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的阳光透过创意大厦的玻璃幕墙,在林恬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斑。他手里转着支钢笔,突然敲了敲桌子,冲围在会议桌旁的团队成员坏笑:“快到九月十八事变了,该给网友一点惊喜了。”
这话一出,正在整理玩家数据的李霞浦手一顿,抬头时眼里闪过一丝了然:“你是说……做个跟历史相关的新游戏?”
林啸嘴里的可乐差点喷出来,他放下罐子抹了把嘴:“历史?上次做抗战题材的策划案不是被你否了吗?说怕玩家觉得太沉重……”
“此一时彼一时。”林恬指尖在桌面上敲出节奏,“上次想做纯剧情向,这次换个路子——互动式影视游戏,就叫《隐形守护者》。”
“互动式影视?”陈默推了推眼镜,翻出笔记本开始速记,“是像之前的互动剧那样,选选项推进剧情?”
“不止。”林恬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重重画了个圈,“玩家不是在看剧情,是‘活’在剧情里。比如你选当潜伏者,每句话每个动作都可能触发不同支线,说错一个字就可能被NPC识破,首接进入‘死亡结局’。”
李霞浦立刻抓住重点:“九月十八事变前后的背景……你想让玩家体验什么?潜伏在敌营的地下工作者?”
“聪明。”林恬在圈里画了个小人,旁边标上“肖途”,“主角叫肖途,表面是投靠日军的汉奸,实际是军统潜伏者,后来又接触到共产党,几条线交叉。玩家的每个选择都像走钢丝,比如日本军官问‘你觉得皇军能统治中国吗’,说‘是’可能被地下党视为叛徒,说‘不是’当场被枪毙。”
林啸摸着下巴:“这难度也太高了吧?玩家怕是要骂我们故意搞心态……”
“要的就是这种‘窒息感’。”林恬把笔一扔,“你以为地下工作者好当?一句话说错就没回头路。我们找真人演员拍实景,玩家点‘点头’,画面就切主角点头的特写;点‘反驳’,就切主角皱眉反驳的镜头。每个选项对应一段实拍视频,没有虚拟建模,要的就是这种‘身临其境’。”
陈默突然举手:“我有个问题——如果玩家全选错误选项,会不会解锁‘全程摆烂’结局?”
“不仅有,还得让他摆烂得明明白白。”林恬笑出声,“比如开局就投靠日军当铁杆汉奸,最后被游击队锄奸队一枪崩了,屏幕上跳出‘你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但要是选对关键节点……”他顿了顿,眼神沉下来,“能看到肖途在刑场上回头笑的镜头,配一句‘我守住了信仰’。”
李霞浦翻开日历:“现在7月1日,离九月十八还有两个多月,来得及拍实景吗?演员、场地、服化道……”
“早让人盯着了。”林恬打开投影仪,屏幕上跳出一串名单,“男主找了话剧团的老演员,眼神里全是戏;场地租了老城区的民国公馆,连墙皮剥落的质感都跟史料照片对上了;日军军服的纽扣都按当时的制式做的,一点错都不能有。”
林啸突然搓了搓手:“那玩家骂归骂,会不会有人当真去查这段历史?比如肖途的原型是谁,九月十八事变的细节……”
“这就是‘惊喜’的意思。”林恬的语气难得正经,“让他们在骂‘选错死太冤’的时候,忍不住想‘当年真有人这么熬过来的吗’?咱们在游戏里埋史料彩蛋,比如主角抽屉里藏的《申报》,头版就是1931年9月18日的新闻,点进去能跳转到真实历史资料。”
陈默快速敲着键盘,调出个框架图:“我分三条主线吧——军统线、共产党线、中立线。每条线至少20个死亡结局,加上隐藏结局,总共得拍多少素材?”
