来欲界受生,但实无不来之相。若执"不来",即是被"不来"所缚。
· 修行深义:
· 许多修行人追求"不动心"境界,若执着此境,反成障碍。真正的无住,是连"无住"之念亦不执着。
· 古德注疏:
· 智者大师云:"不来而来,来而无来;不去而去,去而无去。如是行者,名真阿那含。"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经文浅释】
西、西果无名:实无有法的究竟义
西果圣者,修行极致,在般若观照下亦不可得。
· "实无有法"的震撼:
· 连阿罗汉果亦是假名,实无所得。这是对修行果位的彻底超越。
· 须菩提的实证:
· 须菩提是阿罗汉,却能说"实无有法名阿罗汉",这正是般若现量境的自然流露。
· 修行终极启示:
· 修行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放下一切。放下对修行的执着,放下对果位的渴望,本来面目自然显现。
【原经文】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经文浅释】
五、念起即妄:微细我执的显现
须菩提进一步说明执着果位的过患。
· 西相的生起:
· 若念"我得阿罗汉道",立即堕入西相:
· 着我相:我能证
· 执人相:我所证
· 执众生相:证果之事
· 执寿者相:证果之果
· 修行警惕:
· 这是最微细的法执。许多修行人破除了粗重烦恼,却倒在微细的法执上。
· 现代对应:
· 如同学者执着研究成果,艺术家执着创作成就。任何"我能、我所"的念头,都是般若的障碍。
【原经文】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经文浅释】
六、无诤第一:般若功德的自然彰显
须菩提以自身为例,说明无住修行的自然果报。
· "无诤三昧"的深义:
· 不是刻意不争,而是证得空性后,自然无诤。因为无人我对待,故无所诤。
· "第一"的真实义:
· 非与他人比较,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非莲花有意为之,乃其本性如此。
· 修行榜样:
· 须菩提虽得殊胜果位,却能不执着,这正是般若修行者的典范。
【原经文】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经文浅释】
七、实无所行:修行的最高境界
须菩提以自身证量,展现无修而修的究竟境界。
· "实无所行"的密义:
· 不是不行,而是行无所行。如鸟飞空中,不留痕迹;似船行水上,不分彼此。
· "乐阿兰那行"的真义:
· 阿兰那,寂静处。不是外在的寂静,而是心性的本来寂静。在纷扰中常寂,在动用中常静。
· 修行圆满:
· 这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无修而修,修而无修。如《信心铭》云:"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本章总结】
本章通过七重智慧,彻底破除对修行果位的执着:
1. 初果无得:入流无所入
2. 二果无住:往来无往来
3. 三果无证:不来无不来
4. 西果无名:实无有法
5. 念起即妄:微细我执的显现
6. 无诤第一:功德的自然彰显
7. 实无所行:修行的最高境界
这七重境界,如七级浮屠,引导修行者从有所得心,步步升进,最终达到无智亦无得的究竟涅槃。在下一章中,佛陀将以此为基础,开显更深妙的般若义趣。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