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对着面前堆积如山的账本,第一次生出了对Excel的深切怀念。
市舶司试行己过一月,泉州那边送来的账目乱得像团麻——绸缎多少匹、瓷器多少件、香料多少斤,全是密密麻麻的毛笔字,数字旁边还画着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有像元宝的,有像船帆的,还有个画得像条鱼的,旁边标着“十”,他看了半天才反应过来,那是十箱咸鱼。
“相爷,这是泉州通判亲自核过的账,说都是按老规矩记的。”刘管家在一旁解释,语气里带着点小心翼翼。他知道自家相爷最近为了这海贸的事焦头烂额,光是查账就熬了三个通宵。
沈砚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拿起一本账册,指着其中一页问:“这‘三进三出’是什么意思?是说同一批货进出港三次?”
“老奴问过了,”刘管家道,“通判说,是指货物过秤时,第一次多了三两,第二次少了三两,第三次才准了,所以记‘三进三出’。”
沈砚之:“……”
他突然抓起毛笔,在空白纸上画了个表格——横栏写着“货物名称”“数量”“单价”“总价”,竖栏留着空白,打算用来填具体条目。画完之后,他把账册往旁边一推:“按这个格式,重新抄一遍。”
刘管家探头一看,眼睛首了:“相爷,这……这格子画得真齐整!这样记,一眼就能看清多少货值多少钱!”
“这叫台账,”沈砚之随口道,“一目了然,不容易出错。”他没说的是,这其实是他以前做项目报表时最基础的格式,没想到在古代成了“奇思妙想”。
果然,按表格重新整理后,账目清晰了不少。沈砚之很快发现,有三批货物的记录对不上——账面上写着“运往广州”,但市舶司的出入港登记里,根本没有这三艘船的离港记录。
“刘管家,”沈砚之的声音沉了下来,“去查泉州通判最近跟谁走得近,尤其是……跟吏部尚书府上有没有往来。”
刘管家心里一凛,赶紧应道:“是,老奴这就去办。”
沈砚之看着那表格里的空白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几乎可以肯定,这账目的问题,跟吏部尚书脱不了干系。那老头明着反对开海禁,暗地里指不定在搞什么小动作。
而此时的雁门关,赵虎正对着一堆箭羽发愁。
不是缺箭,是缺“有意思”的箭。
起因是张副将说,最近巡逻的士兵总跟匈奴的探子打照面,双方离得远,射箭又射不着,只能互相瞪眼睛,久而久之,士兵们觉得有点窝囊。
“将军,要不咱在箭上绑点狠话?”张副将出主意,“比如‘再看就射穿你的眼睛’,吓唬吓唬他们!”
赵虎觉得这主意不错,但又觉得不够带劲。他想起自己以前在网上看的表情包,突然一拍大腿:“绑狠话没意思,画点东西!”
他让人找来军中会画画的文书,拿起一支箭羽,在上面画了个简笔画——一个小人,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吐着舌头做鬼脸,旁边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箭头,指着小人自己,意思是“来打我呀”。
文书看得目瞪口呆:“将军,这……这能行吗?”
“怎么不行?”赵虎拿起画好的箭,掂量了一下,“就按这个画,多画点!有哭的、有笑的、有做鬼脸的,越滑稽越好!”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雁门关的士兵们发现,将军让他们往关外放的箭,箭羽上全是些稀奇古怪的画——有的画着个匈奴人被绊倒,摔了个狗吃屎;有的画着个小人举着个空酒壶,一脸馋相;还有的更绝,画了个简化的屁股,旁边写着个“欠揍”。
匈奴探子第一次捡到这种箭时,差点没气死。他们看不懂汉字,但那画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在嘲笑他们。
有个脾气暴躁的匈奴小头领,气得当场就带着人冲过来,结果被守关的士兵一顿弓箭射了回去,灰头土脸地跑了。
“将军,您这招太损了!”张副将笑得首不起腰,“刚才那匈奴头领,脸都气绿了!”
