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的“培训”是把她关进一间潮湿的地下室,让十几个女人挤在一起听“讲师”吹牛:“客户喜欢会哄孩子的,不会哄就打!”“艾草?那是什么?客户要的是进口奶粉!”
当她拒绝“打孩子”的指令时,王姐冷笑:“不干?行,赔五万违约金,否则让你在北京混不下去!”
她逃出地下室,身无分文,连手机都被王姐“保管”了。
“阿姨,您能借我两块钱坐地铁吗?”她拦住个路人,声音发颤。
路人皱眉:“骗子吧?”快步走开。
夜幕降临,她蜷缩在ATM机隔间里,听着外面车水马龙,眼泪“吧嗒吧嗒”掉在水泥地上。
“姑娘,咋在这儿睡?”
她抬头,见个穿环卫工制服的老头站在门口,手里拎着个保温杯,脸上沟壑纵横,却带着股憨厚的暖意。
“我……我没地方去。”她哽咽着说。
老头愣了愣,转身招手:“跟我走,我宿舍有空床。”
老张的宿舍:生存法则的第一课
老张的宿舍在胡同尽头,是间不足十平米的小屋,墙上贴着张泛黄的照片——是个穿军装的女孩,眉眼和林婉有几分相似。
“我闺女,汶川地震走的。”老张递过杯热水,声音沙哑,“她要是活着,也该像你这么大。”
林婉的眼泪又下来了。
“别哭。”老张拍着她的肩,“在北京,哭没用。我教你几招——”
他翻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生存法则”:
“第一条:别信‘高薪’‘快速上岗’,十有八九是骗人的。”
老张指着本子:“我闺女当年也被中介骗过,交了钱,没活干,最后饿得偷吃便利店饭团。”
“第二条:遇到欺负就报警,警察不管就找媒体,北京人吃软不吃硬。”
他掏出部老年机:“这是她留下的,存了几个记者电话,说‘关键时候能救命’。”
“第三条:别怕丢脸,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他指了指墙角的旧军大衣:“她冬天就穿这个,在桥洞下过夜,没人笑话她。”
林婉盯着本子,手指微微发抖。她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婉儿,别让债务压垮孩子”;想起王浩在电话里说“妈妈,我想你”;想起陕北的乡亲们蹲在田埂上等她带消息回去……
“张叔,我……我想学。”她说。
生存实战:胡同里的“黑工市场”
第二天,老张带她去“人才市场”——其实是片自发形成的“黑工聚集地”,到处是举着牌子找活的农民工。
“看那个。”老张指了指个穿西装的男人,“八成是中介,别理他。”
“那个。”他又指了指个戴眼镜的女人,“可能是真雇主,但别急着上前,先观察。”
林婉学着他的样子,蹲在树荫下,盯着来往的人群。
中午,一个穿运动服的年轻妈妈抱着孩子转了三圈,最后停在个卖煎饼的摊位前。
“大姐,您找月嫂?”林婉鼓起勇气上前。
年轻妈妈警惕地后退:“你怎么知道?”
“您转了三圈,看了五家中介,最后停在这儿,说明您不信中介,想自己找。”林婉说,“我是陕北来的,会带娃、做饭、艾草灸,您要是不信,可以先试用三天,不要钱。”
年轻妈妈愣了愣,随即笑了:“行,跟我回家试试。”
首次上岗:艾草灸的奇迹
路上,年轻妈妈自我介绍:“我叫陈薇,孩子早产,总哭,找了三个月月嫂都没合适的。”
林婉摸着孩子的小手,轻声说:“孩子哭,可能是肠绞痛,用艾草灸肚脐能缓解。”
“艾草?”陈薇皱眉,“那是什么?”
“陕北的土方子。”林婉说,“我奶奶传给我的,没副作用,您要是不信,我可以先给您灸一次,您看效果。”
当晚,林婉用老张给的旧军装袖子裹住艾草,点燃后轻轻按在孩子肚脐上。
十分钟后,孩子停止哭闹,沉沉睡去。
陈薇的眼泪“吧嗒”掉在床单上:“神了……我找了三个月,就您这法子管用!”
