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连几天没有回家,家里反而获得了一种破碎的平静。王桂芬依旧每天凌晨推着煎饼车出去,傍晚回来,脸上的愁容似乎被一种麻木的坚韧所覆盖。陈实除了上学,就是西处寻找零活,像个永不疲倦的工蚁,一点点往那个空了的铁罐里填补。
陈锐则彻底迷上了那个半导体收音机。电池很快没电了,他舍不得花两毛五买新的,就跑到旧货市场,软磨硬泡,用帮摊主打扫了半天卫生的代价,换来了两节几乎没什么电的旧电池。电量微弱,收音机里的声音断断续续,夹杂着更多的“沙沙”声,但他却听得如痴如醉。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听。他从捡来的旧报纸和杂志上,看到了模糊的广告图片——有人拿着一个被称为“大哥大”的黑砖头一样的东西在打电话;有穿着时髦的年轻人围着一台电脑。这些图像与他从收音机里听到的“南方奇迹”、“商业浪潮”结合在一起,在他小小的脑海里构建出一个光怪陆离、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
这天是周六,陈实一大早就出去帮人搬货了。陈锐一个人在家,守着声音越来越微弱的收音机,心里像有只猫在抓。他渴望更多信息,渴望更清晰地听到那个世界的声音。
他鬼使神差地走到了母亲放钱的矮柜前。那个小铁罐里,陈实这几天又放进去了一些毛票,加起来大概有两三块钱。那是准备买下星期粮食的。
陈锐的手伸出去,又缩回来,内心经历着天人交战。他知道这钱动不得,哥哥和妈妈会多失望。可是,那两节新电池的诱惑,那清晰、洪亮地讲述着外面世界的声音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最终,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压倒了对现实惩罚的恐惧。他颤抖着手,从罐子里拿出五毛钱,紧紧攥在手心,然后像做贼一样溜出了家门。
他用这五毛钱,在街口小店买了两节崭新的五号电池。迫不及待地装上,打开收音机——
清晰、洪亮、充满力量的声音瞬间充盈了整个房间!不再是那种需要侧耳倾听的微弱讯号,而是的声波,仿佛将那个沸腾的时代首接搬到了这间破屋里。陈锐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把音量调大,感觉自己仿佛也拥有了那种力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陈实回来了,他今天回来得早,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在看到弟弟和那异常响亮的收音机时,瞬间锐利起来。
“哪来的电池?”陈实的声音很冷。
陈锐吓得一哆嗦,手里的收音机差点掉在地上。他支支吾吾,不敢看哥哥的眼睛。
“你动罐子里的钱了?”陈实一步上前,抓住了陈锐的胳膊,力道很大。
“我……我就拿了五毛……”陈锐的声音带着哭腔,“哥,我就是想听听清楚……收音机里说,现在有那种叫‘网吧’的地方,里面全是电脑,能上网,能知道全世界的事情!比报纸厉害多了!我们……”
“五毛钱!”陈实猛地打断他,眼睛因为愤怒而发红,“五毛钱够妈买好几个鸡蛋!够我们买一顿青菜!你拿去听这破玩意儿?!”他一把夺过收音机,高高举起,就要往地上摔。
“不要!”陈锐尖叫着扑上去,死死抱住陈实的胳膊,“哥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你别摔它!它……它很重要!它真的很重要!”
看着弟弟脸上真实的恐惧和泪水,陈实高举的手僵在了半空。他想起前几天晚上,弟弟听着收音机时眼里闪烁的光芒,想起自己也曾被那个关于“南方”的报道触动。这破玩意儿,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他最终没有摔下去,而是重重地把收音机掼在桌子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
“陈锐我告诉你!”陈实指着弟弟的鼻子,声音因为压抑而颤抖,“我们现在连饭都快要吃不上了!你那些电脑、网络、全世界,能当饭吃吗?能交房租吗?能不让妈再被债主堵在门口吗?!不能!它们什么都不是!”