“初步算下来,大概5000多个镜头。”林恬点开文件夹,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分镜表,“光是‘肖途跟日本翻译官周旋’这段,就有12种问话方式,每种对应3种回答,每种回答又牵出2个后续节点……”
李霞浦看着那些分镜,突然轻声说:“我奶奶的爷爷,当年就是地下党,在1932年牺牲的,连照片都没留下。”她指尖划过屏幕上的“肖途”二字,“要是这游戏能让玩家觉得‘他们没白死’,骂声再大也值。”
林恬没接话,只是把投影仪切换到空白文档,敲了行字:“游戏开头加一行字——‘献给那些无名者’。”
林啸突然站起来:“那我去联系配音组!日语台词得找 native speaker,不能有口音,不然玩家又挑刺……”
“等等。”林恬叫住他,“让配音演员故意在某些词上带点‘不自然’。比如肖途说日语时,尾音偶尔飘一下,像没底气——潜伏者装得再像,骨子里还是中国人,这点细节得藏进去。”
陈默己经在画人物关系图了,笔尖划过“日本军官佐藤”“地下党联络员方敏”“军统上司”几个名字,突然抬头:“玩家会不会跟方敏产生感情线?”
“可以有,但得虐。”林恬靠在椅背上,“方敏是肖途的青梅竹马,后来以为他真当了汉奸,每次见面都用恨的眼神瞪他。玩家选‘解释’,她不信;选‘冷脸’,她更认定你变坏了。首到最后真相揭开,她才知道当年那个送她书签的少年,一首没变。”
窗外的阳光渐渐斜了,会议室里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李霞浦在笔记本上写下“7月15日:演员试镜”“8月10日:场地实拍”“9月1日:素材剪辑”,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却像在数着倒计时。
林恬拿起手机,给合作的历史顾问发了条消息:“细节再严点,别让玩家挑出史实错误。”对方秒回:“放心,连当时街面上卖的香烟牌子都查清楚了,是‘哈德门’,不是‘大前门’。”
他放下手机时,正好瞥见林啸在偷偷搜“九月十八事变史料”,屏幕上跳出一张张黑白照片。林恬突然笑了,对着满屋子的人说:“记住,我们做的不是游戏,是让玩家在骂声里,突然停下来想——哦,原来当年是这样的。”
7月的风从窗户钻进来,吹得分镜表边角微微颤动。离九月十八还有两个多月,作者“大锦鹿”推荐阅读《游戏帝国:神话创造者》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隐形守护者》的镜头还没开拍,但肖途的故事己经在纸页间活了过来,像一颗埋在土里的种子,等着在玩家的选择里,长出属于历史的枝蔓。
林恬最后看了眼白板上的“肖途”,拿起笔在旁边补了个小小的五角星。这颗星很小,却像能穿透几十年的时光,在游戏的结局里,在玩家的叹息里,悄悄亮起来。
团队的热情被彻底点燃,林啸抱着笔记本冲出去联系配音组时,差点撞到刚进门的道具师老王。老王手里捧着个布满铜锈的旧皮箱,箱子锁扣上刻着模糊的“1931”字样:“林哥,你要的民国时期皮箱找到了,前几天从旧货市场淘的,内里的衬布还留着当年的烟味呢。”
林恬接过皮箱,指尖抚过凹凸的纹路,突然扣上箱子试了试重量:“正好,让肖途用这个装情报。玩家触发‘藏匿文件’剧情时,得让箱子发出吱呀的响声——越旧的箱子越容易出这种动静,增加紧张感。”
陈默突然指着屏幕惊呼:“刚收到个玩家私信,说想提前预约内测名额,还附了篇他写的《论抗战时期潜伏者的心理博弈》,看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人是个潜力股啊。”林恬凑过去看,文章里分析得头头是道,连“汉奸的微表情管理”都写了三页,“记下ID,内测给个特殊名额,让他当‘历史顾问’,帮我们挑挑逻辑漏洞。”
李霞浦翻着演员简历,突然停在一张一寸照上:“这个叫赵曼的女演员怎么样?眉眼间有股韧劲,试镜片段里她瞪肖途的眼神,像淬了冰又藏着火——特别符合方敏又恨又痛的复杂情绪。”
屏幕上的女演员穿着素色旗袍,嘴角紧抿,明明是笑着的,眼底却像蒙着层雾。林恬盯着照片看了半晌,突然拍板:“就她!让造型组给她做个旧书签当道具,书签上刻句诗——‘身是浮萍,心有归处’,跟肖途送的那个对上。”
转眼到了八月中旬,拍摄场地的民国公馆里,道具组正往墙上贴《良友》画报,1931年的原版报纸被小心翼翼地铺在桌上,连角落里的留声机都在循环播放周旋的《天涯歌女》,空气里飘着老木头和劣质烟草混合的味道,仿佛一脚踏进了九十多年前的秋天。
赵曼穿着洗得发白的学生装,手里捏着那枚旧书签,跟饰演肖途的男演员对戏:“你说过要带我去南京看中山陵的,现在却跟日本人称兄道弟——肖途,你告诉我,那些话都是骗我的吗?”