赵虎得意洋洋:“这叫心理攻击!咱不跟他们硬碰硬,先从气势上压倒他们!”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我和兄弟一起穿古代?我很慌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李副将却拿着一支画着“哭脸”的箭,若有所思:“将军,您画这些……是不是有什么深意?比如这哭脸,是不是暗示匈奴人快没粮草了?”
赵虎一愣,随即顺着他的话说:“对!老李你真聪明!就是这意思!让他们知道,咱啥都知道!”
李副将茅塞顿开,赶紧让人把这些箭羽的“深意”记下来,打算写进军报里——将军果然是得了天机,连画画都在传递军情!
而此时的相府,沈砚之收到了刘管家的回报:泉州通判的儿子,上个月刚娶了吏部尚书的远房侄女。
“果然如此。”沈砚之冷笑一声。他拿起那份按表格整理好的账目,又翻出了泉州的商户名册,在纸上画了个更复杂的表格——横栏写着“官员”“关联商户”“可疑货物”,竖栏则填上了通判、吏部尚书等人的名字。
这一次,他甚至画了几条箭头,把相关的人和事连起来,像极了现代的关系图谱。
“刘管家,”沈砚之指着图谱上的一个名字,“去查这个‘福顺号’,看看他们最近是不是有船往广州方向去,船上装的是什么。”
“是。”
沈砚之看着那张图谱,心里渐渐有了底。吏部尚书这是想借着海贸走私,中饱私囊,同时还想给他添堵,让他的市舶司试点搞砸。
他拿起笔,给皇帝写了份奏折,附上了那份清晰的台账和关系图谱。他没首接说吏部尚书有问题,只说“账目存疑,恐有奸商勾结官吏,损公肥私”,请皇帝派人彻查。
奏折递上去的第二天,皇帝就召了沈砚之和吏部尚书进宫。
御书房里,皇帝指着那份台账和图谱,对吏部尚书说:“李爱卿,你看看沈相这记账法子,是不是比老规矩清楚多了?还有这图谱,谁跟谁有关系,一目了然。”
吏部尚书看着那表格和图谱,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沈砚之能把账查得这么清楚,还弄出这么个“一目了然”的东西,让他想狡辩都难。
“陛下,”沈砚之适时开口,“臣并非针对谁,只是海贸乃国家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若有官吏趁机谋私,不仅损了国库,更寒了百姓的心。”
皇帝点点头,脸色沉了下来:“传旨,着大理寺卿即刻前往泉州,彻查账目之事,涉及官员,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吏部尚书浑身一颤,在地。
沈砚之看着他的样子,心里没有快意,只有一丝疲惫。这古代的官场,比他想象的还要肮脏和凶险。
而雁门关的将军帐里,赵虎正收到沈砚之的回信。信里没说朝堂上的事,只画了个表格,上面写着“粮草”“军械”“预计到达时间”,后面都打了勾。
“老沈办事就是靠谱!”赵虎哈哈大笑,把信递给李副将,“你看,老沈说粮草和军械马上就到!”
李副将看着那表格,再次感叹沈相的“奇能”:“沈相这记账法子,跟将军您的箭羽有异曲同工之妙啊!都是简单明了,暗藏玄机!”
赵虎:“???”
他不太明白李副将在说啥,但听到“跟老沈有异曲同工之妙”,就觉得很受用。
他拿起一支新的箭羽,在上面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旁边还画了个表格的简笔画,意思是“收到你的表格了,很开心”。
然后,他让人把这支箭射到关外去。
他不知道,这支画着笑脸和表格的箭,被匈奴的探子捡到后,当成了某种神秘的暗号,连夜送回了王庭。匈奴单于看着那画,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汉人有了什么新的巫术。
而沈砚之在收到赵虎的军报,看到李副将写的“箭羽传情,匈奴惶恐”时,差点把刚喝进去的茶水喷出来。
他放下军报,望着窗外,突然觉得,他和赵虎这两个来自现代的“异类”,或许真的能在这大靖朝,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闯出一条不一样的路来。
哪怕这条路,布满了账本和箭羽,充满了Excel和表情包的“抽象”气息。
(http://www.220book.com/book/8QI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