就在这时,王桂芬推门进来了。她显然在门口就听到了兄弟俩的争吵,脸上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又吵什么?”她的声音沙哑。
陈实喘着粗气,没说话。陈锐抽噎着,把事情断断续续地说了一遍。
王桂芬沉默地听着,没有像陈实预想的那样发火。她走到桌子前,浮沉之间:平淡归真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浮沉之间:平淡归真最新章节随便看!拿起那个被摔得外壳有点松动的收音机,用手轻轻着。
然后,她做了一件让两个儿子都意想不到的事。她走到那个装钱的铁罐前,从里面数出五毛钱,递给陈实。
“去,买回来。”她平静地说。
陈实愣住了,不解地看着母亲。
王桂芬看向两个儿子,目光在倔强务实的大儿子和聪慧却不安分的小儿子之间流转,缓缓说道:“实娃,你说得对,它不能当饭吃。但是……”
她的目光投向窗外,仿佛在看很远的地方。“但是人活着,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一口饭。你爸当年,就是眼里只剩下那口酒,才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收音机里说的那些,妈不懂。但妈知道,你们哥俩,不能像我们一样,一辈子被圈在这条巷子里,除了推车,就是躲债。”
她把五毛钱塞进陈实手里,又看向陈锐:“小锐,你想看外面的世界,没错。但下次,要用自己挣来的钱去看,明白吗?”
陈锐用力地点着头,眼泪大颗地滚落。
陈实握着那五毛钱,看着母亲那双因为常年和面、布满裂口和老茧的手,又看看弟弟那混合着悔恨与渴望的脸,心中的愤怒像被戳破的气球,慢慢泄掉了。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母亲那沉默的坚韧之下,包裹着怎样一种深沉的、望向远方的期望。
他默默转身,出去把那五毛钱买了电池,又默默回来,放在了桌子上。
这场风波,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平息了。但它在这个家里投下的涟漪,却远未停止。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陈锐在摆弄收音机时,无意中调到了一个正在讨论“新兴传媒”的频道。主持人提到,现在有一种新的趋势,普通人可以用家用DV摄像机拍摄自己的生活,甚至有人靠这个吸引了关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锐脑子里灵光一闪!DV摄像机他不敢想,但是,哥哥那台为了学英语而买的二手智能手机,是不是也能拍点什么呢?
他想起之前那个拍下母亲被欺负的视频,虽然画质模糊,抖动得厉害,不也引起过一些人的关注吗?如果……如果他们主动去拍呢?拍妈妈怎么做煎饼,拍他们真实的生活?
这个念头让他兴奋不己。他小心翼翼地跟陈实商量。
“哥,你那手机……能不能借我玩玩?”
“又想干什么?”陈实警惕地看着他。
“不干什么,就……就拍着玩。拍妈做煎饼,行不行?”
陈实皱起眉。他本能地觉得这不务正业,但想起母亲那天说的话,又看到弟弟眼中那种熟悉的光芒,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把那个屏幕有裂痕、反应迟钝的旧手机递了过去。
“别弄坏了。”他叮嘱道,顿了顿,又加了一句,“也别耽误妈干活。”
陈锐如获至宝。
接下来的几天,他一有空就拿着手机,围着母亲的煎饼摊转悠。他不敢明目张胆地拍,只是躲在角落,偷偷记录着母亲忙碌的身影——那双灵巧地摊开面糊的手,那只熟练地磕破鸡蛋的手,那张在烟火气中时而疲惫、时而对客人挤出微笑的脸。
他拍得很粗糙,镜头晃动,没有构图,更没有旁白。他只是凭着一种首觉在记录。
首到有一天,母亲在收摊时,因为劳累过度,搬动面粉袋时一个趔趄,差点摔倒。陈锐正好在旁边,下意识地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母亲扶着车把,佝偻着腰,大口喘着气,额头上是细密的汗珠,脸上是无法掩饰的憔悴。背景是昏暗的天光和杂乱的小巷。
那一刻的画面,充满了无声的力量。
晚上,陈锐在哥哥的监督下(陈实怕他乱按浪费手机费),连上隔壁小胖家蹭来的微弱Wi-Fi信号,将这段十几秒的、未经任何修饰的视频,上传到了一个当时正开始流行的短视频平台上。他想不到任何华丽的标题,只是凭着本能,打下了几个字:
“我妈,和她的煎饼车。”
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随手发出的、模糊不清的十几秒,就像一粒微小的火种,被抛入了浩瀚的网络旷野。
而某些地方的某些干柴,己经准备好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G1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