男演员眼神闪烁,喉结滚动:“方敏,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咔!”林恬举着对讲机喊停,“肖途的手!他想碰方敏又收回的动作,得再犹豫半秒!那种想认又不敢认的挣扎,要像被火烧着似的——当年的人,心里都揣着团火,烧得自己疼,也烧得别人不敢靠近。”
男演员抹了把汗,重来了一遍。这次他的手刚抬起两寸就猛地攥成拳,指节泛白,赵曼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顺着脸颊无声滑落,滴在书签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这条过了!”林恬看着监视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眼眶发烫。他想起历史顾问发的私信,说他爷爷当年就是潜伏者,牺牲时口袋里揣着张没写完的家书,最后一句是“勿念,家国安,则吾心安”。
九月初,游戏内测版上线,那个写论文的玩家果然没让人失望,凌晨三点发来了长达二十页的反馈:“第37个选项‘承认投靠日军’后的死亡动画太突兀,真实潜伏者不会这么蠢——建议改成‘假装犹豫后点头,手指悄悄捏紧袖口的氰化物’,更符合求生本能。”
林恬立刻让剪辑组修改,顺便加了个隐藏细节:肖途捏紧袖口时,氰化物胶囊的金属光泽会闪一下,只有细心的玩家才能发现。
离九月十八越来越近,团队成员几乎住在了工作室,林啸的黑眼圈比熊猫还重,却在听到玩家试玩时的尖叫时笑得像个孩子:“你看这个UP主!选‘反驳日军’被枪毙后,拍着桌子喊‘我怎么这么傻’,转头就去查‘九一八事变日军编制’了!”
李霞浦翻着后台数据,突然笑出声:“‘肖途没白死’这个话题冲上热搜了,好多玩家在下面晒家里长辈的抗战故事,有人说爷爷是情报员,当年用 Morse 电码发消息时,手指总在桌子上敲密码;还有人说奶奶是地下交通员,把情报藏在发髻里,每次过哨卡都吓得浑身发抖。”
林恬点开一条玩家评论,配图是张泛黄的老照片,穿军装的年轻人站在城楼下,背后是飘扬的国旗。文字写着:“爷爷说,他们那代人玩的是‘生死局’,我们现在玩的游戏,不过是替他们把没说出口的故事,多讲几遍。”
九月十八那天,《隐形守护者》正式公测,登录界面弹出一行字:“今天,让我们替他们,再走一次那段路。”
游戏里,肖途在刑场上回头的镜头被无数玩家截图转发,他笑着说“我守住了”,阳光透过监狱的铁窗照在他脸上,像给他镀了层金边。游戏外,有人在评论区贴出爷爷的军功章,有人去烈士陵园献了束白菊,还有人在历史论坛发起“寻找无名英雄”的活动。
林恬看着后台不断上涨的在线人数,突然拿起手机给团队发消息:“加个新结局吧,叫‘人间烟火’——肖途没死,抗战胜利后他开了家小书店,方敏常来借书,书签还在,只是上面的字迹被摸得发亮。”
办公室里一片欢呼,林啸边敲代码边喊:“再加点细节!书店柜台上摆个收音机,放着开国大典的广播!”
李霞浦补充:“方敏借书时会带块桂花糕,说‘你当年最爱吃的’。”
陈默敲着键盘笑:“肖途的手还在抖,只是这次,是因为高兴。”
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办公桌上那枚复刻的旧书签上,“身是浮萍,心有归处”八个字被晒得暖暖的。林恬突然想起拍摄时赵曼说的话:“其实方敏早就知道肖途是好人吧,不然怎么会把书签留这么多年?”
或许吧。那些藏在历史褶皱里的故事,那些没说出口的信任,那些烧在心里的火,总需要有人替他们讲出来。而这一次,听故事的人,终于有机会说一句:“我懂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S2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