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军大营的校场上,晨雾未散。枫溪浣一身素衣,将鎏金凤印与凝光镯递到弟弟赵珩手中——这位刚被林忠寻回的皇子,眉眼间带着少年人的英气与沉稳。
“忠勇军归你,”她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半分情绪,“守住父皇留下的兵,护好这方百姓,勿要参与权谋争斗,更……勿要寻我。”
赵珩攥紧凤印,眼眶泛红:“姐姐,你要去哪?龙朔他……”
“与他无关,与你们都无关。”枫溪浣打断他,眼底是死水般的沉寂,“我累了,只想过自己的日子。”她转身,没有回头,身后是数千忠勇军的静默目送,是林忠欲言又止的叹息。
阿溪的脚步踏遍江南烟雨、蜀地青山与沿海潮声,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扎实。
预判江南汛期时,她顶着粮商的嘲讽,以高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将城郊粮仓积压的粮种尽数收走,又连夜联络织布坊,定制了上百匹浸过桐油的加厚防水布。待暴雨倾盆、江河暴涨,粮田被淹、粮价飞涨时,她却将粮种以原价分发给受灾农户,防水布免费赠予沿江村落。村民们感念她的恩情,自发帮她搭建晾晒场、整理仓储,而那些被她“截胡”的粮商,此刻只能望着空仓追悔莫及——阿溪不仅赚得了人心,更借着这次灾情,与江南各州府建立了粮食供应的信任渠道,后续的粮种生意顺风顺水。
在蜀地,她偶然发现山民用来喂猪的“土疙瘩”竟是高产土豆,当即花重金包下三座荒坡,带着收留的几名孤儿,手把手教他们开垦、育种、起垄。初期遭遇当地乡绅的刁难,说她“不务正业,糟蹋土地”,阿溪不辩不争,只是默默请来老农学究,改良种植技术,等到秋收时,土豆藤蔓下结出的硕大块茎,产量竟是当地水稻的三倍有余。乡绅们眼红不己,纷纷上门求购种薯,阿溪却只以成本价卖给贫苦农户,自己则建立起土豆加工坊,将多余的土豆制成淀粉、薯片、薯干,通过之前结识的商帮销往各地,硬生生在蜀地闯出了“薯香满川”的名号。
偶遇隐世铸剑师时,她见对方铸出的剑虽锋利却易折,便取出穿越时代的简易合金配比笔记,提出用“淬火时加入微量锡矿,冷却时以冰水速激”的改良之法。老铸剑师半信半疑试了一次,铸出的剑不仅韧性大增,削铁如泥,剑身还泛着独特的青芒。老铸剑师惊为天人,执意将百柄精品短刃赠予她,阿溪却坚持以分成入股,将短刃命名为“溪光刃”,通过镖局销往江湖,成了侠客们追捧的珍品,她也因此多了一条稳定的兵器收益链。
到了沿海,她凭借现代地理知识,预判到某片海域将有渔汛,提前与最大的商帮“海鲨帮”合作,以低价收购了他们囤积的滞销药材——这些药材在中原稀缺,却因商帮不懂保存而受潮贬值。阿溪带着伙计用石灰干燥法处理药材,又用穿越时带的密封袋封存,再以翻倍的价格销往内陆药铺;同时,她将改良后的罗盘图纸交给海鲨帮,让他们的商船在海上航行更稳、不易迷航,换来了商帮独家代理权,此后沿海的稀缺物资,她总能第一时间低价购入,再转运到内陆盈利。
短短一年时间,阿溪己不再是那个心死离营的孤女。她在江南有了占地百亩的宅院与工坊,蜀地有连片的土豆田,沿海有稳固的商帮合作,身边聚集了一群忠心耿耿的伙计与孤儿。她平日里穿着粗布衣裙,戴着草帽下地、对账,眉宇间是烟火气与笃定感,只有偶尔指间一枚不起眼的银戒(穿越时带来的纪念品)时,眼底才会掠过一丝极淡的怅惘,随即又被忙碌与充实取代。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科研大佬重生之农家王妃有空间(http://www.220book.com/book/8ID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