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皇陵图纸:工部送来的“完美”方案

小说: 明朝大太监   作者:深夜于灯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明朝大太监 http://www.220book.com/book/8RAI/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深夜于灯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陈西桂攥着老吴托人送来的推荐信,指尖反复着信笺上“王忠”二字,耳畔还回响着李公公“找个靠山稳妥”的叮嘱。文书房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堆积如山的奏章副本上投下细碎光斑,他刚将推荐信折进贴身衣襟,就见小太监阿福端着铜盆进来,铜盆里的清水晃着涟漪,映出他眼底尚未褪去的犹豫。

“陈监丞,工部的人刚送了新皇陵图纸来,说是急着让刘公公呈给陛下过目呢。”阿福将铜盆放在案边,声音压得极低,“李公公让您先抄录份副本,他去库房取前朝皇陵的旧图纸比对了。”

陈西桂指尖一顿,接过阿福递来的卷轴。那卷轴用明黄色锦缎裹着,触手光滑,显是宫里专用的规制。他解开系绳,展开图纸的瞬间,宣纸上的墨线便在眼前铺展开来——青龙山北坡的地形被勾勒得细致入微,皇陵的宝城、明楼、神道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旁边还附着手写的“地形稳固,无水患之虞”的批注,落款是工部尚书的印章。

“倒真是画得周全。”陈西桂轻声呢喃,目光顺着神道的墨线往下移,却在看到皇陵地宫入口的位置时,心头猛地一跳。他记得前几日整理旧档时,曾翻到过一本《顺天府水利册》,里面记载着“青龙山北坡地下有暗河,自西向东贯穿,雨季水位暴涨,易浸蚀土壤”,而此刻图纸上的地宫入口,恰好就在暗河上游的位置。

他慌忙起身,踩着青石板地往文书房的档案架跑去。架上的档案按年份堆叠,纸页泛黄,带着陈年的墨香。陈西桂手指飞快地在档案间穿梭,终于在“成化十年水利”的标识下,找到了那本蓝布封皮的《顺天府水利册》。他抽出身来,盘腿坐在地上,一页页翻找,首到看见“青龙山北坡”的条目,指尖按在“暗河埋深三尺,雨季地表渗水”的字样上,呼吸不由得急促起来。

“若是按图纸动工,地宫怕是要被淹。”陈西桂喃喃自语,脑海里浮现出前几日皇陵选址议论的场景——工部的人在朝堂上拍着胸脯保证“选址万无一失”,文官们虽有疑虑,却拿不出实证反驳。他捏着水利册的边角,纸页边缘的毛刺蹭得指尖发痒,心里却翻涌着纠结:这事关皇陵安危,若是不说,日后地宫被淹,追责下来,文书房抄录图纸的人怕是也脱不了干系;可若是说了,工部背后是外戚势力,他一个从九品的监丞,哪里敢得罪?

“西桂,抄好副本了吗?”李公公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陈西桂抬头,见李公公手里捧着一叠旧图纸,眉头微蹙,显然也是刚从库房回来。他连忙起身,将水利册和新图纸一同递过去,声音带着几分紧张:“李公公,您看这新图纸的选址,是不是和水利册上的暗河位置重了?”

李公公接过图纸和水利册,将两者并放在案上比对。他戴着老花镜,手指在图纸上慢慢移动,眉头越皱越紧,半晌才叹了口气:“你眼神倒是准,确实在暗河上游。”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陈西桂脸上,带着几分复杂,“可你以为,工部的人不知道吗?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这选址是外戚定的,没人敢说罢了。”

“可皇陵是百年基业,怎能如此儿戏?”陈西桂急声道,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若是地宫被淹,陛下追责下来,咱们文书房……”

“追责?”李公公冷笑一声,拿起案上的茶盏抿了一口,茶水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眉眼,“真到那时候,自然有替罪羊。你一个小监丞,难不成还想替工部顶罪?”他放下茶盏,声音沉了下来,“西桂,我知道你心善,又认死理,可这宫里的事,不是光靠‘对’和‘错’就能说清的。外戚势力大,连刘公公都要让三分,你就别掺和了。”

陈西桂嘴唇动了动,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李公公从怀里掏出一块木牌——正是之前给过他的那块刻着“李”字的保命木牌,递到他面前:“拿着这个,就当没看见这水利册。日后安安稳稳抄录文书,攒点资历,总能再升一级。”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木牌上,木纹的沟壑里积着细微的灰尘,却依旧透着温润的光泽。陈西桂盯着木牌,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闷得发慌。他想起老吴在浣衣局对他说的“账册即良心”,想起自己查盐税案时的坚持,若是此刻退缩,那之前的坚持又算什么?

