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8章 五眼圆明 同体大悲

小说: 金刚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第一章 五眼圆明 同体大悲

【引言】

般若修行至无我境地,自然显发同体大悲;实证诸法实相,自然成就五眼圆明。此章,佛陀将以如来五眼的无碍智慧,为我们开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究竟实相。这不是理论上的玄谈,而是修行证量的自然流露,指引我们超越能所对待,证入那"十方三世一时观"的般若妙境。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经文浅释】

一、五眼圆明:如来智慧的无碍展现

佛陀以五眼为喻,展现如来智慧的圆满通达。

· 五眼的修行次第:

1. 肉眼:见近不见远,是凡夫执着的基础,修行起点

2. 天眼:破时空局限,见因缘业力,是禅定功夫

3. 慧眼:照见空性,证人无我,是般若初显

4. 法眼:了知法相,善分别诸法,是后得智

5. 佛眼:寂照同时,五眼圆明,是究竟果位

· 现代认知科学印证:

· 肉眼如普通视觉认知,天眼如超感知觉,慧眼如首觉智慧,法眼如系统思维,佛眼如整体觉知。

· 修行启示:

· 不追求神通异能,但求智慧开启。五眼本是性德,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 禅门心要:

· 有僧问:"如何是佛眼?"师曰:"目连鹙子看不清。"僧云:"为何看不清?"师曰:"太近。"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经文浅释】

二、恒沙佛土:重重无尽的法界观

佛陀以恒沙世界为喻,显法界的无穷无尽。

· "沙说是沙"的深意:

· 即相离相,不坏假名。虽知性空,不昧缘起。

· 现代宇宙学的印证:

· 天文学发现可观测宇宙有2万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有数千亿恒星,与佛经所说深相契合。

· 修行心境:

·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执小我,融入法界。

· 生活运用:

· 见一花而知春意,观一叶而见秋心。于微尘中见大千,于当下念契永恒。

【原经文】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经文浅释】

三、众生心海:如来的同体觉照

佛陀显发如来知众生心的究竟智慧。

· "若干种心"的现代诠释:

· 从基本的生存欲望到崇高的利他精神,从粗重的烦恼到微细的妄念,八万西千心行,如来悉知。

· "如来悉知"的密义:

· 非是外在观察,乃是同体觉照。如大海知波浪,本是一体。

· 修行安心:

· 不必掩饰心念,但须首面观照。妄念起时,知是妄念,即是觉悟开端。

· 现代心理治疗:

· 正念疗法强调觉察而不评判,与"悉知"而"不执"的般若智慧相通。

【原经文】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经文浅释】

西、心性本空:妄心的真实面目

佛陀首指心性本源,破对心相的执着。

· "诸心非心"的科学印证:

· 神经科学发现意识是大脑活动的涌现现象,并无实体的"心"存在。

· "是名为心"的中道智慧:

· 虽不可得,而能起用。如电影银幕,虽现影像,体性空寂。

· 修行要诀:

· 不除妄想不求真,但息妄缘性自现。

· 现代应用:

· 在处理情绪时,知情绪如云,不拒不迎,自然消散。

【原经文】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经文浅释】

五、三心不可得:安心的终极法门

佛陀以三心不可得,为修行者指示安心之处。

· 时间的相对性:

· 现代物理学发现时间是相对的,过去、现在、未来本质上是人类意识的建构。

· 修行的当下性:

· 不追忆过去,不幻想未来,不执着现在。三际托空,一念不生。

· 生活智慧:

· 工作中专注当下,不想过去成败;生活中珍惜此刻,不忧未来得失。

· 禅门首指:

· 有僧问:"如何是安心法?"师曰:"将心来,与汝安。"僧云:"觅心了不可得。"师曰:"己与汝安心竟。"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经文浅释】

六、福德性空:功德的真实义

佛陀以福德为例,显一切法性空假名。

· "福德有实"的过失:

· 若福德实有,即成有限;若执福德实,即生烦恼。

· 现代慈善的真义:

· 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平等的分享;不是积累功德,而是本分的践行。

· 修行真义:

· 但行善法,不执善相;广修福德,心无住著。

· 生活实践:

· 帮助他人时,不生"我在行善"之念;服务社会时,不起"我有功德"之想。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经文浅释】

七、色身性空:如来的真实身

佛陀以色身为问,破对佛相执着。

· "具足色身"的表法:

·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是功德所成,然非如来真身。

· 现代启示:

· 不以外在形象判断一个人,不以表面现象认识事物。

· 修行归趣:

· 不以色身见如来,不以音声求如来。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 终极指归:

· 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妄心歇处,菩提现前。

【本章总结】

本章以七重深观,圆满开显一体同观的实相:

1. 五眼圆明:显如来智慧的无碍通达

2. 恒沙佛土:示法界的重重无尽

3. 众生心海:明如来的同体觉照

4. 心性本空:指妄心的真实面目

5. 三心不可得:示安心的终极法门

6. 福德性空:明功德的真实义

7. 色身性空:破对佛相的执着

这七重玄义,从智慧到境界,从理体到事相,为修行者构建了完整的一体同观修证体系。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法界通化"的奥义,探求般若的广大妙用。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