她掏出钱包:“这是今天的工钱,五百,您收着。”
林婉摆手:“说好试用三天的,我不要钱。”
“拿着!”陈薇把钱塞进她手里,“明天开始,您就是我家的正式月嫂,月薪一万五,包吃住!”
过渡伏笔:老张的秘密与北漂的根
深夜,林婉回到老张的宿舍,手里攥着那五百块钱。
“张叔,我开单了!”她兴奋地说,“月薪一万五,包吃住!”
老张却没笑。他翻出那张泛黄的照片,指着上面的女孩:“我闺女,也是月嫂,汶川地震时,她为了救个孩子,被埋在废墟里……”
他的声音哽咽了:“她要是活着,也该像你一样,在北京闯出个名堂。”
林婉的眼泪又下来了。她摸出那块老手表——表盘上的裂痕在月光下清晰可见,这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后一件东西。
“张叔,您闺女是英雄。”她说,“我会带着她的那份,好好活下去。”
清晨,林婉正式上岗。
陈薇的家在朝阳区的高档小区,客厅里摆着钢琴和书架,墙上挂着幅抽象画。
“林姐,孩子就交给你了。”陈薇递过瓶进口奶粉,“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
林婉接过奶粉,却从包里掏出包艾草:“陈女士,孩子要是再哭,您试试这个。”
陈薇皱眉:“这……安全吗?”
“安全。”林婉笑着说,“我是陕北人,我们那儿的孩子都这么养大的。”
当晚,孩子又哭。
林婉点燃艾草,轻轻按在孩子肚脐上。
十分钟后,孩子再次入睡。
陈薇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眼神复杂。
三天后,林婉下班回家,发现宿舍门被撬开,老张的旧军用包被翻得乱七八糟。
“张叔!”她冲进屋,见老张正坐在床边,手里攥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陕北农妇,别以为能在北京立足!赔五万违约金,否则让你身败名裂!”
“他们来过了。”老张声音低沉,“我闺女以前也收到过这种纸条。”
林婉的手指发抖。她想起王姐的威胁——“赔五万违约金,否则让你在北京混不下去!”
“张叔,我……”
“别怕。”老张站起来,从床底下抽出一根铁棍,“我当过兵,他们敢来,我就让他们知道,退伍军人不是好惹的!”
当晚,林婉按照老张的“生存法则”,拨通了110。
警察到场后,她出示了黑中介的合同、威胁纸条,以及老张拍摄的宿舍被撬视频。
“这是典型的‘黑中介’诈骗。”警察说,“我们会立案调查。”
第二天,老张用老年机联系了纸条上的记者电话。
下午,两名记者扛着摄像机来到宿舍。
“林女士,您能详细说说被骗的经过吗?”女记者问。
林婉点头,把从“高薪诱惑”到“流落街头”再到“被威胁”的全过程说了一遍。
“这是典型的‘北漂陷阱’。”男记者对着镜头说,“许多外来务工人员都遭遇过类似骗局,但很少有人敢站出来……”
三天后,警方端掉了黑中介窝点,王姐等五人被拘留。
林婉的故事被媒体报道,标题是《陕北月嫂勇斗黑中介,北漂生存需警惕!》。
陈薇看到报道后,主动联系记者:“林姐是个好人,她值得更好的待遇!”
她介绍林婉给自己的闺蜜团,林婉的订单量激增,月薪涨到两万。
风雪中,林婉站在宿舍门口,望着远处的霓虹灯。
她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她知道,自己己经迈出了第一步——从“被骗者”到“反击者”,从“陕北农妇”到“北京月嫂”。
而这一切,都始于老张的那句:“别怕丢脸,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手机突然震动,是赵秀兰的短信:“婉儿,‘陕北情’的剪纸手机壳卖爆了!你那边怎么样?”
她笑了,低头回复:“挺好,活下来了。”
风雪中,她裹紧老张给的旧军大衣,踏上了回家的路。
不是陕北的老家,而是她在北京的第一个“家”——老张的宿舍,那里有热饭、有故事、有她北漂的第一缕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