“李公公,”陈西桂深吸一口气,声音虽轻,却带着几分坚定,“我知道这事危险,可若是不说,我心里不安。皇陵关系到祖宗基业,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眼睁睁看着出问题。”他将木牌推回李公公面前,“这木牌您收着,我若是真出了什么事,也认了。”

李公公看着他,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化为无奈的叹息:“你啊,真是跟我年轻的时候一样,轴得很。”他收回木牌,重新揣进怀里,“罢了,你要查,我不拦你,但你得小心。工部的人眼线多,你若是想找证据,最好别在宫里声张。”

陈西桂点点头,心里涌起几分感激。他拿起水利册,小心翼翼地放回档案架,又将新图纸的副本仔细抄录好,每一笔都写得格外认真,仿佛要将图纸上的每一处细节都刻进心里。抄完时,窗外的日头己经偏西,橘红色的晚霞透过窗户,将文书房染得一片温暖。

“若是能找到人证,就好了。”陈西桂收拾好笔墨,心里突然想起老吴推荐信上的“王忠”。老吴说王忠曾是守皇陵的老兵,懂皇陵附近的地形,或许他知道青龙山北坡的暗河情况?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心田里,迅速生根发芽。

他走到门口,探头看了看外面的宫道,见西下无人,便快步往宫门方向走去。手里握着李公公给的出宫令牌,心里既紧张又期待。宫门口的侍卫验过令牌,放行时还多看了他一眼,仿佛在好奇一个监丞为何会在傍晚出宫。

出了宫门,街上的行人己经少了,小贩们正收拾着摊位,空气中弥漫着晚饭的香气。陈西桂按着老吴信上的地址,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巷子两旁是低矮的瓦房,墙壁上爬满了青苔,偶尔有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映着墙上的斑驳。

他走到巷子深处,找到了那座挂着“王”字木牌的小院。院门是用旧木头做的,门上的漆皮己经脱落,轻轻一推,就发出“吱呀”的声响。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槐树,树叶在晚风中沙沙作响,树下坐着一个穿着旧盔甲的老人,正借着夕阳的光,用石头在地上画着什么。

“请问,是王忠老先生吗?”陈西桂站在门口,轻声问道。

老人抬起头,露出一张布满皱纹的脸,眼神却很亮,像淬了光的钢。他打量着陈西桂,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你是何人?找我何事?”

陈西桂走进院子,从怀里掏出老吴的推荐信,递了过去:“我是司礼监文书房的陈西桂,是老吴公公让我来的。我有一事想请教您,关于青龙山北坡的地形。”

王忠接过信,看了一眼,便放在了身边的石桌上。他指了指旁边的石凳,示意陈西桂坐下,然后继续用石头在地上画着:“你想问青龙山北坡的暗河吧?”

陈西桂心里一惊,连忙点头:“老先生怎么知道?”

王忠笑了笑,手指在地上的线条上划过:“我在那附近守了三十年皇陵,哪块地有河,哪块地有坑,闭着眼睛都能摸清楚。青龙山北坡的暗河,我年轻的时候还见过,雨季一到,能把山脚下的石头都淹了。”他抬起头,看着陈西桂,眼神里带着几分疑惑,“你问这个做什么?难不成,宫里要在那建皇陵?”

陈西桂点点头,将工部图纸的事说了一遍,又把水利册上的记载也讲了,最后道:“我担心按图纸动工,地宫会被淹,可又没人敢说。老先生,您有没有什么证据,能证明那有暗河?”

王忠沉默了片刻,起身走进屋里。过了一会儿,他捧着一个旧本子走出来,本子的封面己经磨损得看不清字迹,里面的纸页却很整齐。他将本子递给陈西桂:“这是我当年记录的雨水渗透日志,上面记着每年青龙山北坡的渗水情况,你拿去看看。”

陈西桂接过本子,翻开第一页,里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潦草,却很工整,每一页都记着日期、降雨量和渗水深度。他翻到最近几年的记录,果然看到“青龙山北坡渗水深度一尺五”“地表出现积水”的字样,和水利册上的记载完全一致。

“有了这个,就能证明暗河的存在了!”陈西桂激动地说,手指微微颤抖。

王忠看着他,眼神里带着几分复杂:“你想拿着这个去宫里说?”

陈西桂点头:“皇陵是大事,不能马虎。”

王忠叹了口气:“年轻人,有骨气是好,可宫里的水太深了。工部既然敢定这个选址,背后肯定有人撑腰。你一个小官,怕是斗不过他们。”

陈西桂握着日志本,心里却没有丝毫退缩:“就算斗不过,我也要试试。若是连说都不敢说,那我这个监丞,还有什么意义?”

夕阳最后一缕余晖落在他脸上,映着他眼底的坚定。王忠看着他,沉默了许久,终于点了点头:“好,我陪你去。若是真能阻止这事,也算是我对先帝有个交代。”

陈西桂心里一暖,握着日志本的手更紧了。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肯定不好走,但只要有这份证据,有王忠的帮助,他就有信心说服陛下。晚风拂过院子,老槐树的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为他加油鼓劲。



    (http://www.220book.com/book/8RA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明朝大太监 http://www.220book.com/book/8RAI/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